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宽容的精神?

2024-05-12 02:14

1. 什么是宽容的精神?

宽宏大量是现代企业家必备的品质。社会心理学中,把宽宏大量理解为有权处罚而不加处罚、有权报复而不加报复。


宽容,首先应容忍下属对自己的不满。从消极方面讲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假如你不相信这句话,不按它办事,那你永远成不了领导者。


从积极方面讲,抱怨责难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让下属讲话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到兼听则明,又可以从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有利于你了解下属。美国《中小企业人事管理二十四条》中写道:“记住,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所以下属万马齐喑之日,必是你领导失误之时。


领导者的宽容还表现在对下属的缺点错误能给予容忍。有高峰必有峡谷,才干越高的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长应求其所长。


美国一些大公司的领导者不仅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而且鼓励下属犯“合理性错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所谓“合理性错误”是指工作中特别是“经济战争”中,对于担有一定风险的经营决策,敢于开拓,勇于承担风险者,或因对手太强,条件不足或对方配合不够,不守信用而产生的错误和问题。知法犯法,消极怠工自然不列入此类。


某些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员工若在一年任职中没犯过“合理性错误”,则说明他没有创造性,缺乏竟争力,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成问题,不会有所建树。一个不敢冒险的人在竟争中失去的机会也必然很多。风险越大希望越大,获利越高。这种鼓励进取,不怕失败的做法与尽善尽美忽视个性的惯性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理性上,我们容易承认“失败是成功之母”,但现实中却常避讳失败,甚至苛求犯错的人。


提倡失败对现代企业管理有许多好处:


1.领导允许合理的错误、失败存在,下属容易视其为“大度”,而虚怀若谷的领导者最易建立威信。


2.领导者不但不纠缠下属的失败,反而给予适当的鼓励,会造成一种愉悦的精神环境,下属的主动精神就会加强。


3.一旦出现失败,没有顾忌,不会隐瞒,更不会寻求庇护,可能很快找到失败原因,利于解决问题。


4.正视错误、失败,乐于接受教训,并且一人有疾众人会诊,这种教训是一种财富,也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


由此可见,没有允许错误这一条原则,真正敢于直言的人,敢干、能干的人就难以发挥其作用;而敢干的人恰是领导者十分需要的。所以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品质。


希尔顿在选拔人才方面做得很好。希尔顿饭店中的许多高级职员,大多从基层选拔上来。他们由于经验丰富管理十分出色。


希尔顿对提升的每个人都很信任,放手让他们在职业范围内发挥才智,大胆工作。在员工犯错时,就把他们单独叫到办公室,先鼓励一番,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我在工作中犯过更大的错误,你这点失误不算什么,凡是干工作的人都难免出错。”然后,再客观地分析原因,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宽容的态度源于他的卓识,他认为只要企业的高层领导,特别是总经理和董事会的决策是正确的,员工的小错不会影响大局。


一味地指责,反倒会打击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根基。希尔顿的处事原则使全体员工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这正是成功的秘诀。

什么是宽容的精神?

2.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我们该怎么做?

创业和创新本质上是相同的,“创”本身就是开始的意思,创新和创业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创业就是做生意,直到做大做强发展成一个企业,并且还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而广义的创业还可以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具体到企业,可以是拓宽销售渠道、业务类型、业务种类等等。而在计划这种拓宽的过程中,怎么能没有idea呢?所以自然而然的到了创新这一步。企业不就是在不断的拓宽、改进和改革中变得强大了吗,所以可以这样说吧:创业就是“螺旋上升式”的创新。
其次,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创新被解释为: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有人说创新包括创业,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但是不算全面。创新可以是各个方面,创业可以特指“创建新的企业”;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想,就又狭隘了,因为不能明确“业”的范围,对于“业”的解释又是百家争鸣。所以暂时可以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延伸。
最后,由于我在准备考研,正在学习哲学,所以最近在我眼中,什么东西都是对立统一的,创新和创业也是,它俩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但是呢,我涉猎得不够多、理解得不够深刻,暂时还没有想明白它俩对立在哪。其实,我认为你这个问题还可以加上创造,创业、创新和创造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被研究的问题,也是争议不断。

3. 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精神

创业者需要具备以下六种精神:\x0d\x0a1、批判精神\x0d\x0a这是最宝贵的一种精神。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领导者肯定会有相应的批判精神,不一定是要完全颠覆原有的营运模式,但肯定会对现有的行业模式产生冲击。\x0d\x0a2、要有激情\x0d\x0a创业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曲折,需要极大的激情和热爱,将创业团队凝聚在一起克服困难,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的精神。\x0d\x0a3、要坚韧\x0d\x0a创业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很难成功。\x0d\x0a4、要有团队精神\x0d\x0a优秀的创业团队需要的往往不是锦上添花的人,而是那些愿意与你风雨兼程有团队精神的人。\x0d\x0a5、要有好学精神\x0d\x0a好学是创业者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催化剂,也是创业团队或将要去创业的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世界很大,聪明的人很多,只有不断去学习。去进步,才能不断完善商业模式。\x0d\x0a6、要灵敏\x0d\x0a创业团队需要一个最为精干和灵敏的架构,或者说是能够始终保持创业状态的团队,当企业越做越大时,也只是原有架构的延伸,核心团队还在,并且保持沟通顺畅。

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精神

4. 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

——对话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占仁  王占仁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布了多部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逐步明确“面向全体”“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深入推进阶段。

创新创业人才是否能够培养出来?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化解这些困境?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了东北师范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占仁教授。

创新创业人才能否批量“生产”

记者:创新创业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情景的选择和行为,创新创业人才是否可以教育出来甚至批量“生产”?

王占仁:这实际上就是创新创业是否可教的问题。在西方,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之初,人们追问的也是这个问题。1947年,美国兴起创业教育,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创业历史研究所,创办了一份关于创业历史的期刊,这个研究所和期刊的领导人就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们集中研究创业者的特质,开展特质因素理论指导下的创业教育研究。他们经过了20年的研究,刊物停办了、研究所也撤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创业者之间的区别比创业者与非创业者之间的区别还要大,不能找一个模子,把它浇灌下去,出来就是创业者。

记者:既然不可能批量“生产”,创新创业教育为何还要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呢?

王占仁:是否可教和能否批量“生产”是两回事。西方学者认识到研究创业者这个思路不可取,就逐渐由特质因素理论转到创业过程理论。什么叫创业过程理论,就是原来他们认为创业者是不可教的,现在发现创业者既然千差万别,还不如对所有人都进行创业过程的教育。比如说一个创新的点子怎么成为创意,创意怎么转化为商机,商机怎么变为实体,实体怎么上市,创业公司怎么出手、怎么盈利等等,把整个创业的过程描述出来。从创业特质论到创业过程论,给大家的启示就是创业是可教的。有的可以教中学,有的可以做中学,两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记者:创新和创业是什么关系?如何认定培养出来的就是创业人才?

王占仁:2010年,国家在文件中使用“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其实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强调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在“创业”前面加上“创新”二字,其实是全面统领了创业的方向性,意在强调以创新成果去创业,鼓励和支持创新者去创业,而且是创新型创业、机会型创业、高增长的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从广义上看,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虽然创业不是创新,创新也不是创业,创业不一定涉及创新,创新也不一定涉及创业,但是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成功的创新也往往在创业过程中产生。而且,广义的创业不只是建立新企业,它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上的创业也突破了“创业就是创建新企业”的狭义范围,将“内创业”和“社会创业”也纳入创业研究领域。所以,“创业型”人才不是特指企业家,而特指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气质的人。这是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依据。

“学而优则仕”观念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王占仁:首先是育人合力尚未形成。高校创业教育各有优势、各有特色,遇到的瓶颈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的转化落地率较低,创业教育的“锦标观念”突出,功利色彩较浓;一些学校由于学校学科力量较弱,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缺少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材编写困难重重,无法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教育的氛围刚刚形成,全国各地区的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尚未形成和推广,各省对于扶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也处在逐步确定的阶段,尚未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无法形成发展的合力。其次,运行机制尚未成熟。由于尚未进行制度层面的整体设计,高校对于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还未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领导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正在磨合中。另外,学科体系亟待建立。

记者:这些问题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接下来应该如何完善?

王占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社会资源等多个因素作为支撑保障。

首先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机构和制度保障要求越发强烈,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并健全制度、理顺机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要结合自身特点成立大学生创业学院或中心,要把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校内资源,整体规划和协调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确保人员、场地、经费投入。

其次是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三师型”有两层含义,既指教师素质方面要“能讲课、能咨询、能实践”,又指教师队伍结构要涵盖“理论型、实践型、综合型”,确保数量足、质量高。

再次是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行性的产学联盟支持系统。产学联盟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形式,包括各高校之间的高校联盟以及企业间的企业联盟。

记者:您刚才提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占仁: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而不是“学而优则创”。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了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科学衔接,缺少启蒙教育的基础和准备,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不补上本应该在中小学缺失的启蒙课程。相对于美国从小学就开始的全民创业教育,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在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下快速启动的。我们应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学而优则创”的文化。把启动创业生涯和启动就业生涯同等对待,在所有学生心中埋下创业的种子,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期待将来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应及早建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学

记者:在您看来,未来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怎样?

王占仁:要走面向全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面向全体”依然是主流趋势。何为“专业化”?我理解就是有专业的人员、机构、课程体系。

未来将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区域模式”和“行业模式”三类,高校在坚持“校本模式”的同时主要呈现出向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发展的趋势。未来各高校创业教育将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特色鲜明”的模式,即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要将“校本、区域和行业”三方面有机结合,使不同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三位一体、特色鲜明”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益契合、准确定位”,高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研究与区域特色、行业特色融合的利益契合点,让地方政府、企业通过“官产学”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创业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资源,并构建高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

记者: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必须依托完善的课程体系,那么,未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应该以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基础?

王占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创新创业纵深发展的关键。这个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突出的特点为基础,建设“实践导向”的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教育体系的实践化包括“课程内容实践化”和“教学方法实践化”两个方面。“课程内容实践化”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增加创业实践内容。在增加创业实践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弱化理论知识,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实践化不等于“去理论化”,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对立起来。

“教学方法实践化”是指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开放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实践取向的教学方法。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课程化,是指通过创业实践,学生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的相关经验。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竞赛、园区和活动等载体。

记者:新的历史时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是否应该建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学?

王占仁:应及早建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在原理、史论、方法、比较等方面夯实基础、加深研究。首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评价等从原理层面做好总结;其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历史梳理清楚。也就是把中国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再有,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论研究。这也就是解决前面提到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可教的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 赵准胜)

【案例】

东华大学:

个性化教育造就学子创业基因

“学校教育不仅体现在专业上,更为我们注入了创新的‘基因’。”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尚创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启动仪式上,东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罗清篮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6年,罗清篮保送进入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他在中学时就坚持自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开发出的《基于进程级病毒木马拦截授权技术的VHT抗原体系统V1.1》软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对这种在专业领域有突出天分的学生,怎样创新培养模式,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东华大学给出的答案是:因材施教、个性化培育。

本科期间,计算机学院为罗清篮配备了专业导师,手把手进行深层次专业培养,提供实验室、网络环境等研究条件,指导罗清篮参与“挑战杯”等科技活动。罗清篮先后两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第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毕业前,罗清篮与参与科创的小伙伴们,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组建了公司。历经5年发展,公司研发的“主动云爬虫”“信息过滤黑匣子”等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涉及渗透类、应用类、防护类等多个领域。并先后招聘了10余名东华大学毕业生,向学校提供了50余个实习岗位。

在东华大学,像罗清篮这样的“好苗子”还有很多。

为此,从2010年起,东华大学探索构建了“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与科研启蒙、专业学习、实践和职业生涯教育结合起来,一体化培养。

其中“3”是指个性化教育菜单:面向全体学生推出创新创业基础性知识教育,面向有创业意愿学生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面向有创业行动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扶持。“4”是指创新创业教育与科研启蒙教育结合、与专业教育结合、与实践教育结合、与生涯教育结合。“5”则包括知识引领、能力提升、朋辈学习、创业实训、创业实战五个教育维度。

连续3年,在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评审中,东华大学学生在303个专项中拿到44个,立项数居上海高校之首。上海市“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6年共资助84个项目,东华学子获资助17项。(中国教育报记者 董鲁皖龙)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空间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要面向人人,应为每位学生定制专属的培养方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爱武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重点在扶持和转化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全面提升。

据介绍,学院通过鼓励创客作品进展览、进工业中心等方式,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渠道。学院还尝试打破班级、年级、专业等常规建制,成立跨界精英人才学校,并提供专项资金、专家指导及专业实验实训场所等,集聚优势资源,着力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教育发展空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完善“赛训一体”的激励机制,建立“众创实践帮扶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支持。学院目前建有机械创新协会、机器人创新协会等50多个专业社团,每年吸引大学生万余人次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学院每年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和竞赛扶持基金300万元、创业基金200万元,支持学生申报创新实践和专利发明项目超过150项,扶持创业项目超过20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为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建设对接专业的师生创新创意工作室,遴选“创有所长”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和产品研发,并对学生给予科研补贴。师生工作室成立以来,参与工作室的学生共计500多人,自主研发产品30个,申报专利70项,50余项专利产品与学校签订转化协议。

近5年,该校学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仅一等奖以上奖项就突破200项,学生申请专利达到420项,授权专利299项,每年自主运行的学生创新团队和研发项目超过200个。单项学生专利产品“智能垃圾桶”实现成果转化后,销售额已超过4000万元,订单突破720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年孵化项目超过30个,孵化项目最高可获得免息创业贷款25万元。(中国教育报记者 董鲁皖龙)

【大家谈】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赵根:

构建“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有偏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等。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通识教育阶段,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二是创新教育阶段,重点是实施“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真实生产项目实训。三是专门化教育阶段,遴选有创业意愿、具备创业基础的学生在完成前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转入创业学院,组织开展基于案例导向的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等。四是创业实践阶段,重点是与杭州开发区合作共建高职学生创业园。

目前,学校已开发结合专业特点的创新课程30余门,开展各类技能创新项目近300项,参与学生2万多人次。创业园入驻学生企业累计达143家,带动学生创业就业1400余人。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

创业资金问题不能单靠高校

创业资金短缺被公认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解决资金难题,高校难以“一枝独秀”,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筹措,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奖学金、设立项目扶持基金、引入共建资金等。学校可与地方政府共建优质创业孵化器,与地方组织部门共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与地方人社部门共建就业创业工作站,与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共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工作站和科技创业协作联合体,等等。这样,既可以通过各项软硬资源的导入减轻资金支付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协作共建赢得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

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衡量“双创”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衡量“双创”质量的时候不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有的项目没有挣钱,但在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上是值得肯定的,对这种项目也不要全盘否定。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评价衡量“双创”质量的机制,要有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如果没有容错机制,创新创业就很难长久。比如,年轻创业者在一段时间内往往都是很偏执的人,一门心思做这个业务,在其他方面就会忽视,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容错机制。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宽松和宽容的创新文化,允许创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有失败,使创业者能够放开手脚来创新创业,激励他们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克服失败中走向成功。

温州医科大学创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兆信:

做好技术转移保护知识成果

我国高校在保护教师知识成果的各项专利转让制度方面还十分薄弱,大学内部的技术转移组织发展还十分滞后。因此,我国高校需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面向全社会招聘精通风险投资运作、知识产权法、技术商业化运营等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性人才;通过与校外资源的合作,将大学已有的知识、技术教育基础转化为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从而实现大学、市场、个人三者利益的正和博弈,为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搭建资本注入和商业运营的平台。

5. 创业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创业是人类的另一种发明方式,创业者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荒凉的领域中开创一片天,然而,想要走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从山穷水尽到绝处逢生,从仰人鼻息到自力更生的创业道路,并不是靠打拼蛮干,而是需要具备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创业精神。



1 敢为人先,不断进取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务实打拼,能吃苦的性子创下了一片天,他们就是温商。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敢为人先,什么都敢尝试,从百姓日常的纽扣到走向国际的徽章,从普通玩具到高科技电子产品,无一不是温州人靠大胆尝试做出来的。正因为温州人这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温商也成为许多创业人士学习的对象。创业者想要创业,就要认真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经验,改变不想做老板、不敢闯市场、不愿创大业的陈旧思想和畏难情绪,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社会氛围,温商这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创业者学习的榜样。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正是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精神。



2 敢于冒险,懂得变通,敢于创新
在古代,商人经商无非就是冒险,如今,科技与经济都飞速发展,敢于冒险的精神依然是创业者应具有的精神。所谓创业,就是要做常人不敢做的事,用大胆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产品。在创业过程中也要学会变通和创新,不能照搬现有的商业模式。只有创新才叫真正的创业,否则就是模仿,甚至是盗版。如游戏软件的开发,创业者不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将原有的他人的游戏软件作为自己的创业产品,那么最终会被起诉为盗版,这也将会成为失败的创业。创业必须要创新!创新为创业提供了方向,为创业创造了机遇。创新可以是产品的技术创新,可以是营销模式的创新,也可以是服务对象的创新,在商业道路上因创新而成功的例子非常多。如腾讯,华为,支付宝等。当然现在的创业者不一定要按照别人成功的道路走,但这些成功者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在冒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和变通,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因此,创业者更应具备这种敢于冒险,懂得变通,敢于创新的精神。



3 有远见,不轻易放弃
成功只属于有远见,懂得坚持的人,特别是创业者。许多创业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成功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创业之初都不被他人看好,创业过程极其艰辛,让创业者很难坚持,只有那些有远见,肯坚持的创业者才能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推向成功。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成功创业者应具有的最高精神就是有远见,懂得坚持。
创业之路,道阻且长,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就应具备以上三种精神。

创业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6. 创业的概念和意义 创新精神的内容和作用

1),创业的概念;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2)创业的意义;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创业是以点滴成就点滴喜悦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机会,如何出现并被特定个体发现或创造,这些人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结果。
3)创新精神;
1、乐观性
习惯从正面角度看待人与事的倾向
2、社交性
喜欢社交活动并积极与他人互动的倾向
3、坚毅性
做事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倾向
4、活力
精力充沛,活动力旺盛的倾向
5、企图心
喜欢赢过别人,努力追求个人最大成就的倾向
6、领导性
喜欢担任领导者,愿意主动承担领导责任的倾向
7、冒险性
愿意尝试风险并乐于体验不确定性的倾向
8、求变性
喜欢追求变化、尝试新奇事物的倾向
9、创造性
喜欢思索独特、创新想法的倾向
10、敏觉性
喜欢观察人际互动,随时注意别人反应的倾向

扩展资料;
一,创业成功定律
专精定律即一学定律: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也,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专、至纯,大道成矣。此自然界生产力之不二法则,月牙山人语:管理。
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它主要研究企业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
创业管理反映了创业视角的战略管理观点。Stevenson和Jarillo于1990年提出创业学和战略管理的交叉,作者使用“创业管理”这个词以示二者的融合,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创业视角概括战略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研究框架,创业是战略管理的核心。
二,注意事项
(1)创业最怕创意
创意太多,开会的时候跟风的人也多,谁不喜欢有意思的事情,创业者还是一些偏偏喜欢挑战的人。
(2)创业最怕民主
一个创业团队需要的是一个坏老板,一个可以在大家东拉西扯谈创意的时候,敲定利益最大化需要做的事,因为,一个团队同时,只能做一件事,没有主心骨,下面就散了。
(3)创业最怕情怀
过早的谈情怀,很容易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你只看到大公司谈情怀,你没看到他们开始初期做过的脏事,第一桶金,都是带点脏的,因为在体制下,不闯一点红灯,想发家,太难了。
(4)创业最怕兄弟
兄弟归兄弟,生意归生意。如果你不再能够提供价值,那赶走你的不是我,是大环境,大势,你做的事情别人都可以做,而且比你做的更好,那你就是要被取代。
(5)创业最怕看苦劳,不看功劳
如果一个公司看苦劳不看功劳,那么离死也就不远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业

7. 冒险精神,是什么?

在不危害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让你的肾上腺素飙升吧!做想了一辈却从不敢付诸于行动的事这就是冒险吧!PS骑最烈的马,喝最辣的酒!让我红尘做伴活的潇潇洒洒

冒险精神,是什么?

8.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你是怎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