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锂电池市场规模

2024-05-11 01:52

1. 新能源车锂电池市场规模

几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的锂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的64GWh增长至2019年的120GWh,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57GWh。



数据来源:GGI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投融资环境宽松

2021年上半年骨干企业公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投资项目近百个,总投资金额超过4900亿元,其中电池和四大材料投资额分别超过3100亿元、1800亿元。上半年20余家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申请上市,融资总规模近240亿元。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加快建立,国内龙头企业在海外重点地区投资建厂,国际资本及企业通过参股、长单等形式与国内企业加强合作。

2.光储端加快融合发展

在消费型锂电销量增幅超过10%、动力型锂电销量超过58GW的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储能型锂电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终端应用”融合创新的能源电子产业链逐步加快发展步伐,锂电、光伏等领域骨干企业加强合作,光储一体化建设加快,上半年全国储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5GWh,同比增长260%。

新能源车锂电池市场规模

2. 确定性翻倍的万亿级大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细分龙头全梳理

 周五收盘,国常会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强充换电及加氢等基础设施简述,利好新能源车产业链,长期来看最看好的还是动力电池板块。目前我国新能源渗透率为5%,按照20%-30%的渗透率来计算,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有4-6倍的空间。
      首先,我们来科普动力电池产业链:
     (1)上游金属材料:锂、钴、镍等 
     (2)中游四大电池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3)下游:电池 
     (4)终端:整车 
     (5)其他:新能源电池设备 
      一、金属钴:华友钴业
    A股主要有洛阳钼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由于洛阳钼业的铜钴只占业务结构的一半,业绩弹性不是最大。华友钴业,目前公司钴盐(注意是钴盐,而不是钴金属)市占率和销量在国内占35%,全球是18%,世界第一,规模是竞争对手寒锐10倍。
   二、金属锂: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属于行业龙头。2018年6月,天齐锂业动用40亿美元收购智利SQM公司(世界排名第二),直接成为世界第一。天齐锂业公司财务费用吃紧,通过配股、发行可转债来偿还债务。单纯从资产负债来看,赣锋锂业更为干净。
   三、正极材料:当升 科技 ,杉杉股份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核心,成本最高的部分,占30%--40%。正因它的蛋糕是四大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中最大的,因此早年有大量资本涌入。但总体看,目前行业格局还是相对分散,导致该领域恶行竞争激烈,毛利率偏低。
   行业玩家主要有长远锂科(母公司新三板的金瑞 科技 )、容百 科技 (科创板),当升 科技 ,振华新材(新三板)、杉杉股份、厦门钨业,这个行业没有很明显的龙头,前五名都是10%+的市占率。
    而且正极是技术变化最大的一个领域,磷酸铁锂、锰酸锂到三元材料,殊不知未来会不会又出现新的技术路线,这对此领域的企业挑战不小,若走错技术路线,则万劫不复,分分钟被人弯道超车。
    总结,正极材料不确定性较大,潜在行业空间和弹性也没有其他领域有优势,不太推荐 
   四、负极材料:璞泰来
   国际上,负极材料主要是中日竞争,两国公司份额占了全球95%以上,近几年趋势是日本向中国转移
    国内主要的玩家有贝特瑞(新三板)、杉杉股份、紫宸 科技 (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璞泰来)、凯金(新三板),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格局,前三家的市场份额合计接近60%。
   从整个负极来看,龙头是非上市公司贝特瑞(控股公司中国宝安),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其中又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从技术路线上来看,天然石墨有被人造石墨替代的趋势,15年天然石墨占比还在55%,到了18年,人造石墨已经占据70%。贝特瑞主要是天然石墨和硅基,市场份额非常大,国内将近90%,几近垄断,然并卵,一旦技术路线发生变化,这种企业只能被大势碾压,毫无反抗之力。
   人造石墨领域,杉杉和璞泰来位列前二,市场份额相近,均占到人造石墨的22%左右,加起来大概50%。杉杉股份负极兼顾高中低端产品,主打中低端,璞泰来主要高端负极产品。
   现阶段两大电池龙头LG,宁德时代都倾向于使用人造石墨作为负级材料。
    因此主流观点都认为人造石墨未来会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趋势。璞泰来有望脱颖而出。 
   五、电解液:新宙邦
   此行业目前国内竞争格局比较清晰,天赐材料占到27%,新宙邦18%,国泰12%,三家相加合计57%。从近三年情况来看,如果不考虑并购,集中度似乎很难再进一步提升,第一梯队相对稳固,因此毛利率变动不会在大,此外这个行业技术变化相对稳定,这两点共同决定了它相比正极材料更具投资价值。
   电解液是比较典型的标准品,没有什么技术革新配方差异,进入门槛也比较低,对生产设备要求,投资要求也不高。
   相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上游的整合能力。电解液的上游是大家属于的资源品企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他们提供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作为电解液的原材料,电解液的价格也和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高度相关。
   总的来说,电解液格局也相对分散,但比正极稍好。
   六、隔膜:恩捷股份
   隔膜其实就是一层用来隔离锂电池正极和负极,防止短路的膜,既要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又要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通过性,这样电池才能正常充放电。
    在锂电池总成本中隔膜只占10%,看上去不大,但它的技术壁垒却是最高。目前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在动力电池用的比较多的湿法隔膜行业里,恩捷股份在收购了苏州捷力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几乎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干法隔膜由于投资较低,门槛较低,市场集中度比湿法隔膜更低一些,现在也只剩星源材质,中科 科技 ,沧州明珠三个玩家。
      恩捷股份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各大主流厂家为了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急需二供三供,以此来增强自身议价能力。这也是宁德时代“扶持”老二星源材质的原因。
    总的来说,隔膜是毛利率最高,技术含量最高,且进入门槛最高的赛道。行业格局几乎成形。 
   七、电池:宁德时代
   全球的动力电池虽然还有技术路径的不同,但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晰的月明星稀的竞争格局,月是宁德时代,LG,星是三星,松下,比亚迪等厂商。  在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还维持着比较明显的四强争霸格局,但随着特斯拉的去松下化以及松下,三星产能扩张的不进取。LG和宁德时代两强独霸的格局显得越来越明显。
    随着宁德时代进入特斯拉产业链,LG和宁德双龙头的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会更加清晰。 
   八、整车:比亚迪
   比亚迪,长城 汽车 相互角逐。不过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成为其亮点,股价屡创新高。  九、锂电池设备:先导智能
   主要先导智能和赢合 科技 。
   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一样基本上已是寡头垄断,很多外资大厂包括松下 ,LG、三星都是拿它的单子,确定性比宁德时代还要强,上市以来短短几年已涨10倍。
   这个行业随着上游扩产,也会率先受益,释放业绩。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本人最看好电池及材料。 宁德时代与恩捷股份成为必备标的。 

3. 三大电池巨头竞相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再次起飞

   
       各大新能源龙头都已经等不及了,在2021年即将来临之际,大招都得先酝酿起来。 
    在短短一个月内,LG化学、比亚迪、宁德时代三家新能源企业像是心有灵犀一样,接连爆出产业布局的新动作。看这势头,像是要《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生效前首先摘得头筹。 
    在各家新能源业务板块纷纷独立的风潮下,未来,等待着新能源产业的是什么呢?是日趋成熟广泛的新能源消费市场?还是更疯狂的资本浪潮以及伴随的泡沫呢? 
     2021前的大招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12月16日,福建宏大时代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敏,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充电桩销售;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销售;新能源 汽车 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该公司大股东为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4%,宁德时代持股26%,为第二大股东。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即将出跳出单一的动力电池业务,奔向新能源 汽车 产业更广阔的天地。 
    而这已经不是本月内宁德的唯一一个产业布局动作,12月15日,据外媒报道,印尼海洋与投资事务部副部长Septian Hario Seto表示,宁德时代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印尼建设锂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头号大佬。宁德时代若是占领全球镍探明储量第一的印尼,接下来的动力电池产能将会进一步爆发。 
       而另一边厢,比亚迪也是深谋远虑。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弗迪实业有限公司12月1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何龙(亦为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龙)。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电池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等。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推出独立的弗迪品牌,并将弗迪系公司扩充为5家: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 科技 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上述5家弗迪系公司均为比亚迪股份子公司,主营业务分别对应动力电池、车用照明、 汽车 电子、动力总成和 汽车 模具,几乎涵盖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中的全部环节。 
    至此,比亚迪已经悄悄从一家整车厂,分化出一个供应 
       商(参数|图片)企业的分身,接下来,两条粗壮的大腿走路步伐自然也会更加稳健;而弗迪实业的成立也意味着弗迪系企业或将完全独立,未来很有可能会作为一家产业布局完整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独立上市,正面对阵宁德时代的新公司。 
       而在半个月前,12月1日,LG化学电池事业本部正式从母公司LG化学剥离,成为子公司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并由原LG化学电池事业本部总裁金钟现出任公司CEO。 
    LG化学表示,LG新能源的独立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加强事业部门的专业性,以实现高效的决策和灵活的组织运营,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帮助提升母公司的企业价值。 
    无论是考虑企业的管理效率还是资本环境,动力电池业务的剥离,对于LG化学而言有利无弊。 
    LG 新能源表示今年预计销售额为13 兆韩元,计划在2024 年实现销售额30 兆韩元以上,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在2021来临前的一个月内,三大新能源企业龙头接连成立新公司,显然大家都是看准了2021年新能源 汽车 产业爆发的势头。这也是龙头之所以为龙头的原因。 
     
     利好与泡沫  
    翻过2020年这一页序章,2021年新能源即将迎来跨时代的变化。 
    再过12天,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要正式启动。 
     除了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新《规划》还鼓励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意味着当前充电桩的用车模式并未成为定局,接下来换电基建的进一步投入将不断对充电桩基建发起挑战,新能源 汽车 配套基建即将迎来一轮增长潮,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要成立独立的新能源 科技 公司。 
    就连特斯拉也计划2021年向上海超级工厂附近的一家新工厂投资4200万元(约640万美元)以生产电动车充电桩。新厂预计明年2月建设完工,每年能生产10000个充电桩。 
       《规划》还指出: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单看公共领域,新能源 汽车 的涨势已经十分可观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深入推进,2021年新能源车在高低两端仍有巨大增量空间,各自增长15万辆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非限购城市主流市场的电动车将逐步启动。新势力造车企业也进入稳定发展期,由于走高端化线路,销量小幅稳步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未来,鼓励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导致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爆发,必将创造一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风口。   无论是换电还是超充,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新能源 汽车 相关元件,当前若是不能及时上马,当别人在风口起飞时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随着2021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小型井喷的来临,相关产业的资本暴涨是必然事件。 
     但是在终端的消费者是多数理智的,毕竟钱包不会随着市场利好暴涨,而利好消息下的资本浪潮却容易陷入狂热。   在明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进一步成熟进一步扩张的同时,像比亚迪、特斯拉这样股价一年翻N倍的案例必然不会缺席。 
    但是个中有多少技术的真章,多少可靠的市场实力,还需投资者和政策的推动者细察真相,别让技术的进步泛滥成了利好政策下的虚假摆设。 

三大电池巨头竞相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再次起飞

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恶果已显现,近20万吨电池流入“黑市”

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越来越强劲,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 汽车 ,跨行企业也想进入这一领域“ 探索 一番”。但是随着第一批新能源 汽车 电池临近“尾声”,面临退役的局面,爆发式的污染迫在眉睫。有接近20万吨的电池流入“黑市”,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会比燃油车更糟糕。
  
 按照相关数据,仅2020年新能源 汽车 就销售了136万辆,同比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趋势。这还不包括内部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和库存等车辆,实际产销已经完全超过了150万辆。
     
 随着华为、百度、小米、滴滴先后加入新能源 汽车 ,这个数值在2021年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还不包括已经开始面临上市的恒大 汽车 、高合 汽车 等,可谓“鱼龙混杂”的局面已经成形。
  
 不同于前后脚的迈进新能源 汽车 领域,出现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例如2020年我国的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可能达到20万吨,由于没有相关方面的政策辅导,而这些“退役”的电池基本上都流入到小作坊或者非正规渠道。而常规处理的方法则是燃烧或不正规掩埋,这样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看似2020年电池退役量达到了20万吨,但是预计在5年后,电池的退役量将达到2020年的4倍(约78万吨)。
  
 好在2018年工信部曾经发布过《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汽车 生产企业应承担动力蓄电池的回收主体责任。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车企自信再成立一家企业,主要用于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那么,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回收主要流向的地地方是哪里呢?
  
 按照规定,主机厂和专业电池回收企业应该“挑起大梁”,利用有效的机制能够处理好电池问题。但实际上由于多重因素,退役后的电池却没能够在对应的主机厂和正规回收企业“落根”,而是流向了非正规渠道。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当 汽车 被卖出去以后,车辆属于个人财产,那么最后就算没有在自己的手上“寿终正寝”,但是二手贩子之类的买回去也有权进行拆解。当利益大于一切的时候,而且当价值市场化最大的时候,即使单独的一个电池能够卖到高价钱,成为了首选。他们当然不管是不是正规渠道,只要能够赚钱就行。
     
 而正规企业的回收价格要低于非法小作坊的时候,电池的流向也就成了问题。而小作坊的处理和正规企业的处理自然不同,必然会导致部分环境的污染。长期以往,安全隐患和污染就会呈现出来。
  
 按照相关专家的计算,1块20克重量的手机电池,可以让1平方公里的土地污染至少在50年才能“消化”。而采用更重、更大的新能源 汽车 电池就更不在话下,其中还包括镍、钴、锰等重金属,处理不当的后果要比手机电池严重不知道多少倍。
     
 目前电池的回收主要用于二次回收再利用和阶梯性的利用,以电池容量在40%-80%左右的电池为例,在回收后可以在其他行业进行二次的“消费”。而当电池的容量降低不能够再使用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拆解处理,回收其原材料进行重整。
  
 那么不管出于那种电池使用率,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和正规企业相比较,两者的有效利用率和安全性能就没有办法比较。正规企业会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二次使用或拆解重整,而小作坊可能会将这两类的电池重组后进行二次销售,纵然会出现问题,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顶风冒险的人不在少数。
     
 而有了利益以后,二手贩子必然会将市场上的电池“哄抬价格”,对于 汽车 市场上的电池价格也会指向错误的方向。不仅会扰乱市场行为,还会对这个产业可能带来风险。比如电池的使用没有正规渠道查询,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所以不少的专家和消费者认为,对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应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做到有法可依的标准。这样对于加速和突破电池技术难关、促进行业 健康 的发展都是有益的,而不是放任不管。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制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空前的。
     
 新能源 汽车 本身就是为了能够缓解环境污染而出现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制造和生产,而忽略后续存在的客观或主观上面的问题。我国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在2035年的时候将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那么自然就会产生更多的电池。
  
 不管从监管还是处理上,都已经成为紧迫的阶段,更不应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发现、才制止。那样的话,后果可能是无穷尽的。

5. 千亿锂电池龙头跌停,在新能源强大的风口下,新能锂电池到头了吗?

长期来看,新能源行业依然具有前景,目前动力电池市场依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近日,在股市大盘稳定的背景之下,锂电池隔膜和电解液相关概念股出现全面大跌,其中星源材质下跌幅度最大超过了16%,有相关人士表示,主要是知名电动车企蔚来在发布会上宣布,其新车将采用固态电池技术,搭载这款电池的蔚来ET7续航实现了1000公里的突破,可以说是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最长的车型了,其采用的固态电池技术也被视为非常激进的一步,要知道目前绝大多数厂商都还采用的是液态电池,大多数人都认为固态电池的充电效率方面有问题。

而固态电池与业态电池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液态电池的隔膜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蔚来发布会结束之后,多家电池隔膜材料企业出现大跌的原因,因为早前固态电池一直被认为有很多问题,例如快充效率不佳,导致充电缓慢,还有固态电池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所以一直以来,多家机构认为固态电池的真正量产化至少还要五到十年的时间。早前宁德时代也表示,公司最快将于2030年推出第一款量产固态电池,而被认为固态电池领域进展最快的丰田,也表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固态电池的量产。

而这次蔚来毫无声响的就突然推出了这款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虽然其董事长李斌表示新车要在明年一季度才能实现量产,而关于固态电池的信息,李斌也没有做更多的公布,甚至连固态电池的供给厂商都没有提及,只是强调,一定会是最先进,最接近量产的技术。有专业人士指出,其实这次蔚来公布的固态电池,是半固态,半液体,在其宣传页面上,也显示是固液电池,蔚来采取这种方式估计也是为了能够尽快将固态电池量产化。

不过有媒体猜出,为蔚来供给固态电池的厂商,可能是辉能,因为早在2019年双方就建立了合作,并且按照辉能公司的规划,在2021年能够实现半固态(混成固态)电池量产,这个时间点也和蔚来推出固态电池的时间点比较类似,所以媒体怀疑这家为蔚来提供电池的厂商很有可能就是辉能。

千亿锂电池龙头跌停,在新能源强大的风口下,新能锂电池到头了吗?

6. 三大电池巨头竞相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再次起飞

各大新能源龙头都已经等不及了,在2021年即将来临之际,大招都得先酝酿起来。
在短短一个月内,LG化学、比亚迪、宁德时代三家新能源企业像是心有灵犀一样,接连爆出产业布局的新动作。看这势头,像是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生效前首先摘得头筹。
在各家新能源业务板块纷纷独立的风潮下,未来,等待着新能源产业的是什么呢?是日趋成熟广泛的新能源消费市场?还是更疯狂的资本浪潮以及伴随的泡沫呢?
2021前的大招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12月16日,福建宏大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敏,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充电桩销售;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该公司大股东为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4%,宁德时代持股26%,为第二大股东。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即将出跳出单一的动力电池业务,奔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广阔的天地。
而这已经不是本月内宁德的唯一一个产业布局动作,12月15日,据外媒报道,印尼海洋与投资事务部副部长Septian Hario Seto表示,宁德时代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印尼建设锂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头号大佬。宁德时代若是占领全球镍探明储量第一的印尼,接下来的动力电池产能将会进一步爆发。

而另一边厢,比亚迪也是深谋远虑。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弗迪实业有限公司12月1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何龙(亦为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龙)。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电池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等。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推出独立的弗迪品牌,并将弗迪系公司扩充为5家: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上述5家弗迪系公司均为比亚迪股份子公司,主营业务分别对应动力电池、车用照明、汽车电子、动力总成和汽车模具,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全部环节。
至此,比亚迪已经悄悄从一家整车厂,分化出一个供应

商(参数|图片)企业的分身,接下来,两条粗壮的大腿走路步伐自然也会更加稳健;而弗迪实业的成立也意味着弗迪系企业或将完全独立,未来很有可能会作为一家产业布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独立上市,正面对阵宁德时代的新公司。

而在半个月前,12月1日,LG化学电池事业本部正式从母公司LG化学剥离,成为子公司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并由原LG化学电池事业本部总裁金钟现出任公司CEO。
LG化学表示,LG新能源的独立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加强事业部门的专业性,以实现高效的决策和灵活的组织运营,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帮助提升母公司的企业价值。
无论是考虑企业的管理效率还是资本环境,动力电池业务的剥离,对于LG化学而言有利无弊。
LG 新能源表示今年预计销售额为13 兆韩元,计划在2024 年实现销售额30 兆韩元以上,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方案提供商。
在2021来临前的一个月内,三大新能源企业龙头接连成立新公司,显然大家都是看准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的势头。这也是龙头之所以为龙头的原因。
利好与泡沫
翻过2020年这一页序章,2021年新能源即将迎来跨时代的变化。
再过12天,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要正式启动。
除了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新《规划》还鼓励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当前充电桩的用车模式并未成为定局,接下来换电基建的进一步投入将不断对充电桩基建发起挑战,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建即将迎来一轮增长潮,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要成立独立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就连特斯拉也计划2021年向上海超级工厂附近的一家新工厂投资4200万元(约640万美元)以生产电动车充电桩。新厂预计明年2月建设完工,每年能生产10000个充电桩。

《规划》还指出: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单看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涨势已经十分可观了。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随着双积分政策的深入推进,2021年新能源车在高低两端仍有巨大增量空间,各自增长15万辆应该是完全可能的。非限购城市主流市场的电动车将逐步启动。新势力造车企业也进入稳定发展期,由于走高端化线路,销量小幅稳步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未来,鼓励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导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必将创造一波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无论是换电还是超充,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相关元件,当前若是不能及时上马,当别人在风口起飞时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随着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小型井喷的来临,相关产业的资本暴涨是必然事件。
但是在终端的消费者是多数理智的,毕竟钱包不会随着市场利好暴涨,而利好消息下的资本浪潮却容易陷入狂热。在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成熟进一步扩张的同时,像比亚迪、特斯拉这样股价一年翻N倍的案例必然不会缺席。
但是个中有多少技术的真章,多少可靠的市场实力,还需投资者和政策的推动者细察真相,别让技术的进步泛滥成了利好政策下的虚假摆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新能源汽车给锂产业带来多少机会和风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到2016年短短五年时间里,销售量从不足1万辆发展到51万辆。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带来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对锂资源的旺盛需求,给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都带来了发展机会。
6月21日,第十八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锂产业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本次论坛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
如何发展锂电产业,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锂资源、材料和动力电池企业,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是行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在本届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在锂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技术有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赋予开发商盐湖资源的开发权,避免浪费资源和无序开发。”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论坛上说。
从全球锂资源分布来看,中国锂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的22.12%,而青海省占全国锂资源的80%以上。青海省锂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尤为重要,而锂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在锂提取工艺技术的提升和突破。
由于青海的盐湖大多属于高镁锂盐湖,镁资源含量高,极大地增加了开采难度,其开采方式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而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经在高镁锂盐湖的开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应用成果。
除了需要在开采锂资源上下功夫外,伴随着全球储能产业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储能电站建设的工作也提上了议程。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大部分使用锂电池进行储能。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储能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1.68亿千瓦,其中有170万千瓦采用的是电池储能,电池储能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表示,为鼓励储能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调峰调频电站发展,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包括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储能建站建设,优化电网运营方式,优化开发建设流程,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等。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前几年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植补贴力度也非常大。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来自价格方面的新挑战。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整车制造成本大约30%~40%,要使新能源汽车更具价格优势,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提高性价比。”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
他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重点就是成本问题,降低电池成本需要全产业链发力、重点环节突破。“首先就是原材料环节。目前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合理价格应在3万~5万元/吨,而现在却高达17万元,如果能够使原材料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则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此外,欧阳明高提醒,业内还应关注材料回收和再循环的问题,如钴等稀有资源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必须要回收利用。
“纯电驱动在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就是家用主流轿车的性价比具备技术竞争力。电动家用主流轿车是与传统汽车竞争最为激烈,也是难度最大的领域,需要实现在提升里程的前提下不提升成本。这就要求进行电池性能的改进,需要整车电耗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 欧阳明高说道。

新能源汽车给锂产业带来多少机会和风险

8. 燃料电池概念逆势走强,锂电池汽车行业已经前途渺茫了吗?

现在的燃料电池概念逆势走强,对于锂电池汽车行业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前途发展处于渺茫的状态当中。

可以发现现在的电池发展有所改变跟传统的电池有所不同,现在的燃料电池概念有着风景独好的趋势,你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够降低成本,更是一种环保的能源。近几年大家都能够看到一些目标的改变,有碳综合和探达峰,导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一路高歌的状况,跟传统的锂电池相比,这样的电池能够为纯电动汽车提供更好的动力,而轻能源汽车存在感也在变高,近日的氢能源汽车也站在了上方口的情况之下。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新能源发展受到政策的支持才有了刺激,在国内也会有相关部门要求支持这样的发展潜力,去挖掘更多的市场潜力,也能够支持新能源汽车能够快速的发展。在2021年底的时候,工信部就发出了一些信息,其中就涉及68款不同燃料的电池汽车,而汽车制造商也发出相关的信息,现在的全美汽车销售量比率是比较高的,能够达到50%要求是电动汽车。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有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汽车都会有所变化,而美国政府也希望能够有无排放的汽车,其中就包括氢燃料这样的电池汽车受到市场的欢迎。

现在的促进难题也出现了松动的状况,可以发现有所改变,有一种高密度的固态方式去能够缓解这种问题就能够将储氢材料的相关问题解决掉,在运输环节也会更加方便和安全。当这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之后,这种新能源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会越来越好,而锂电池发展的趋势可能会更渺茫,相关产业必须有所变化,找到革新之处才能够保持发展的动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