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治国安民

2024-05-17 19:06

1.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治国安民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治国安民

2.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治国安民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3. 《旧唐书 太宗本纪》翻译

旧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帐外哭泣,哭泣的声音在帐内也能听到。太祖召见他,问他原因,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前进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太祖这才领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随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死,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开始他在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战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换了十八位君主,统治将近三百年,治理最清明的没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那个时候。(他)屈折自己,听从劝谏,心地仁厚,爱惜百姓。有统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又有将天下治理得清明的效果,但是又因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所以还不能和古代贤能的帝王并称,不能称为统治最好的时候。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eren/zhuanti/guwen/201004/120247.html

《旧唐书 太宗本纪》翻译

4. 古文《唐太宗安民》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译文: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5. 李安民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阅读.李安民,兰陵承人也.阅读答案   李安民,南朝宋兰陵承人,父亲李钦之,是殿中将军,补薛令。大战数百场,战功卓著。官至常侍、太守如故,死后封侯。
  李安民,是兰陵承地人。祖父名嶷,曾任卫军参军。父名钦之,曾任殿中将军,补为薛县县令。安民随着父亲到县裹,元嘉二十七年陷在北虏中,他带着部下自救,回到南方。太初时,让安民领支军。他投降了正义军队,板令他为建威将军,补为鲁爽的左军。到鲁爽反叛时,安民逃回京城,授予他领军行参军,又升为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北虏侵犯徐、兖,任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县令。任殿中将军,带领军队去讨伐漠川一带互相攻打的贼寇。
  2. 文言文阅读李安民兰陵承人也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
  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李便投降了义军,被任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后来鲁爽谋反,李安民偷跑回京师,被授予领军行参军,迁任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457~464),虏侵犯徐州、兖州一带,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升任殿中将军,率军前往汉川征讨那里正在互相残杀的贼人。
  3. 的全文翻译    《南齐书·周盘龙传》原文周盘龙,北兰陵人也,属东平郡。
   
  盘龙胆气过人,尤便弓马。泰始初,随军讨赭圻贼,躬自斗战,陷阵先登。
  累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晋安县子,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贼起,盘龙时为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随太祖顿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贼对阵,寻引还城中,合力拒战。
  太祖即位,进号右将军。 建元二年,虏寇寿春,以盘龙为军主、假节,助豫州刺史桓崇祖决水漂渍。
  盘龙率辅国将军张倪马步军于西泽中奋击,杀伤数万人,获牛马辎重。上闻之喜,盘龙爱妾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
  明年,虏寇准阳,围角城。先是,上遣军主成买戍角城。
  至虏围买数重,上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救之。 买与虏拒战,手所伤杀无数,遂战死。
  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骏色,即时披靡。
  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
  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
   世祖数讲武,常令盘龙领马军,校骑骋槊。后以疾为光禄大夫。
  寻出为持节、都督充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进爵为侯。
  角城戍将张蒲与虏潜相勾结,因大雾乘船入清中采樵,载虏二十余人,藏仗篱下,直向城东门,防门不禁,仍登岸援白争门。戍主皇甫仲贤率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于门拒战,斩三人,贼众被创赴水,而虏军马步至城外已三千余人,阻堑不得进。
  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五百人赴救,虏众乃退。坐为有司所奏,诏白衣领职。
  入座寻奏复位。加领东平太守。
  盘龙表年老才弱,不可镇边,求解职,见许。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世祖戏之曰:“卿著貂蝉,何如兜鍪?”盘龙日:“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十一年,病卒,年七十九。
  赠安北将军、充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周盘龙传》)译文 周盘龙,北兰陵人,隶属于东平郡。
  周盘龙胆量过人,尤其熟悉骑马和射箭。泰始初年,跟随军队去讨伐赭圻的敌人,亲自参加战斗,冲入敌阵,率先登城。
  多次加官到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爵为晋安县子(子爵),食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叛军兴起,周盘龙当时任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跟随太祖驻守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敌军对阵相持,不久退回到城中,合力抗拒敌军。
  太祖即位,晋升为右将军。 建元二年,敌寇进攻寿春,朝廷任命周盘龙为军主、假节:协助豫州刺史桓崇极放决江水阻挡敌人。
  周盘龙率领辅国将军张倪的马队和步兵在西部江泽中奋起反击,杀伤敌人数万,俘获他们的牛马和军用物资。皇帝听说后十分高兴,给周盘龙的爱妾社氏,送了金钗镊二十枚,并亲笔写上“送给周公阿杜”。
   第二年,敌军进攻淮阳,包围角城。在此以前,皇帝派遣了军主成买守卫角城。
  后来敌军包围成买好几圈,皇帝上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去救援他。成买与敌人激战,亲手杀死杀伤无数敌人,接着战斗而死。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一人骑马率领二百余人冲锋陷阵,敌人有一万多骑兵从左右两翼向他包围,一骑兵逃回报告,说周奉叔已陷入敌阵。周盘龙刚好在吃饭,扔下筷子,就飞驰上马,挺起长矛,直冲到路军阵中,口中大呼“我周公来了”,敌军向来害怕周盘龙的威名,一下子就被杀得溃不成军。
  这时周秦叔已经杀死大批敌人后脱身在外,但周盘龙不知道,仍然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边战边找),敌人都不敢抵挡。周奉叔见他的父亲长时间还不出来,再次跃马冲入敌阵。
  父子两人两匹战马,搅乱了敌军数万人,敌军大败。周盘龙父子从此在北国名声大振。
  (周盘龙)看上去非常瘦弱,也不善百谈,可是在和敌人战斗时却勇敢果断,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 世祖多次进行军事演习,常令周盘龙带领马军,指挥骑兵挺槊对抗。
  后来因病被任为光禄大夫。不久离京外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进封为侯爵。角城的守将张蒲与敌人暗中相勾结,乘着大雾乘船进入清水一带砍伐木柴,载了二十多个敌人,把兵器藏在竹器中,船径直驶向城东门,守门的士兵没有禁止,于是敌人登岸攻上了白争门。
  戍主皇甫仲贤率领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在门上抵抗敌兵,斩了三个敌人,其余敌人带着创伤往水中进去,而敌人到城外的骑兵和步兵已经有三千多人,受阻挡不得前进。这时淮阴军主王僧庆等率领五百人赶去救援,敌兵这才退去。
  因这件事周盘龙被有关部门奏劾,皇帝下诏让他以平民的身份领职。不久尚书八座又上奏让他恢复职位,加官兼领东平太守。
  周盘龙上表称自己年老才弱,不能镇守边郡,请求解除职务,被允许。让他还朝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世祖和他开玩笑说:“你戴貂蝉冠比起打仗时戴的兜鍪盔又有什么感觉?”周盘龙回答说:“这貂蝉冠正是从兜鍪盔发展而来的呀。”十一年,周盘龙病逝,享年七十九。
  下诏赠赐安北将军、充州刺史。
  4. 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周盘龙,北兰陵人,隶属于东平郡。
  周盘龙胆量过人,尤其熟悉骑马和射箭。泰始初年,跟随军队去讨伐赭圻的敌人,亲自参加战斗,冲入敌阵,率先登城。
  多次加官到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封爵为晋安县子(子爵),食邑四百户。元徽二年,桂阳叛军兴起,周盘龙当时任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跟随太祖驻守新亭,与屯骑校尉黄回出城南,与敌军对阵相持,不久退回到城中,合力抗拒敌军。
   太祖即位,晋升为右将军。 建元二年,敌寇进攻寿春,朝廷任命周盘龙为军主、假节:协助豫州刺史桓崇极放决江水阻挡敌人。
  周盘龙率领辅国将军张倪的马队和步兵在西部江泽中奋起反击,杀伤敌人数万,俘获他们的牛马和军用物资。皇帝听说后十分高兴,给周盘龙的爱妾社氏,送了金钗镊二十枚,并亲笔写上“送给周公阿杜”。
   第二年,敌军进攻淮阳,包围角城。在此以前,皇帝派遣了军主成买守卫角城。
  后来敌军包围成买好几圈,皇帝上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去救援他。成买与敌人激战,亲手杀死杀伤无数敌人,接着战斗而死。
  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一人骑马率领二百余人冲锋陷阵,敌人有一万多骑兵从左右两翼向他包围,一骑兵逃回报告,说周奉叔已陷入敌阵。 周盘龙刚好在吃饭,扔下筷子,就飞驰上马,挺起长矛,直冲到路军阵中,口中大呼“我周公来了”,敌军向来害怕周盘龙的威名,一下子就被杀得溃不成军。
  这时周秦叔已经杀死大批敌人后脱身在外,但周盘龙不知道,仍然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边战边找),敌人都不敢抵挡。 周奉叔见他的父亲长时间还不出来,再次跃马冲入敌阵。
  父子两人两匹战马,搅乱了敌军数万人,敌军大败。周盘龙父子从此在北国名声大振。
  (周盘龙)看上去非常瘦弱,也不善百谈,可是在和敌人战斗时却勇敢果断,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 世祖多次进行军事演习,常令周盘龙带领马军,指挥骑兵挺槊对抗。
   后来因病被任为光禄大夫。不久离京外出为持节、都督兖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兖州刺史。
  进封为侯爵。角城的守将张蒲与敌人暗中相勾结,乘着大雾乘船进入清水一带砍伐木柴,载了二十多个敌人,把兵器藏在竹器中,船径直驶向城东门,守门的士兵没有禁止,于是敌人登岸攻上了白争门。
   戍主皇甫仲贤率领军主孟灵宝等三十余人在门上抵抗敌兵,斩了三个敌人,其余敌人带着创伤往水中进去,而敌人到城外的骑兵和步兵已经有三千多人,受阻挡不得前进。这时淮阴军主王僧庆等率领五百人赶去救援,敌兵这才退去。
  因这件事周盘龙被有关部门奏劾,皇帝下诏让他以平民的身份领职。 不久尚书八座又上奏让他恢复职位,加官兼领东平太守。
  周盘龙上表称自己年老才弱,不能镇守边郡,请求解除职务,被允许。让他还朝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世祖和他开玩笑说:“你戴貂蝉冠比起打仗时戴的兜鍪盔又有什么感觉?”周盘龙回答说:“这貂蝉冠正是从兜鍪盔发展而来的呀。 ”十一年,周盘龙病逝,享年七十九。
  下诏赠赐安北将军、充州刺史。
  5. 柳州开元寺夏雨古诗翻译   作品原文柳州开元寺夏雨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①。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②。[1]作品注释①沉浮:把信遗失了。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2]作品简析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
  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
  “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
  “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
  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
  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是吻合的。
  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1]作者简介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安徽寿县)人。
  初授承务郎。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为枢密院编修官。
  后迁职方员外郎。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
  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
  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
  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
  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李安民文言文翻译

6. 关于唐太宗居安思危的文言文

 1. 有哪些关于“居安思危”的古文   原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翻译: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将护:护理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傥(tǎng):同“倘”,倘若 。遽(jù):迅速。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谏:劝阻。诤:争辩。 
  2. 【有哪些关于“居安思危”的古文   原文: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翻译: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将护:护理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傥(tǎng):同“倘”,倘若 .遽(jù):迅速.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谏:劝阻.诤:争辩.。
  3. 居安思危文言文翻译   原文1:编辑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通假字】: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将护:护理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傥(tǎng):同“倘”,倘若 。遽(jù):迅速。
  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
  谏:劝阻。诤:争辩。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傥”通“倘”意思是:“倘若”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希”通“稀”意思是:“罕见”。——《居安思危》原文2:编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7〕凡百:所有的。
  〔8〕景:大。〔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1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1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21〕敬:慎。
  〔22〕黜:排斥。〔23〕宏:使……光大。
  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译文】: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让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主上)就必须积累得德和义;陛下您现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不能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
  4. 【病虽愈,犹宜将护出自哪个古文里观点是什么】   出自:《 居安思危》 (宋)司马光原文: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大意: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5. 【求高人译文言文   赫赫,我来试试.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候的臣子说:自从有帝王以来,都很难从始至终都不能正常看待自己.如果国内现状安稳,则肯定会有外面的侵扰和隐患.现在边远的少数名族已经诚服,百谷丰登,盗贼也没有行窃,国内国外,都很安宁,平静.这并不是我一人的能力所以办到的,而是由你们这些大臣辅佐,才得到的.然而,安宁,平静,的时候,不忘记潜在的危险,理化时,不忘记混乱局面,虽然知道现在没有事,也要考虑让居安思危的思想能从始至终,如果能一直这样,那真是很可贵的.魏征回答唐太宗说:从古至今,帝王都是有缺陷,缺点的.或许在当时有些君王可以称得上是圣主,然而臣子,却不贤明.或者遇到了贤臣,却没有遇到圣主.现在皇上贤明,所以励精图治治理国家,但是如果有敢于直谏的贤臣,而君王却听不进意见,或是做出改变.那么即使有贤臣也是没有好的效果的,国家现在虽然太平,但我们做臣子的却并不感到喜悦,希望陛下能够在安宁的环境下,也能考虑潜在的危险.始终都能勤勉努力,毫不懈怠.嘿嘿 只有这水平,百分之95的翻译率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6. 英语翻译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   【翻译】居安思危,孜孜不怠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此文通过君臣对话阐述了一个怎么样的道理 攻天下易,守天下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个人之见,非标准答案) 学习此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让人更能好好珍惜身边已经拥有的东西. 【翻译】弊在赂秦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 第一段的那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第二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贿赂秦国,积小成多,最终导致六国破灭,所以后人不能步六国后尘. 希望能帮助到您.有疑问请追问。
  7. 居安思危作文   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
  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往往被麻痹了,生活如许这般的顺畅,自然不会想到困难之时,只一味的追求享乐,追求安逸。
  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忧虑意识,居安思危。非洲兰洽河两岸分别有两群羚羊,令人奇怪的是,两地羚羊的繁殖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有着天壤之别。
  是品种的优劣?是基因的变异?都不是。原因很简单——东岸有狼群。
  众所周知,狼是羊的天敌。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定律,使得东岸的羊儿时刻警惕,以便发现狼群便奋力奔跑。
  在它们的意识中都知道落后在后面的下场——死亡。而西岸的羚羊在自己的领域中随心所欲,没有一种忧患意识,“逃命”的意识,以致危险来临之时,无力抵抗。
  由此可见,忧患过活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西岸的羚羊们一样,不懂得居安思危,那么,我们的未来必定是黯淡无光,不堪一击,我们的民族亦会变得如同龟裂的土地一样失去灵性。
  有人说,我只想像陶潜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却说不定有一天战火会烧焦你的菜园子;有人说,我只希望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却说不定有一天空气中都是漂浮着血色的颗粒……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你!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它会死于饥饿。
  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却不会因为你想安逸而让你安逸。人的生命应当如同河流一样,在平缓细流中不断地积蓄力量,才能越过前方的山丘,继续前行。
  那些安于现状、无力奔腾的水滴,只会成为一潭死水。死水是死的,而前行的河流就是活水。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使在最安逸的情况下,也不忘前方的障碍,乃谓之居安思危。
  人人都有一方天地,都需居安思危作支撑,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它就那样突然地塌了下来。
   

7. 太宗论安定之本的翻译

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我最好的兵械。”

太宗论安定之本的翻译

8. 太宗忧国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太宗忧国文言文的翻译如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
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够直言不讳的人。
所以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
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