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普通用户该怎么办呢?

2024-05-05 23:35

1.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普通用户该怎么办呢?

一、 影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原因 
“计算机安全”被计算机网络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影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网络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的因素。 
(1)系统的安全存在漏洞所谓系统漏洞,用专业术语可以这样解释,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这个缺陷或错误一旦被不法者或者电脑黑客利用,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可以达到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数据,信息资料,甚至破坏您的系统。而每一个系统都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避免系统漏洞的存在,事实上,要修补系统漏洞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漏洞会影响到的范围很大,他会影响到包括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会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 
(2)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内网就是局域网,它是以NA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通过一个公共的网关访问Internet。如果将内部网和外部网相比较,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威胁要远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威胁,这是由于内部网用户在使用中缺乏安全意识,例如移动存储介质的无序管理、使用盗版软件等,都是内网所存在的网络安全的隐患。 

(3)缺乏有效的手段监视网络安全评估系统所谓网络安全评估系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对网络进行检查,看是否有会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因此如果不经常运用安全评估系统,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作出修补,就会造成数据信息资料的外泄。 
(4)安全工具更新过慢安全工具指的是保护系统正常运行,并且有效防止数据、资料信息外泄的工具。由于技术在不断的进步,黑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如果安全工具更新过慢,黑客就会利用新的技术,对其系统存在的漏洞导致一些未知的安全隐患。 
由于中国的计算机星期并且广泛的被使用是近20多年的事情,因而在这么快速的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下,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这就为许多的不法分子对于信息的盗取提供了可趁之机,也就留下了许多的隐患。 
二、 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问题  
随着 1995 年以来多个上网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银行系统等陆续设立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相应的网络安全的投入与建设明显滞后,许多应用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低或处于不设防状态,存在着极大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 此外,目前绝大部分的互联网访问流量都来自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因此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从以前出现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看,这方面是国内网络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  
(2)互联网信息发布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0年12 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对于网络安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单位和个人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把一些不应该在网上公布的信息在网上公布了,实际工作中缺少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章。  

从近期我国发生的安全攻击事件来看,有很多是因为内部人员的疏忽大意。因此,不管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单位,还是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机构,很有必要加强内部的安全体系,尤其是对于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就尤为重要了。  
(3)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靠国外带来的安全问题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基本上依靠国外技术设备。当外国网络安全公司大举推销安全产品时,我们是在相对缺乏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引进的,难免出现了花钱买淘汰技术和不成熟技术的现象。  
在计算机软硬件的生产领域,我们在关键部位和环节上受制于人,计算机硬件中许多核心部件(特别是CPU)都是外国厂商制造的;计算机软件也面临市场垄断和价格歧视的威胁,国外厂商几乎垄断了我国计算机软件市场。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讲,对国外技术的过于依赖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如果不摆脱这方面的困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的。  
(4)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人对于我国目前网络安全的现状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少数人认为我国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也不多,信息安全的问题现在还不严重,这种错误的认识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安全的严重隐患。 另外,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和迅速发展的 IT 业形势极不适应,目前这方面还仅仅作为信息化的研究分支立项,投入很少,这种状况下,国内和国外差距正在越来越大。  
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应该对目前互联网用户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明确的认识,在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时及时对安全漏洞进行扫描并加以修补。
以上的问题已经明摆在我们面前,并且影响和威胁着互联网的正常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在激烈的信息争夺和网络信息大战中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和弱势。 
三、 保证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其自身是脆弱并且存在漏洞的,但是要避免其数据资料的外泄,也并不是无计可施,比如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系统漏洞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使黑客没有下手的可能。 
(2)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并及时更新。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可以保证在遇到黑客攻击或者是有不良病毒入侵的时候,及时的隔离或者提醒用户,防止恶意不法分子对重要信息的窃取和访问,或者因此而带来的关于电脑的瘫痪。 
(3)网络系统备份和恢复。网络系统备份是指对于重要的资料和核心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当计算机遭遇了黑客攻击,还可以通过系统快速的恢复相关资料。这是使用计算机应该养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 
(4)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在技术上做到防止其信息安全可能发生的同时,也应该在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对策,对其建立完整,行之有效的一个制度,以保证能够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得益彰的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2.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管是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还是安装安全软件或者资料备份,这些并不是解决网络安全的根本方法。而只有加强计算机从业者进行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对于青年人进行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的素质教育,才能做到比较切实的防患。 
四、 总结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运用普及,以及在数字经济时代所作出的推动作用,网络安全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总之网络安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管理的方面。在日益发展的技术时代,网络安全技术也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普通用户该怎么办呢?

2. 对于网络安全有什么看法?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网络安全的结构层次

1、物理安全
  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等),设备故障(如停电、电磁干扰等),意外事故。解决方案是:防护措施,安全制度,数据备份等。   电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乘机而入(如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解决方案是:辐射防护,屏幕口令,隐藏销毁等。   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决方案是: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   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安全。特点是:可控性强,损失也大。解决方案:加强机房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组织和人事管理。
2 、安全控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如用户开机键入的口令(某些微机主板有“ 万能口令” ),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统的文件属性控制机制)。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
3 、安全服务
     对等实体认证服务   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保密服务   数据完整性服务   数据源点认证服务   禁止否认服务
4、 安全机制
     加密机制   数字签名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   数据完整性机制   认证机制   信息流填充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   公证机制

3. 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有哪些?怎么解决?

信息时代,手机电脑面临许多病毒威胁,隐私也有泄露风险,我们需要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有哪些?怎么解决?

4. 对于网络安全有什么看法?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e68a847a6431333365633930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网络安全的结构层次

1、物理安全
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等),设备故障(如停电、电磁干扰等),意外事故。解决方案是:防护措施,安全制度,数据备份等。   电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乘机而入(如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解决方案是:辐射防护,屏幕口令,隐藏销毁等。   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决方案是: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   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安全。特点是:可控性强,损失也大。解决方案:加强机房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组织和人事管理。
2 、安全控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如用户开机键入的口令(某些微机主板有“ 万能口令” ),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统的文件属性控制机制)。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
3 、安全服务
对等实体认证服务   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保密服务   数据完整性服务   数据源点认证服务   禁止否认服务
4、 安全机制
加密机制   数字签名机制   访问控制机制   数据完整性机制   认证机制   信息流填充机制   路由控制机制   公证机制

5. 你能说说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

我们将所有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因素称为网络安全威胁,从这个角度讲,网络安全威胁既包括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自身因素。
    1.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
    网络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供电、静电、灰尘、强电磁场、电磁脉冲等,自然灾害中的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均会影响和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非人为的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较好的应对策略。
    2-人为因素
    多数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人员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动攻击造成的,也就是人为因素,丰要包括:
    (1)有意: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等。
    (2)无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误(配置不当等),对网络系统造成不良后果。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针对此类网络安全威胁进行防护。
    3.系统自身因素
    系统自身因素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因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主要包括: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
    2)各类计算机软件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各种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
    3)网络和通信协议自身的缺陷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问题,1.4节将详细分析互联网协议的安全问题。
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称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内部根源,攻击者正是利用系统的脆弱性使各种威胁变成现实。
    一般来说,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系统漏洞,主要包括:    
1)系统基础设计错误导致漏洞,例如互联网在设计时没有认证机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编码错误导致漏洞,例如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脚本漏洞等都是在编程实现时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而产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实施错误导致漏洞,例如在设计访问控制策略时,没有对每一处访问都进行访问控制检查。
    4)实施安全策略对象歧义导致漏洞,即实施安全策略时,处理的对象和最终操作处理的对象不一致,如IE浏览器的解码漏洞。
    5)系统开发人员刻意留下的后门。  些后门是开发人员为了调试用的,而另一些则是开发人员为了以后非法控制用的,这些后门一旦被攻击者获悉,则将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不正确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开放Guest用户、安全策略配置不当等。
    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并采取很多措施来避免在系统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仅存在,而且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在于:
    1)方案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2)从理论上证明一个程序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
    3)一些产品测试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场。
    4)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厂商常常将安全性置于次要地位。
    5)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相应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为了降低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目前一般的处理措施就是打补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补丁也不是万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漏洞太多,相应的补丁也太多,补不胜补。
    2)有的补丁会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导致拒绝服务。
    3)有时补丁并非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解决问题。
    4)很多补丁一经打上,就不能卸载。如果发现补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就只好把整个软件卸载,然后重新安装软件,非常麻烦。
    5)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发布有一段时间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发现而未被公开,这样就没有相应的补丁可用。
6)网络和网站增长太快,没有足够的合格的补丁管理员。
    7)有时候打补丁需要离线操作,这就意味着关闭该计算机上的服务,这对很多关键的服务来说也许是致命的。
    8)有时补丁并非总是可以获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应用范围不广的系统而言,生产厂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动力去开发补丁程序。
    9)厂商可能在补丁中除解决已有问题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这些额外的功能可能导致新的漏洞出现,系统性能下降,服务中断,或者出现集成问题和安全功能的暂时中断等。
    1 0)补丁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仓促而就的补丁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动安装补丁也有它的问题,很多自动安装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网络对抗研究领域中一个最基础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过测试、逆向分析等方法发现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补丁发布之前开发出相应的攻击程序,并大规模应用。对于已发布补丁的软件,也可以通过补丁比较技术发现补丁所针对的安全漏洞的细节,以最短的时间开发出利用程序,在用户还没来得及打上补丁之前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补丁反而为攻击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总之,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统自身存在安全漏洞,从而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

你能说说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

6.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所谓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是指系统的硬件资源、通信资源、软件及信息资源等,因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甚至恶意的原因,可能导致系统受到破坏、更改、泄露和失效,从而使网络处于异常状态,甚至导致崩溃、瘫痪等的根源和起因。计算机网络由于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的脆弱性,为各种动机的攻击提供了入侵或破坏系统的可利用途径和方法一、硬件系统网络硬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设计,主要表现为物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各种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主机、电源、交换机、路由器等),除了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外,温度、湿度、静电、电磁场等也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或失效。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安全隐患来源于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问题。软件设计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比如4月30日震荡波(Sasser)病毒被首次发现,短短一个星期时间之内就感染了全球1800万台电脑。它利用微软公布的Lsass漏洞进行传播,可感染WindowsNT/XP/2003等操作系统,开启上百个线程去攻击其他网上的用户,造成机器运行缓慢、网络堵塞。“震荡波”病毒在全球带来的损失已达5亿美元。软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上。三、网络和通信协议目前在因特网普遍使用的标准主要基于TCP/IP架构。TCP/IP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协议,而TCP和IP只是其中最基本也是主要的两个协议。TCP/IP协议是美国政府资助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研究成果,目的是使全球的研究网络联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网络,也就是国际互联网。由于最初TCP/IP是在可信任环境中开发出来的成果,在协议设计的总体构想和设计的时候基本上未考虑安全问题,不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概括起来,因特网存在以下严重的安全隐患1. 缺乏用户身份鉴别机制于TCP/IP使用IP地址作为网络节点的惟一标志,在Internet中,当信息分组在路由器间传递时,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路由器仅仅搜索信息分组中的目的地址,但不能防止其内容被窥视,其数据分组的源地址很容易被发现,由于IP地址是一种分级结构地址,其中包括了主机所在的网络,攻击者据此可以构造出目标网络的轮廓,因此使用标准IP地址的网络拓扑对因特网来说是暴露的。另外,IP地址很容易被伪造和更改,TCP/IP缺乏对IP包中的源地址的真实性的鉴定和保密机制,因此,因特网上任何主机都可以产生一个带任意IP地址的IP包,从而假冒另一个主机IP地址进行欺骗。2. 缺乏路由协议鉴别认证机制TCP/IP在IP层上缺乏对路由协议的安全认证机制,对路由信息缺乏鉴别与保护。因此,可以通过因特网利用路由信息修改网络传输路径,误导网络分组传输。3. 缺乏保密性TCP/IP数据流采用明文传输,用户帐号、口令等重要信息也无一例外。攻击者可以截获含有帐号、口令的数据分组从而进行攻击。这种明文传输方式无法保障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4. TCP/IP服务的脆弱性TCP/IP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因特网上的应用,也就是提供基于TCP/IP的服务,由于应用层协议位于TCP/IP体系结构的最顶部,因此下层的安全缺陷必然导致应用层的安全出现漏洞甚至崩溃,而各种应用层服务协议(如DNS、FTP、SMTP等)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1.2.2安全威胁 一、网络安全的基本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资源的合法使用,安全威胁就是对这4个安全目标的威胁1. 信息泄露信息泄露是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无意中被泄露、丢失或透漏给某个未授权的实体。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被丢失或泄露(如利用电磁波泄露或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信息);通过网络攻击进入存放敏感信息的主机后非法复制;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测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帐号、口令等重要信息)。2. 完整性破坏以非法手段窃得对信息的管理权,通过未授权的创建、修改、删除和重放等操作而使数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3. 服务拒绝服务拒绝是指网络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这可以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受到攻击所致。攻击者通过对系统进行非法的、根本无法成功的访问尝试而产生过量的系统负载,从而导致系统资源对合法用户的服务能力下降或者丧失。二是由于系统或组件在物理上或者逻辑上遭到破坏而中断服务。4. 未授权访问未授权实体非法访问系统资源,或授权实体超越权限访问系统资源。例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信息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法操作或运行;擅自提升权限,越权访问系资源。假冒和盗用合法用户身份攻击,非法进入网络系统进行操作等。二、安全威胁的来源归纳起来,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攻击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操作不当信息系统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特别是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出现管理配置的操作失误,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由于大多数的网络用户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他们只是将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加上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可能出现一些错误的操作,比如将用户口令张贴在计算机上,使用电话号码、个人生日作为口令等。2. 内部管理漏洞信息系统内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力,给内部工作人员和犯罪留下机会,其中以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的恶意违规和犯罪造成的危害最大。内部人员私自安装拨号上网设备,绕过系统安全管理控制点;利用隧道技术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犯罪,也是防火墙和监控系统难以防范的。和来自外部的威胁相比较,来自内部的威胁和攻击更难防范。而且是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3. 来自外部威胁和犯罪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拒绝服务攻击三个方面  http://ttxx.ttedu.org/ttxx080617bak/Article/xinxjs/200810/2944.html

7. 你能说说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

我们将所有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因素称为网络安全威胁,从这个角度讲,网络安全威胁既包括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自身因素。 
  1.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 
  网络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供电、静电、灰尘、强电磁场、电磁脉冲等,自然灾害中的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均会影响和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非人为的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较好的应对策略。 
  2-人为因素 
  多数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人员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动攻击造成的,也就是人为因素,丰要包括: 
  (1)有意: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等。 
  (2)无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误(配置不当等),对网络系统造成不良后果。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针对此类网络安全威胁进行防护。 
  3.系统自身因素 
  系统自身因素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因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主要包括: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 
  2)各类计算机软件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各种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 
  3)网络和通信协议自身的缺陷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问题,1.4节将详细分析互联网协议的安全问题。 
  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称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内部根源,攻击者正是利用系统的脆弱性使各种威胁变成现实。 
  一般来说,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系统漏洞,主要包括: 
  1)系统基础设计错误导致漏洞,例如互联网在设计时没有认证机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编码错误导致漏洞,例如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脚本漏洞等都是在编程实现时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而产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实施错误导致漏洞,例如在设计访问控制策略时,没有对每一处访问都进行访问控制检查。 
  4)实施安全策略对象歧义导致漏洞,即实施安全策略时,处理的对象和最终操作处理的对象不一致,如IE浏览器的解码漏洞。 
  5)系统开发人员刻意留下的后门。 些后门是开发人员为了调试用的,而另一些则是开发人员为了以后非法控制用的,这些后门一旦被攻击者获悉,则将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不正确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开放Guest用户、安全策略配置不当等。 
  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并采取很多措施来避免在系统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仅存在,而且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在于: 
  1)方案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2)从理论上证明一个程序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 
  3)一些产品测试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场。 
  4)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厂商常常将安全性置于次要地位。 
  5)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相应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为了降低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目前一般的处理措施就是打补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补丁也不是万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漏洞太多,相应的补丁也太多,补不胜补。 
  2)有的补丁会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导致拒绝服务。 
  3)有时补丁并非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解决问题。 
  4)很多补丁一经打上,就不能卸载。如果发现补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就只好把整个软件卸载,然后重新安装软件,非常麻烦。 
  5)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发布有一段时间差......>>

你能说说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

8.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1、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2、计算机犯罪; 
3、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4、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
5、内部泄密;
6、外部泄密;
7、信息丢失;
8、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9、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扩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1、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墙。
(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
(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
(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2、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层对安全的要求最严格、最复杂,因此更倾向于在应用层而不是在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虽然网络层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上的安全业务可以涉及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
3、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涉及网络支付结算的系统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装的软件中,如浏览器软件、电子钱包软件、支付网关软件等,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如通过诸多认证才允许连通,对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对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