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4-05-04 07:09

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
“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最新认定中国三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三项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2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次通过线上方式完成考察,正式认定我国3个传统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别是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
以上内容参考央广网-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中国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介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3. 什么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应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著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以及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点
一是活态性:这些系统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适应性:这些系统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
三是复合性:这些系统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四是战略性:这些系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是多功能性:这些系统或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这些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农业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但对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一)开展此项工作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此项工作是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之根基,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深入发掘这其中的精粹和重要遗产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文化的精髓及承载于其上的优秀哲学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开展此项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技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先进理念。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可以促进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开展此项工作是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载体,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人力支持,又能有效带动遗产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准
历史性
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系统性
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3.知识与技术体系:指在生物资源利用、种植、养殖、水土管理、景观保持、产品加工、病虫草害防治、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系统较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4.景观与美学:指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具有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的景观生态特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5.精神与文化:指该系统拥有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持续性
1.自然适应:指该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所表现出的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恢复能力。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2.人文发展:指该系统通过其多功能特性表现出的在食物、就业、增收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基本要求:能够保障区域内基本生计安全。

濒危性
1)变化趋势:指该系统过去50年来的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包括物种丰富程度、传统技术使用程度、景观稳定性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程度。基本要求:丰富程度处于下降趋势。
2)胁迫因素:指影响该系统健康维持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多少和强度。基本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

示范性
1.参与情况:指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需要有公示及反馈信息。基本要求:50%以上的居民支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可进入性:指进入该系统的方便程度与交通条件。基本要求:进入困难较少。
3.可推广性:指该系统及其技术与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保障性
1.组织建设: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2.制度建设: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制定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完成情况,要求包括明确的政策措施、监督和奖惩手段等。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3.规划编制: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编制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要求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变化、现状与价值的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保护目标、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什么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 什么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报道,为保护和传承境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南省新化县采取“整土还田”,打造“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让遭遇抛荒危险的紫鹊界梯田重焕光彩。

报道称,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家表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其目的是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2003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各族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填补了我国遗产保护在农业领域空白,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目的意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下,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于2002年发起的一个大型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
该项目将努力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关于自然和环境的传统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当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促进可持续农业的振兴和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6. 浙江有哪些文化遗产?

  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科技教育发达,名胜古迹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在历史上,浙江涌现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灿若星河。现今,浙江省拥有国务院部属科研和开发机构20个,省市科研机构150多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以及一批国家行业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学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拥有硕士点233个,博士点70个。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9.3%和99.5%。普遍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形成从文化补习、技术培训到中等专业教育和大学的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浙江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省级321处,市县级1674处,共有文物保护点近4万处。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0,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南宋官窑等博物馆。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宁波、绍兴、衢州、临海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自然和生态环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拥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风景区。这些景区或以峰著称,或以洞为奇,或以瀑取胜,或以植被景观见长;或金滩奇岩、海滨风光,或江南园林,玲珑剔透,或得天独厚,温泉宜人,都是旅游疗养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个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民的浙江旅游网络正在形成,浙东海国风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灵峰异壑,浙北运河古踪,交相映辉,深受海内外旅游者青睐。
  浙江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9 个,群艺(文化)馆、文化站1634个,公共图书馆84个,博物馆73个。全省拥有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为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56%和98.2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799.1万户。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9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2.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万人,注册护士5.3万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7个,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乡镇卫生院2236个,床位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已建立艾滋病监测点34个。
  浙江文化历史悠久,手工业发达,如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1年)越国的铸剑,东汉时(25-220年)的制瓷技术和铜镜制作工艺,唐代(618-907年)以后的丝绸、雕版印刷、造塔、寺院建筑、佛像雕塑技艺。始镌于南齐建武年间(494-497年)的新昌大佛寺弥勒像,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建的杭州六和塔、唐中和四年(884年建内塔)和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建外塔)建的湖州飞英塔等,被誉为全国造塔工艺的典范。

7.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是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联合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建立一个具有全球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系统,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该系统强调了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该行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农业系统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不仅保护传统农耕技术和传统农作物品种,同时还要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生物景观、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信仰、礼仪习俗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8.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缘起

在许多国家,一代代农民、牧民、林农和渔民以多样化的物种及其相互作用为基础,利用适用于当地条件的独特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创造、发展并保持着一些专门的农业系统和景观,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着捕鱼、耕作和放牧的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获得了收益。这些建立在当地动态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农业系统巧夺天工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学景观,维持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和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人类持续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人类的生计安全和生活质量。这种农业系统或农-林-牧系统,在人口密集地区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建立复杂的、具有创新性的资源利用和管理途径的地区很容易发现,这些原因包括地理隔绝、生态脆弱、政治边缘化、自然资源短缺和/或极端气候条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不仅反映了丰富且通常是独特的种内和种间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而且反映了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的多样性。这些系统出现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其中一些与驯化植物和动物的起源地或多样性密切相关,因此其保护就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这些农业系统的恢复能力与适应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适应诸如自然环境、新技术、社会条件与政治形势的变化,以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和缓解风险。人类管理策略的动态变化,使得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可以适应技术与文化创新、代际之间传承以及与其他社区和其他生态系统之间交换的变化。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是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和发扬,同时也需要发展。当今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威胁着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环境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高度关注农业生产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全球市场,而忽视了相关的外部性与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导致全面忽视对这些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的支持。生存的压力阻碍了农民的创造性,迫使他们采用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实施农业专业化生产,引进外来物种等。严重的基因污染、相关知识体系和传统文化的丧失以及重要的全球性遗产传承断裂的风险,并可能将社区拖入到贫穷和社会经济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农业生产系统应对所面临的威胁,那么GIAHS将难以避免世界上无数的农村社区消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中的厄运。GIAHS项目的提出和实施适逢其时,因为当前各国和国际社会正致力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承认农民和原住民对于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体系方面的贡献,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自然与文化综合遗产的关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