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是哪个国家?

2024-05-05 15:56

1. 蒙娜丽莎是哪个国家?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1年前选出
1499年,米兰落入法国人之手,莱奥纳尔多回到了久违的佛罗伦萨。此时的佛罗伦萨与他离别时大不相同,梅迪奇家族已被放逐,佛罗伦萨短暂地恢复了共和制度。在佛罗伦萨,莱奥纳尔多画了蒙娜丽莎的肖像。这幅肖像家喻户晓,但像世界七大奇迹一样,人人都无法理解它使我们销魂的魔力之秘密所在。

  站在巴黎卢浮宫原作面前,如果我们将它与乔托、马萨乔、波提切利和曼坦尼亚笔下的人物比较一下就会感到,莱奥纳尔多才是真正画出人物真切的肉感和皮肤颤动的第一人。蒙娜丽莎是那么栩栩如生,温柔的双眼神秘地注视着我们,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永生难忘。她的表情神色似乎永远随着我们的情绪而变化。“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同样光明同样欢乐。”(傅雷语)这缥缈恍惚、捉摸不定的境界便是她那种“神秘的微笑”之秘密。这微笑,是某种情绪的回声,也是一种永恒的象征性表达。 
  莱奥纳尔多知道运用什么手段可以创造这种超乎我们期待的真切而神秘的效果。从乔托以来的艺术家力图一步一步地使自己所描绘的人物接近真实,他们一笔一画地描摹人物,其作品虽然感人,但画中形象看起来像雕刻而不像真人,难以让我们想象它们是有呼吸、在运动的人。莱奥纳尔多笔下的人物真是有血有肉的。《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都在表述着自己的思想,流露出活生生的表情,好像生活在我们之中,或者说,我们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参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蒙娜丽莎》虽然神秘,但这种神秘把我们的心紧紧地吸引过去。在这里,莱奥纳尔多发现了一种画法,就是运用模糊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将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象之中,为我们留下想象的余地。莱奥纳尔多在他那部著名的《绘画论》中曾告诫画家:“你有没有在阴晦的黄昏,观察过男人和女人们的脸?在没有太阳的微光中,他们显得何等柔和!在这种时间,当你回到家里,趁你保有这印象的时候赶快把他们描绘下来吧。”这种渐隐法可以真切地表现肉感和皮肤的颤动。在莱奥纳尔多之前,波提切利等画家也画出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后者为了克服人物形象的生硬感,也曾尝试突出其卷曲的头发和飘拂的衣饰,以烘托人物的生气。比较一下《蒙娜丽莎》和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头像的脸部轮廓,就不难看出,前者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似的流动空气中,呈现出体积,而后者的轮廓则是以明确的线条勾勒的,虽然也以简略的明暗塑造形体,但那形体没有圆转过去,而是受到了标明轮廓的笔致的阻碍。

  描绘一个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其关键在于嘴角和眼角。在描绘《蒙娜丽莎》时,画家有意识地让它们模糊,使之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中。人物的神秘微笑,完全含蓄在这隐退的口缝之间,口唇抿起的皱痕波及面颊,脸上的高低凸凹的起伏,完全随着这微笑的波动为中心而散发,最终向着眼睛汇聚。这双眼睛全无光彩,因为画家没有点上瞳子。画家在眼角下了功夫,使上倾的眼角和口唇一样,成为微笑的标识。蒙娜丽莎的表情总叫我们捉摸不定,其秘密就在于此。她脸上的一切线条和体积,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

  在描绘蒙娜丽莎时,画家将自己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艺术手段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缺少其中的一个,就不可能创作出这幅伟大的作品。欣赏一下他怎样画从脸旁垂下来、微带卷曲的头发,怎样塑造洁白美丽的双手,怎样刻画带有微细皱褶的衣袖,我们可以看到,莱奥纳尔多在观察自然上是何等地下苦功,他超越了任何前辈。倘未到卢浮宫亲睹《蒙娜丽莎》的观者,现在则有幸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里欣赏他的一幅素描原作,零距离感受其艺术的美妙特质了。

  不过,莱奥纳尔多并不是自然的忠实奴仆。如果我们看一看蒙娜丽莎身后如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就会明白,画家调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画两侧并不在同一地平线上,左边低于右边。当我们注视画面左侧时,画中人物看起来比我们注视画面右边要挺拔、高大一些。她的面部似乎也随着这种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因为面部的两侧也不大对称。在此,莱奥纳尔多是在巧妙地运用复杂的手法超越自然。假若他不能准确地把握分寸,假如他不是近乎神奇地刻画出鲜活的肉体来抵消他对自然的大胆违背,那么他这种手法就会将他引上魔术师的歧途,无以使他创造一件比自然更奇妙的艺术作品。

  1519年,莱奥纳尔多客死法国。据说法王亲自来向他告别。在半个世纪之后,佛罗伦萨艺术史家兼艺术家瓦萨里对莱奥纳尔多作了这样的赞美,而这个赞美也可以用来描述他的不朽之作:“有时候,上帝赋予人以最美妙的天资,而且是毫无限制地集美丽、优雅、才能于一身。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他的行为总是值得人家的赞赏,人家觉得这是上帝在他灵魂中活动,他的艺术已不是人间的艺术了。莱奥纳尔多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蒙娜丽莎是哪个国家?

2. 蒙娜丽莎是哪个国家的人?

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尤其是画中人脸上神秘的微笑是人们猜测的不解之谜。
      最近,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一位普通教师吉乌塞普·帕兰蒂又提出了新的说法,蒙娜丽莎是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日报道,帕兰蒂对佛罗伦萨市档案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而后得出一个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
  据帕兰蒂考证,丽莎在1495年16岁时嫁给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兰西斯科·吉奥康杜,而吉奥康杜则是达·芬奇父亲皮耶罗的好友兼邻居。丽莎是吉奥康杜的第二任妻子。这对夫妻的感情很好,育有5个子女。吉奥康杜在自己的遗嘱中称,丽莎是他“心爱的”和“忠实的”的妻子。
  帕兰蒂认为,《蒙娜丽莎》的画像完成于丽莎24岁那年。达·芬奇的父亲安排了一切,自己花钱让儿子为朋友的妻子画了这幅画。当时达·芬奇正被一场财务纠纷所困扰。他的父亲大概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儿子。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传说中,有人说画中人是当时佛罗伦萨城内的一个名妓,也有人说画中人是达·芬奇本人的女人版自画像。去年,一个名为谢文·纽兰德的美国教授声称,他已经发现了《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真正秘密。《蒙娜丽莎》脸上之所以永远带着微笑,是因为画中的主人当年在做达·芬奇的模特儿时正好怀了身孕,是一个母亲对新生命即将诞生时产生的那种神秘的微笑。

3. 谁知道蒙娜丽莎是那个国家的人?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
丽莎·乔宫多 闺名丽莎·格拉迪尼(Lisa Gherardini),亦被称作丽莎·安东尼欧·玛利亚 (安东玛利亚) ·格拉迪尼、丽莎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佛罗伦斯与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员。她的名字源自她的肖像画《蒙娜丽莎》,由其夫婿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委托列奥那多·达·芬奇所绘。 达·芬奇1503年回到佛罗伦萨,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1岁)
所以她是意大利人。

谁知道蒙娜丽莎是那个国家的人?

4. 蒙娜丽沙是哪个国家的?

达芬奇在画是到了法国之后的,所以蒙娜丽纱应该就是法国的人.达·芬奇自画像说 

贝尔实验室的莉莲·施瓦茨有一天忽发奇想,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自画像相重叠,发现二者的眼睛、发际线与鼻子等轮廓竟然能够完全重合。施瓦茨最终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至于达·芬奇为什么要把自己画进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一种解释是因为他要用这种方式隐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话语。蒙娜丽莎是一个雌雄合体,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男人和女人平等地融合在一起。从字源上来看,古埃及的生殖男神叫Amon,生殖女神叫Lisa,稍微玩一点变体的游戏,合在一起的话,就变成了 Mona Lisa。 

佐贡多夫人说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讨论中,拥趸最多的一种说法认为其原型是佛罗伦萨富商佐贡多的妻子。 

按照这种说法,达·芬奇应弗朗西斯科·德·佐贡多的请求,用4年的时间为这位名叫丽莎·迪·格拉尔弟尼的贵妇绘制了这幅画像。格拉尔弟尼生于1479年,在达·芬奇绘制这幅画时,她刚刚24岁,传言中她还是一位名叫莫迪西的绅士的情妇。 

斯福尔扎说 

据《泰晤士报》报道,德国艺术史学家泽斯特在研究多年之后宣称,《蒙娜丽莎》的原型其实就是意大利的传奇女子斯福尔扎。 

斯福尔扎在成为克雷迪的模特时刚刚25岁,她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极富传奇色彩,有“悍妇”之称。1462年,15岁的她嫁给了教皇西克思图斯四世的侄儿,聘礼是弗利和伊莫拉两座城市。她的第一任丈夫、情人与第二任丈夫先后被杀。1500年,斯福尔扎的家族在与博尔吉亚家族的争斗中失败,在城破后被囚禁一年。被释放8年后,斯福尔扎去世,享年46岁。 

妓女说 

那不勒斯的卡罗·维斯教授认为,画中的蒙娜丽莎不是良家女子,而是那不勒斯的一名高级妓女,达·芬奇捕捉到了一名职业诱惑者的微笑。或许这种说法有其可信之处,因为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期间的确是各种风月场合的常客。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几百年来,“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诸如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更有甚者,把蒙娜丽莎从贵妇宝座上推落下来,把原型贬为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揄。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性学专家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还有一种近乎无稽之谈的说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亚胺似的,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巧克力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这种说法很少有人相信,因为当时还没有巧克力呢。 

《蒙娜丽莎》真伪之谜 

按照以往的说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收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但在收藏界却有一种说法称,挂在卢浮宫的不是《蒙娜丽莎》,真正的《蒙娜丽莎》是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 

这间寓所和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说,《蒙娜丽莎》完成后,作品就留在了丽莎·德·佐贡多家。后来,又有一个贵族请达·芬奇为他的情妇画一幅肖像,这个被称为“拉乔康达”(意为“微笑的人儿”)的女子,和蒙娜丽莎长得很像。于是,一时懒惰的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的脸部换成拉乔康达。画作完成后,那个贵族抛弃了拉乔康达,因而没有买下这幅画。后来达·芬奇应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带去了这幅画。普利策说,使卢浮宫增添光辉的是拉乔康达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后来流落到英格兰,本世纪初被一家博物馆馆长、艺术鉴赏家威廉·布莱克买下,后来又为瑞士一财团收购,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员。 

本世纪初,曾经有许多人大规模地复制、伪造艺术名作,有理由怀疑伦敦的那幅是赝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对他的这幅画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他用显微摄影技术证实,伦敦这幅画上的指纹同达·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纹相同;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多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悼念的面纱,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显示一个更显年轻的女人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当年在达·芬奇作这幅画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 

几百年以来,不少收藏家各自声称他们藏有真正的《蒙娜丽莎》,数量竟达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国缅因州伯特兰美术馆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经测定,此画确实是当年达·芬奇的手笔,画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余都酷似蒙娜丽莎本人。专家由此推测,这幅《不微笑的蒙娜丽莎》可能是作者同时画的一幅底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卢浮宫内收藏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赝品,其依据在于1911年发生的那起盗窃案。在那起盗窃案中,《蒙娜丽莎》失窃。两年后,它出现在意大利,但是画面上蒙娜丽莎身后两旁的廊柱已经被切掉了。几年后,《蒙娜丽莎》被归还卢浮宫。但许多专家都认为,这次失而复得只是一场烟幕,真正的《蒙娜丽莎》已经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购,挂在卢浮宫内的只是一件赝品而已。 

《蒙娜丽莎》背景之谜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 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5.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意大利人
1、作品简介
《蒙娜丽莎》(意大利语:La Gioconda;法语:La Joconde;英语:Mona Lisa)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2、作者介绍

达·芬奇莱昂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著名美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附近。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国之宝之一。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6.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人。
《蒙娜丽莎》(Mona Lisa)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简介
《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
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7.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人。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后世影响
作品反响
17世纪中期,达·芬奇的名字和《蒙娜丽莎》出现,曾经在枫丹白露宫编纂艺术品目录的班尔·汤,把《蒙娜丽莎》称为“画中之画、首屈一指”。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
1965年,马歇尔·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以这种方式宣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和杜尚跨越文艺复兴和20世纪两个时期,在新艺术史中共同创作的作品。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8. 蒙娜丽莎是哪国人?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人。
蒙娜丽莎是丽莎·格拉迪尼(1479年-1542年),意大利人,她曾经是佛罗伦萨丝绸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在丈夫死后就做了修女,并在圣厄休拉修道院度过余生。
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争论不休,最后得出结论:《蒙娜丽莎》原型是达·芬奇父亲一位朋友的妻子丽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个子女的家庭主妇。

《蒙娜丽莎》创作背景
在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到处都弥漫着反宗教的氛围,提出人是生与自然并非神创造。在14到17世纪也就是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被像达芬奇这样的艺术家教化,人的思想脱离神宗教的束缚,文艺复兴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蒙娜丽莎也充分展现了中世纪时期人们对美的自由向往,对女性不同的看法,思想上的自由。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传说有很多,对于蒙娜丽莎的“脑洞”也不少。
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是为一个新贵族所创作的个人画,也仅仅是拿来做个纪念。中世纪那个新贵族为了感谢妻子丽莎夫人而邀请达芬奇为其创作一幅画像,这也引起后世的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