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民的生活条件

2024-05-19 05:45

1. 非洲人民的生活条件

大多生活水平还是较低.

非洲人民的生活条件

2. 有谁在非洲做贸易,请问如何在非洲生活,生存.

在非洲,中国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市场,而且入市门槛较低,比较容易上手,生存不会有问题。但生活条件没法与国内比,食品不丰富,缺医少药,治安不是很好,有的地方还有战争,再难耐的是孤独、寂寞。

3. 非洲的生活情况

  ]吃饭的礼仪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
  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你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撒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完后一道离开。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饭时有着严格的礼仪,甚至连牛羊鸡鸭的每个部位归谁吃都有规定。如在马里,鸡大腿当年长的男人吃,鸡胸脯肉归年长妇女吃;当家的人吃鸡脖、胃和肝;鸡的头、爪和翅膀由孩子们分食。又如在博茨瓦纳,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妇女吃杂碎,两者分开煮,分开食,不得混淆。随乡入俗,须了解为宜。

  植物
  非洲植物的成长受降雨、气温、地志和土壤种类等相互作用的直接影响;还因意外的火灾、人类的种植、放牧、牲畜的吃草等而进一步减产。全非洲的陆地总面积中,森林约占1/5;林木区、灌木丛林、草场和其他丛林等约2/5,馀下的2/5为沙漠及其延伸出去的边沿地。
  植被地带
  (1)低地雨林。西非的几内亚海岸和刚果盆地均有低地雨林。这种热带型雨林的全面发育需要持续的温暖气候和年降雨量超过1,270∼1,520公厘(50∼60吋)且全年均匀分布。
  热带雨林的特徵为由底层、中层和上层组成,底层有约1.8∼3公尺(6∼10呎)高的灌木丛、蕨类植物和苔藓;中层为树木和高达6∼18公尺(20∼60呎)的棕榈树;居高临下的最高层有高达46公尺(150呎)无分叉的笔直树干的树,底根部宽大,顶尖是舒展开来的常青树叶华盖。这些华盖的大树枝为寄生植物提供小生态龛,诸如兰花、蕨和苔藓。藤本植物将各树缠连在一起,寄生类则缠住树干和树枝,无花果植物扎下气生根。
  在真正的雨林中,草类是偶生的。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能在其他植被都难於立足的地方繁茂生长,在幼嫩时能为食草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但很快就变得粗糙蔓延开来,给虫类做了藏身之地。白茅(lmperata cylindrica)是一种生长在荒芜和被火烧焦的土地上的令人讨厌的杂草。
  (2)东非森林和灌木丛。低地森林和常青灌木地沿著印度洋形成约200公里(125哩)的狭长地带。在较好的地势上,诸如港湾边缘、桑吉巴(Zanzibar)岛和奔巴(Pemba)岛的向海一侧和横跨东南雨季区的丘陵地带,森林和阔叶林地仍是主要的。在雨影内的土地,在地理位置欠佳的地区(例如突出的珊湖礁)以及近城市和小港湾地带,以棘刺灌木丛、仙人掌丛和瘦小草木地占优势。然而,现在该地区保持有若干在经济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驯化树木,诸如椰子树、腰果树、芒果树和丁香树(尤其在桑吉巴岛和奔巴岛)。
  (3)红树林沼泽地。红树种类繁多,呈阔叶灌木状,多长在浑浊小河和有潮港湾旁。它们需要暖和、含盐的水,因此它们多散布在热带海岸线上。它们常常形成近乎穿不透的群丛,只有从海上才能进入。树干和根部都是防白蚁的,因而长久以来都被当作良好的建筑材料使用,并且也是制作木炭的良材。
  (4)阔叶林地及草原。这一分类构成现已确认的最广泛的综合类别,包括许多原先被冠以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结构和植物区系布局随著纬度(不论南、北)的增加,变化极大。年降雨量平均为889∼1143公厘(35∼45吋),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不论是总降雨量还是雨季的开始日期,每年都有相当大的变化。西非的林地与赤道南部极为相似。在这两个区域,轻质土上起伏的树木茂盛的河间地与软而湿的以黏土为基础的峡谷草地连续交替出现。
  9∼15公尺(30∼50呎)高的树是典型的落叶树,常常是耐火的,因为这种土地大部分每年都要火烧一次。西非普通的品种有豆科树、丹尼苏木属(Daniellia,白树皮的豆科树)和非洲栎树(叶呈带形,据说可产本地区最耐用的木材)。其他形成不同硬木群体的有风车子属(Combretum)和榄仁树属(Terminalia),较适宜于干燥地区。南部相当於此的种类有短盖属(Brachystegia,一种豆科硬木,其树皮曾被用作制布)和朱倍纳第亚(另一种豆科树)。在坦尚尼亚的许多内陆缺雨水、土壤差的地区,有一种稀疏华盖、持久林地称作Miombo森林,是在相当瘦瘠的土地层上生长起来的。这是蜜蜂极好的栖息地,长久以来人们都到这里采蜜。
  由於周期性的燃烧,大片高原土地上已经长满高高的禾草,偶尔见到少量原有的树木杂生其间。高而粗糙的苞芽属(Hyparrhenia)草可形成显眼的一片,这种草不宜於餵养牲畜,并常常隐藏散布疾病的昆虫。放牧者最好培育菅草属(Themeda)草地。
  多少世纪来人类在清理作耕种的田地上有选择地保留了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其结果是造就了一种「耕作的疏树草原」,在此可生长有一些为人们所喜爱的树木。例如在迦纳和象牙海岸的牛油树脂坚果树就很普遍,此外,在塞内加尔和尚比亚有微白金合欢(Acacia albida),真正精心培育的猴面包(Adansonia digitata)也许分布最广。
  (5)荆棘林地、草地和半沙漠植被。热带区边缘的植被在逐渐转化为沙漠型时变得又矮又稀薄。撒哈拉南部边缘,大约在纬度15°和20°之间称为萨赫勒(Sahel, 阿拉伯语Sahil, 即「边缘」的意思)地区,这个字的含意亦可用於撒哈拉北部起伏的大沙漠边缘。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也多为这种植被所覆盖,喀拉哈里虽被称作沙漠,更确切地说应叫作乾旱地。
  荆棘林地主要是一片旱生植物,有时是肉汁植物或半肉质树木诸如金合欢、没药树或波斯夏(一种常青硬叶树)。成串的荆棘沙漠枣(藤壶壳)似乎总与贫瘠地为伍。有一层相当繁茂的灌木常常形成密集灌木丛,与肉质植物结合在一起,诸如芦荟、虎尾兰属(Sansevieria,纤维状品种)和箭毒胶属(Adenium),或者沙漠玫瑰(一种肉质灌木,树皮光滑,色灰,底座大而储水,花美,色红或粉红)以及较小的大戟属(Euphorbia)植物。
  再往前靠近沙漠处,幸存在沿水道狭窄地带的树木和多年生草将更大的稀疏年生草和分散的矮灌木丛(主要是金合欢)分隔开来。灌木丛常是耐盐的。这些灌木可能会由於缺水而枯萎,却很少受难得的火灾影响。
  (6)沙漠植被。撒哈拉沙漠的植被品种密度是世界最低之一,只有在土丘或绿洲上才有植被,这种植被可能是树和灌木丛。其他地方的植被是不连贯的,有两个主要品种∶根部系统庞大气生部分却稀疏的多年生植物,这些植物常有蜡状角质层、棘刺和表皮毛保护;另一类是短生植物体系,根细、叶少,但在偶或发生的暴风雨之后能立刻盛开花朵并迅即结果累累。
  那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但是沿岸地区却经常雾蒙蒙,肉质灌木,如芦荟便设法在潮气中生存。该沙漠中还有一种古怪的千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能存活100年以上。
  (7)卡鲁-那米比灌木地。在这乾旱的土地上,土壤很浅,甚至含盐。生长在此处的低矮灌木可分为两类∶木本植物,诸如金合欢属(Acacia)和杯子菊属(Pentzia)以及滨藜属(Atriplex);肉质植物有芦荟、大戟属和日中花属(Mesembryantheum)。Aristida属和菅草属是有特色的草类。每年球茎植物的鲜花色彩如昙花一现般一瞬即逝。许多灌木既耐旱又含有很高的矿物质,因而能为山羊、绵羊提供有用的食物。
  (8)地中海植被。本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非常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植被亦主要取决於这种气候特徵,但长期以来,人类的居住已使植被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片地区沦为灌木丛林、石灰质荒地或者干燥的半沙漠(乾草原)植被。灌木丛林中生长有旱生植物和硬叶植物灌木和小树,它们常常是耐火的。石灰质荒地只出现在石灰土上,有较多的树木生长,包括常绿树和栓皮槠(Quercus suber)。阿特拉斯山高坡曾有大片的松树和雪松,但已大大减少。从海岸到沙漠之间,典型的草类有藤蔓和针茅属(Stipa)。
  (9)海岬灌木、灌木丛和植丛。这一区域是地中海区在南方的对应部分,但是(阿特拉斯山脉除外)其植被潜力较大。这里曾有为数可观而真正的常青灌木,自成一格,如今又成了灌丛带。硬叶树和普罗梯亚木很多。虽然山上有长满青草的地块,但在低处却很少见。在开普山地(Cape Ranges)外,高山硬叶灌木群落逐渐变化为干燥台地湿季草原。
  (10)马达加斯加。从自然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马达加斯加久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群体。其雨林中的树木较矮短,气候比起其赤道对应部分略干燥一些,并有其自己的矮棕榈树和竹子。西部落叶树林生长在雨影中,其中有些树类似地中海栎属树。南部植丛有重要的大戟属植物和Didiereaceae科的品种。岛上沿著东海岸和北海岸有退化得很厉害的次生林(当地人称作savoka)。
  (11)大块浮水植被。除了上面所描述的主要植被外,有一种特别的植被叫作大块浮水植被(sudd,文字上意义为「障碍物」)可见於非洲内陆高原的大尼罗河、尼日河和尚比西河等水系。在苏丹和乌干达的白尼罗河沿岸的这种浮水植被十分具有特色。莎草(尤其是纸莎草)、芦苇和其他水生植物(包括漂浮的尼罗河甘蓝〔Pistia Stratiotes〕)形成大片浸透水的植物,不仅无用,而且对捕鱼和航行都造成障碍。大漂属(Pistia)则变成卡里巴湖不受欢迎的闯入者,这片湖水是1959年将尚比西河水围在卡里巴山峡中形成的。
  人类的影响
  非洲自然植物的减少大部分发生在过去2,000年中(对热带植物而言可能始於19世纪后期),这2,000年是人类最多和最活跃的时期。畜牧、农业、人类和牲畜数量的激增,城、镇的扩展,以及外部对原始资源的需求等,都对这块土地提出从未有过的生活资料的需求和改善经济的奢望。
  在热带森林和林地范围之内,火毫无问题是人类用以清除林地和使林地退化的工具,比砍伐、环割树皮或连根拔除有效得多,至少在引进现代化种植农艺和采运作业之前是如此。猎人、牧人和耕种者几个世纪来都在焚烧这块土地,并在此采集野生食物、用於建筑和燃烧的木材。
  动物
  非洲以野生动物品种及数量繁多而闻名,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约90多种)和淡水鱼(2,000种)比其他各洲都多。
  哺乳动物
  主要的草食性动物群是非洲羚,属於牛科(Bovidae)下的4种亚科。第一种亚科是似牛的Bovinae(牛),此亚科再分为非洲水牛和弯角羚,包括大角斑羚(所有羚中最大者)、捻角羚、白斑羚和南非羚羊。第二种亚科是小羚羊,一种住在灌木丛、矮树丛和森林中的原始的小牛科动物。第三种亚科叫「马羚」,进一步分类为马剑角紫貂羚、马羚和大羚羊;「鹿羚」、东非狷羚、麋羚、转角牛羚、角马和南非白面大羚羊,都是居住在广阔平原为主的动物,以及「沼泽羚」、非洲水羚、短鼻水羚、水羚、 弯齿水羚和小苇羚。第四种亚科是正统羚羊,又分为两个宗族,第一宗族包括侏儒岛羚、犬羚、岩羚、侏羚、小岩羚和黑耳石羚;第二宗族有羚羊、黑斑羚、跳羚和长颈羚、其他众所周知的非洲大草食动物有斑马、长颈鹿、河马、犀和非洲象。
  可能没有其他动物群能比得上食肉动物目更能与非洲认同了,它们约有60馀种。除了著名的大猫(吼猫)类诸如狮、豹、猎豹外,还有野狗、鬣狗、薮猫(一种长腿猫)、野猫、胡狼、狐、鼬、灵猫类和獴。这些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对维持它们所居住地区的生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灵长类动物约包括45种旧大陆猴和两种世界大类人猿∶黑猩猩和世界最大的类人猿大猩猩。前类人猿的灵长类动物诸如树熊猴(非洲狐猴)和婴猴(灌木丛的幼畜或栖树小狐猴)以及懒猴(懒猴科〔Lorisidae〕,在树上慢慢地、柔和地爬行)体型大都是较小且夜间出没的,但是在马达加斯加没有真正的猴,却集中有世界上最为多样的或大或小,或昼行或夜行的前类人猿狐猴。
  海生哺乳动物有一种地中海海豹和一种南非海豹(开普海狗)和两种海牛目哺乳动物(水生草食性动物目)——儒艮和海牛。此外,鲸、鼠海豚和海豚常光临非洲海滨水域中。
  非洲当地特有的大量哺乳动物种类仅次於南美。这些哺乳动物有长颈鹿和河马。灵猫的小亲戚有和鬣狗,主要都是非洲种。跳跃野兔的啮齿科动物是当地特有的,夜间活动的穴居大土豚(管齿目〔Tubulidentata〕)有一个品种是非洲独有的。马达加斯加还有一个异常的食虫科叫马岛猬(具有长尖嘴的动物,有些是有刺和无尾的)。
  鸟类
  撒哈拉南部的鸟类有近1,500种留鸟,另有275种或为西北非的留鸟或为古北区(Palaearctic)冬季候鸟;候鸟曾达20亿之数,但是由於严重的乾旱和人类使用土地以及捕食行为使其数量锐减。鸟类主要属旧大陆科,但是属於那些地方性的种类,最有价值者可算鸵鸟、鲸头鹳、锤头鹳(一种棕色似鹭的鸟)、鹭鹰(一种大的长腿肉食性鸟)以及蕉鹃(羽色体丽,有些有如盔般的肉冠)。其他科诸如鸨、沙鸡、向蜜鴷和百灵在非洲甚为普遍。有许多捕食陆地哺乳动物的鸟类,包括雕、鹰和鴞;有食鱼类的如鹳、涉水禽和少数几种翠鸟;还有更多食虫者,这一类通常对人类很有益处。食腐动物有秃鹫和大秃鹳。
  爬虫类和两生动物
  爬虫类几乎没有当地特有的品种,主要的品种都和旧大陆有关。最常见的有飞蜥科的蜥蜴、石龙子(其特点是重叠的鳞片)、鳄和陆龟。当地爬虫类有绕尾绳甲片蜥蜴。在非洲范围之内只有马达加斯加才有飞蜥科的蜥蜴和绞死猎物的蟒蛇。有各种各类的蝰蛇并且为数甚多∶某些种类有极毒的毒液,但是很少见。众多的游蛇科的蛇(上腭后部末端有尖牙)和眼镜蛇(上腭前面有固定的毒牙)还包括高度分泌毒液的眼镜蛇品种如曼巴。
  两生动物也主要属於旧大陆类。蝾螈类和雨蛙科(Hylidae, 即树蟾科;上腭有牙)局限在古北区的西北部。大量的较普通的青蛙和蟾蜍包括古怪的喀麦隆毛蛙,其毛是辅助呼吸器官。青蛙亚科(Phrynomerinae)树姬蛙为非洲专有。
  节肢动物
  非洲拥有大量且品种繁多的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和其他分类的无脊椎动物)。它们之间有轴轮藻属(Charaxes)的蛱蝶和凤蝶属(papilio)的凤蝶、竹节虫和螳螂、蝗虫、食根蚁或矛蚁、蚁(热带蚁在广阔茂密丛林中游动)、白蚁和蜣螂。全洲蜘蛛极多。某些地区也会有很多蝎和飞蝗。大群飞蝗定期地横扫广阔地区,植被受到极大的破坏。其他严重的害虫有蚊子,是传播疾病的媒介,诸如疟疾,还有舌蝇传播造成非洲锥虫病的寄生虫,人类和家畜都会被传染上此种病。
  水生动物
  淡水鱼既有明显的原生形又有迅即进化的现代例证。属古代类型的有肺鱼(肺鱼属〔Protopterus〕)、多鳍鱼(多鳍鱼属〔Polypterus〕)以及芦鳗(Calamoichthys属),所有这些鱼都能呼吸空气,某些鮎(胡鮎科〔Clariidae〕)也有此特性,能在潮湿天气时横越陆地。新近进化的鱼约有200种出现在尼亚沙湖,其中4/5只在这里生长。
  一种古代海鱼腔棘鱼,曾被认为已灭种6,000万馀年,但是1938年却在南非东海岸外发现仍有这种鱼,后来又在其他地方有所发现。在东、西海岸有丰富多样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海洋微生物,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典型生物。珊瑚礁和附著的微生物主要在非洲东海岸的暖流中发现,受寒冷的本吉拉和加那利洋流冲刷的西南和西海岸滨盛产鱼类。
  自然资源保护
  许多国家现在另辟大片土地作国家公园、禁猎区或森林保护区。这些公园中,只有少数大得可称作不受外界影响的生态系,大多数则用来供大哺乳动物生息。在东非还有鸟类和海洋微生物禁猎区。植被保护区主要设在森林保护区及国家公园中。此外,若干国家试图以拒签某些动物皮的出口证以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豹皮、猎豹皮和斑马皮。
  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是南非的克鲁格(Kruger)国家公园,大多数无树草原的品种都保留在这里。南非与波札那共有的喀拉哈里大羚羊(Kalahari Gemsbok)国家公园保留一片干燥地供养有关的羚羊品种诸如跳羚和东非大羚羊;较小的保护区和公园保留特别的品种。只有一类大哺乳动物大羚羊已灭种,有几个亚种也接近绝灭;如斑马的一个亚种白氏斑马业已绝灭。东非和中非国家均有大型国家公园,由於从旅游业上获利,现在规模上和数量上均有所扩充。在肯亚,察沃(Tsavo)国家公园是最大之一,占地面积计20,700平方公里(8,000平方哩);养有红鹳的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几个山地森林公园和一个海洋公园。乌干达有三个国家大公园。坦尚尼亚有一个著名的塞伦盖蒂(Serengeti)国家公园,其无与匹敌的动物就是平原的有蹄哺乳动物;还有恩戈罗恩戈罗(Ngorongoro)、马尼亚拉(Manyara)湖、阿鲁沙(Arusha)及其他诸公园。其他有著名国家公园和禁猎区的国家是波札那、马拉威、那米比亚、尚比亚和辛巴威。在这些国家的所有公园中都保护有典型的林地、荆棘灌木丛、草地和沙漠自然生境和物种。
  其他地方的情况欠满意。刚果(金夏沙)在其独立之后,国家公园严重地减少。该国现有7座主要国家公园,包括维龙加(Virunga)国家公园,占地8,000平方公里(3,100平方哩)。虽然苏丹是有大量馀下的有蹄哺乳动物的许多国家中之一,但情况鲜为人知,并且这个国家未有充足的公园网。衣索比亚有9座公园,1970年代期间极大地发展了,而索马利却只有一个未发展完全的公园体系,其中多数为禁猎区,有一处(卢克巴登纳〔Luc Badana〕)名为国家公园却未能达到联合国是项公园的标准。"W"公园为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原为上伏塔)、尼日和贝宁所共有,但是多数西非国家即使有国家公园,却很小。
  不在公园内受保护的动物是因为没有这种需要。在森林里或者禁猎区或者有控制的猎区仍有许多大动物种类。管理得很好的森林保护区特别为许多较小的非受保护的动物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自然资源
  非洲矿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国,估计占世界总储量1 2 %左右,铜三要分布在赞比亚与扎伊尔的沙巴区,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和扎伊尔,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纳来比亚等地。此外还有锰、锑、铬、钒、铀、铂、鲤、铁、锡、石棉等。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2 1 %。
  经济概况
  非洲各国的经济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控制。许多国家独立后,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采取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正在改变过去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单一经济”状态。全洲农业人口约占全洲总人口的2 /3 ,许多经济作物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咖啡、花生各占世界总产量2 5 %左右,可可、丁香、棕榈油、棕榈仁的产量分别占5 0 -8 0 %,还有棉花、剑麻等。工业大部分为农畜产品加工。重工业较发达的有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主要矿物开采量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原油约占世界总产量1 0 %,铜矿石约占2 0 %,金刚石、金均占7 0 %左右,锰、锑、钴、铬、磷酸盐、石棉、铀、铂、锂、钽、铍、铌的产量常居各洲第一、二位。
  地理区域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北非的面积8 2 0 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 2 0 0 0 万,阿拉伯人占7 0 %左右。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地,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本区不少农矿产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总产量5 %,磷酸盐占2 2 %,棉花约占5 %,阿拉伯树胶占8 0 %以上,其它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
  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东非面积约3 7 0 万平方千米,人口1 3 0 0 0 万,主要是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阿姆哈拉族,盖拉族和索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区所产咖啡约占世界总产量1 4 %,剑麻约占2 5 %以上,丁香供应量占世界丁香供应量的8 0 %以上。茶叶、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面积约6 5 6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 5 0 0 0 多万,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8 5 %,其余多为阿拉伯人。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本区所产金刚石约占世界总产量1 2 %,铝土矿约占非洲总产量9 0 %以上,可可和棕榈仁均占世界总产量5 0 %以上,棕榈油约占3 8 %,花生约占1 1 %,咖啡、天然橡胶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栗、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的一部分。面积5 3 6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 6 0 0 多万,其中班图系黑人约占8 0 %,分布在南部。其余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 3 7 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 0 0 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 0 0 0 米以上。所产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3 0 %左右,锰矿石占1 2 %,铜、钴、铀、锡、镭、铌、钽等矿物产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榈油、棕榈仁、天然橡胶、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面积6 6 1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为一亿,其中班图语系黑人占8 5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占9 %,欧洲白种人占5 %以上: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本区所产金约占世界总产量71.83%,金刚石、铬矿石约占28.17 %,铜、钒、锂、铍、铍、钴,石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编辑本段]非洲地区缺水情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危机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23%.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非洲的天然水资源并不缺少,但贫穷的非洲没有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从而使水资源危机的形势日趋严峻。非洲目前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目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10年至少有17个非洲国家将严重缺水,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
  据统计,为了解决非洲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而目前,一些非洲国家的供水投资只占财政预算的1%。专家指出,水资源短缺将是导致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潜在因素,供水困难将会对非洲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危机。

非洲的生活情况

4. 非洲生活现状

这个问题提得恐怕太大了,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写本书都够啦。
首先,我觉得在谈论非洲的时候,应该分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南非)、南非三个部分。北非国家从文化、地理、宗教上都是比较类似的,可以一起分析。南非就不用说了,使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剩下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以勉强算做一大类。
其次,谈论生活现状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回答中国的生活现状都很困难,不同省份、不同职业等等,生活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何况是整个非洲啊。

我对这些也并不很了解,不过勉强答下吧。
北非我不太了解,但是整体生活水平要比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南非)要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富差距很大,贫困者生活艰苦,条件差,看看关于贫民窟的报道就可以感受到。清洁用水、医疗卫生条件都亟待提高。富有的人呢,与世界普遍意义的富人基本上没啥区别。还有些人,是暴力武装冲突的受害者,难民,至今都没有稳定平静的生活,还不如贫民窟里的人。
但是,非洲城市化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快的,所以像很多其他国家(如南美的国家)一样,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业又成问题,往往形成大规模的贫民窟。

我这个答案肯定不全,也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对非洲感兴趣,多到网上搜艘关于非洲的东西,慢慢积累,会有更多的了解的。

5. 非洲孩子的生活情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危机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23%.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非洲的天然水资源并不缺少,但贫穷的非洲没有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从而使水资源危机的形势日趋严峻。非洲目前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目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10年至少有17个非洲国家将严重缺水,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 
  据统计,为了解决非洲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而目前,一些非洲国家的供水投资只占财政预算的1%。专家指出,水资源短缺将是导致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潜在因素,供水困难将会对非洲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危机。

非洲孩子的生活情况

6. 非洲孩子的生活现状

根据统计在非洲农村,每户人家的的日均用水量只有40—50升. 

资料: 
非洲的干旱和旱灾 



“干旱”往往指的是“气象干旱”,即某一地区的长期平均降水量减少25%的现象。旱灾指由于干旱引起农牧业生产严重减产,人们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近30年,非洲发生了多次旱灾。1968~1973年间,在西非,特别是萨赫勒地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旱灾。此间该地区各国的年降水量一般不到正常年份的一半。乍得湖由于水位降低而分割成若干小湖,大片耕地龟裂,庄稼失收,牧草大面积枯死,人畜大量死亡。据统计,此次旱灾,约有20万人丧生。1983~1985年间,在西非大西洋沿岸到非洲之角,再向南直到南非的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和饥馑。至少有20个国家的3 000万人挨饿,1 000万人离家出走去寻找水源和食物。继这次旱灾,非洲从1991年开始又不断发生干旱和旱灾,1992年3~5月,埃塞俄比亚南部和肯尼亚北部约有75%的牲畜死亡。联合国于同年7月24日发出警告,非洲撒哈拉周围国家近4 000万人由于干旱和内战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索马里有30万人死于饥荒,100万人流落他乡。同时,南部非洲也出现了20世纪最严重的旱灾。1992年南部非洲大多数国家谷物收获量减少一半。联合国1992年7月24日消息,干旱已吞噬了南部非洲的主要农作物,约1 800万人急需救济。 


干旱非洲 
自古以来淡水就是非洲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因为水源而引起的战争数不胜数。最近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更是指出,目前非洲已经有14各国家严重缺水,并且再最近25年中还会有12个国家将出现严重缺水的局面。 

根据统计在非洲农村,每户人家的的日均用水量只有40—50升,而美国每户家庭 每天用水量高达700升。在南部非洲,缺水的情况更为严重,只有51%的人口能够使用到比较卫生的引用水。报告还指出,如果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到2025年整个非洲将有一半的人的不到卫生的引用水。 

为什么非洲水资源如此如此匮乏呢?除了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以外,迅速增长的人口是造成非洲水资源最主要原因。目前非洲人口为7.66亿,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是很大,可是如果想到非洲有40%的地区是干旱地区,还有27%的土地本身就是沙漠的话,人们也许就会改变最初的想法。更让人们感到担忧的是,目前非洲人口正在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人口预计将达到13亿,如果这样的话,本来就匮乏的水资源将会更加不堪重负。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危机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23%.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非洲的天然水资源并不缺少,但贫穷的非洲没有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从而使水资源危机的形势日趋严峻。非洲目前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玻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目前缺乏饮用水的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10年至少有17个非洲国家将严重缺水,而水资源问题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 
据统计,为了解决非洲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而目前,一些非洲国家的供水投资只占财政预算的1%。专家指出,水资源短缺将是导致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潜在因素,供水困难将会对非洲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危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每年非洲200万儿童死于缺水 
据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越来越严重的饮水和卫生危机每年导致非洲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近两百万儿童的死亡。人类发展计划组将该报告标题定为“超越缺乏:能源,贫穷和全球性缺水”,这些现象存在于各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 

“遍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饮用水不洁问题,对于人类安全的威胁甚至要远大于暴力冲突。”报告作者指出,每年有约180万儿童死于腹泻,而这些只要有清洁的饮水和厕所就完全可以避免;4.43亿个教学日由于和饮水相关的疾病而流失;还有大约一半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在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项由缺乏饮水和卫生设施引起的健康问题。 

人类发展计划组声明,“饮水和卫生危机除了造成人类的直接患病之外,还阻碍经济增长,如临近非洲临近撒哈拉沙漠地区每年因此而损失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远大于该地区接受的经济援助。” 

报告于美国派大使出使Abuja期间发布,其中还提到“三分之一得不到充足清洁饮用水的人达不到每天1美元的绝对贫困线,并且另外三分之一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2美元。” 

“卫生设施方面,世界上最贫穷的2/5居民占有全球性缺乏份额的一半。” 

报告说明“人们缺乏饮水和卫生设施可能是由于贫穷,也可能他们的贫穷恰恰是因为缺乏饮水和卫生设施。” 

报告作者强调无论是哪种情况,调查数据都表明经济收入低下与缺乏饮用水之间有着密切的双向联系。 

人类发展计划组同时建议在2007年来到之际,敦促“发展中国家政府将饮水问题视为一项人权,并就饮水和卫生设施问题拟定全国性的战略,另外令联合国增加国际援助。” 



非洲——缺水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对于生活在尼日尔农村的卡比达来说,到距离村子6公里外的水井去打水是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附近的几个村子只有这一口水井,孩子们要喝水,庄稼更需要水,在我们这里,水就是命根子。卡比达精心浇灌她的庄稼,因为这是他们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尼日尔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7%。全国80%以上的居民从事农业,有可耕地1723万公顷,而有灌溉潜力土地27万公顷,水浇地仅仅7万公顷。 

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供水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在尼日尔农村,像阿比达一样生活着的人们比比皆是。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危机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23%.而有的专家则认为,非洲的天然水资源并不缺少,但贫穷的非洲没有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从而使水资源危机的形势日趋严峻。 

联合国官员同期:高需求、污染、气候的改变, 如果在加上陆地生产所需的,越来越多的能源消耗,接下来的30到50年,对能源的消耗将远远超过需求量,这就意味着需要很多额外的资源,由于资源不足 ,没有充分的满足这些需求,所以水资源将会缺乏。 

根据世界面积的实际情况 ,比如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可利用的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利用,仅仅因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被锁住了。 

据统计,为了解决非洲人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每年需要投资200亿美元。而目前,一些非洲国家的供水投资只占财政预算的1%。专家指出,水资源短缺将是导致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的潜在因素,供水困难将会对非洲人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健康带来巨大危机

7. 非洲现在的人们生活的怎样

非洲,快变成“第二个中东”拉!!!
     
非洲,现在也开始战火绵绵拉!!!

非洲,现在的经济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非洲现在的人们生活的怎样

8. 非洲的民俗生活

初到非洲,一切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新奇。在南部非洲高大的椰子树摇曳出的热带草原旖旎的风光里,穿梭着一个个头顶杂货、疾步而行的黑人,扑面展现出异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多姿的风俗民情。在很多干旱的地区和一些贫穷的地方,人们要跋涉很远的路程,顶着水盆或塑料桶,运输生活用水。即使在城市,妇女们顶着盛水工具,到楼下的自来水管或固定的供水点采水,仍是街区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线。这也是国内报刊在介绍非洲风情时经常刊登的图片类型之一。我真正认识黑人的“头功”是在半个月之后,那时我们从国内发出的货柜已抵达目的地港口,清关公司找了几位劳工负责装运和码货。货物装在大号硬纸箱里,有些是特大号纸箱,令人意外的是黑人们干活不是肩扛、背背、手提等方式,一律用头。不管纸箱有多沉,只要搁到头上,立马搞掂,拔腿走人。记得有一特大号纸箱,两个劳工费尽力气方勉强抬起,另一劳工赶紧身去顶。由于货物特重,纸箱在黑工头顶跳起8字舞,压得他双眼外凸变了脸色,头因不堪重负而像弹簧片一样高频率地左右打颤颤,让人心惊肉跳,大家本认为他不能为之而不为,可不,这位老兄依然摇晃着保持平稳。最终,包装箱屈服了——给顶破了,他的头也被镶进纸箱里。靠着感觉,此人硬是将这个特大特重纸箱顶进仓库。当时就把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震了一把,无不肃然起敬,纷纷叫绝于黑人的头上功夫。后来,时时看到黑工用头顶米袋、面袋、麻包等等,依然为之惊叹,担心对方折了脖子。妇女们常用一布巾缠个圈,置于头顶,以缓冲压力保持平衡,除了顶水,她们还顶蔬菜、柴草、水果等一切可顶之物。你可以在大街上,随意之间就会看到换煤气的妇女,顶着或空或满的煤气罐,悠哉游哉地走着,令我不得不想起我们ChineseWomen的柔弱与享福。曾见过一个卖面包的人,与玩杂技无异;头顶着一块木板,上面不清楚摞了多少层面包,甩开两手,沿街叫卖,全然不顾有个闪失时,那些面包劈呖啪啦地滚到大街上而引起交通阻塞。男人们顶东西注重的是硬功及气力,而女人们顶东西讲究的是技巧和耐力。头不仅是他们的人体器官,也是他们以劳动养家糊口,籍以生存的工具。

黑人头顶无“旋”。我们头上个个有“旋”,没“旋”是怪物,还有人据此推算人之性格,讲一个“旋”温(和)二个“旋”凶三个“旋”恶什么的。就此事我专门询问过一黑人医生,他讲黄、白两种人的头上有,黑人就是没有。当一些混血儿出生后,他们的家人及近邻常依据其头发、肤色、五官特征为其最终的人种定位问题而争执不休并乐此不疲。后来,大家的意见终归一致并约定俗成:查看混血儿的头上有没有“旋”,有就划拨黄、白人种之中,没有则回归黑种人之列。

黑人的五官组合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种:大眼、扁鼻、阔口、翻唇。他们的睫毛很美,翘翘的,弯弯的,正是我们做美容时想要的那种。长得挺棒的还有他们的牙齿,大小厚薄,整齐划一,不像我们许多同胞的牙齿扎得张牙舞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黑人嘴大,笑起来能从左拉到右,特夸张,都瞧不见腮了,见到的是满口白牙,因排列整齐,也就反射出更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电视或与他们面谈时,常见其牙齿和眼白部位雪白透亮,闪耀着光芒,挺招人羡慕的。反过来讲,人的牙齿和眼白或许是一样的亮,只不过一粒珍珠放在黑布上要远比放在白布上打眼得多。

至今,非洲的黑人仍保留着许多民风民俗,有的奇特,有的荒诞,比如说“脸”吧。有一天,一黑人老妇到我们店购特,脸上绘着图案,说的语言谁都不懂,交流全靠打手势。事后,黑人店员告诉我,这样的“脸”在非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画脸”。一些民族在举行宗教仪式或其他重大活动时,常在脸上涂上颜料,以驱鬼避邪,这样的花脸洗后即可复原。而刚才进来的这张老脸则属于第二种情况:“纹面”,图形不是画的,而是纹上去的,这可要终其一生了。

我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与黑人司机外出办事,见路旁低头走着一个黑人,嘴上居然锁着一把小锁,太恐怖了。我猜想可能是此人犯了忌,如偷吃东西或讲错了话而遭此惩罚,如同我国古代犯人充军发配时在其脸上刺个“囚”字以昭示天下。司机的解释并非如此,称之为“其无它,风俗使然也”。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让司机充当翻译,过去询问此人来自何方,以后抽空去猎奇这个神秘的锁嘴部落。司机却郑重警告我:这些“纹面”、“锁嘴”及其他与众不同的人,都生活在一些“老、少、边、穷”地方,与外界很少交流。他们的民风陋习常遭外人数落,难以融合到现代文明之中,造成他们心理压力大,极其敏感,敌意性强,容易“动刀子”。他们话不多,说到做到,说杀你无论如何也得把你干掉,他们信奉原始宗教,天知道都是些什么教义。所以,遇上这些人,千万不要与之攀谈,躲远点,最好是绕道行驶。


燕瘦环肥不尽相同

黑人女孩发育较早,有些人在十五、六岁已成为孩子他娘(我们的黑人雇员埃丽丝,今年32岁,却已荣升入“姥姥”行列)。她们喜爱打扮,知道做女人“挺”美,常穿些低口、敞口或露脐装。有的还不戴胸罩,易显出其乳围的轮廓。在很多农村、山区、林区等地方,女人们同男人一样,不着上衣,坦胸露乳,仍在沿袭祖辈们的生活习性。但城市的居民都穿戴整洁,已与世界接轨,可也有例外:一些哺乳期的妇女,她们把孩子斜系在胸前,成天敞着一只乳房,招摇过市。孩子饿了,张口就吸,比喝自来水还方便。那乳房绝对饱满、舒张。

一次,我们接到从国内发来的一批女式弹力衫,质量不好,卖不掉。埃丽丝见橱窗里的两件弹力衫脏了,拿出搓洗之后挂回原处。两天后,一群黑姑娘逛进商店,要买挂在橱窗里的“胸罩”。大家莫名其妙,稍后才回过味来。原来弹力衫在洗后严重缩水,居然缩成“胸罩”了。这给大家以启示:与其作为弹力衫不易卖掉,倒不如洗了缩成“胸罩”卖。后来的情况证明了当时的决策是何等英明,几百件弹力衫在价格未变的情况下,半月后以“胸罩”的形式全部售出。而我们从国内发来的真正纹胸,黑人女性普遍嫌小,卖不动,被黑人店员戏称“为孩童定做的乳罩”。最后,若有顾客在购物时提出Bassela(地方语:免费赠送品)时,上至老头,下至小儿,不论是壮汉,还是肥婆,统统给予纹胸以资鼓励;甚至到了每周礼拜五的“乞讨日”,不再给乞丐们一、二枚铜板,每人发一纹胸将其打发了事,也就是说这些真正的胸罩是以白送的方式处理掉的。做国际贸易时,常会出现阴差阳错之事,令人啼笑皆非,难以防范。以前老板在东欧做倒爷时,知道胸罩、鞋子、内衣内裤等一些女性用品,运到东欧或俄罗斯市场,必须进大号或特大号的,但在黑非洲,照样给你上一堂课,补交一次学费。看来,黑人女性的乳房,欺负不得,从女人们显山露水的曲线上看,燕瘦环肥,各不相同,但她们乳围的尺寸,依我们卖文胸的情况判断,则令ChineseWomen要甘拜下风了。

对于一些黑人女性来讲,乳罩不但是其展示形体的尖端部位,同时还是存放钞票的理想钱包。即使所穿的衣服有口袋,她们仍习惯于将纸币及硬币直接塞进乳罩,或者将钱装进小钱袋,再把钱袋塞进乳罩。我们认为这有失雅观,毕竟购物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结账时不免要往这身体的“禁区”部位搓一把捞一把的。她们却一点也不难为情,或许这样钱更安全,因为扒手在偷东西时不易下手、容易察觉;抓到后不但要以盗窃论罪,还要派生出更加严重的指挥:流氓活动。

纹身,在世界民族中属于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先绘后纹,平展如画,但在非洲,情况大不相同。在莫桑比克(Mozambique)北部的林区,我见到几位纹身的女孩和妇女,胸部和背部是用刀和凿子纹出了一个个蚕豆状的凸起,排列成形。人们崇尚自然界中某些神秘的传说和一些凶残的动物,纹出的图形或似鬼怪的脸,或成鳄鱼的体表状。回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Maputo),我与黑人司机因纹身起因有了争执。他告诉我,纹身不是一种崇拜,也不是图个美丽,而是与性有关:男女交时,肌肤滑如河鱼,无甚愉悦,如果有了这些不平的凸起,会增强摩擦,增添性感点,使人更有激情。或许他是对的,这种纹身仅出现在女性的身上,与男人无关。

我难以忘记的还有那一天,我们在逛街,渴了,就到一黑人兄弟的手推车前买椰子喝。因天热,这哥俩全敞着怀。我突然被眼前的情况吓了一跳,在这哥俩肚脐眼的上沿,无一例外地倒插根“大萝卜”,大小和其本人的拳头差不多。我把随行的黑人雇员叫到一帝,询问是不是这兄弟俩身上的其他器官上移下陷,长错了地方,“窜门”到肚脐眼上来了。黑工笑着解释说这就是肚脐,长着这种大肚脐的人在本市大有人在。至于原因吗,他不确定,讲或许是出生时因接生不当而造成。这种解释令人难以信服,我想这大概归属于遗传或人种原因吧。

泣血岁月祸起黑色

初到非洲,许多事不知明细。一次与一黑人老板谈事,开始他很客气,越谈其态度越冷淡,直到“淡”得双方不欢而散。

“怎么回事?”我问随行的黑人雇员。

“啊,米司特李,你不该叫我们黑人为BlackMan。”

“BlackMen怎么啦?这和我叫白人是“WhiteMen一样,你也可以称我为YellowMen吗。BlackMan在我们看来是个中性词,一个称谓而已。”

噢,不,单词没错,错的是历史。”雇员说话,让人难以理喻的。

谈起黑人的历史,随行打开了话匣子,叙说起非洲这片古老的土地,先辈们虽然贫穷、落后,倒也宁静、详和。自打欧洲白人入侵以后,极端歧视他们的肤色,建立据点,炮轰村舍,屠戮黑人,贩卖黑奴,直至殖民统治,留给记忆的全是泣血的历史。这原本和我们的谈话无关,问题在于这些白人在鱼肉黑人时就称他们为BlackMen,称谓本身无错,但在殖民者嘴里,好言也成恶语了。

我明白了,我们叫BlackMen并无蔑视之意,坏就坏在这种叫法多年前就被白人中的殖民者口口声声给叫坏了,BlackMen相当于“黑鬼”什么的,历史延续至今,遂为种族歧视的载体。

“若不称黑人,应叫什么?”我问道。

“你直接叫这个人,那个人就行了,避免使用黑、白、黄颜色字样。另外我得纠正你,你们黄、白人种叫我们为黑人,严肃地讲我们不是BlackMen,因为Black是一种Colour(颜色)”。该黑人认认真真地说。

“啊,你们不是黑人,可你们的肤色……”我越发莫名其妙。

“我们的肤色不是Black,是Negro(黑人的一种肤色),故我们是Negro,而非BlackMen”。他把胳膊放到黑皮沙发上让我辨认:“看一看,这两种颜色不一样吧”。

我无言以对,倘若Negro不是黑色,我不知其为何色。在美国,称黑人为Negro,是一种蔑称、是贬意词,而在非洲的莫桑比克,黑人认为Negro才是正常的称谓。

聊起黑人的肤色,也挺有趣。我们刚来时,看黑人都黑得一致,长得一样,难以明辩个体。这时若有黑人在街上热烈地和我们打招呼后混进人群,如同一滴水溶进大海,瞬间无影无踪,即使他折过身来继续和我们对话,我们已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当然,黑人初看我们也是如此:你们中国人,朝鲜人、马来人……都一样啊。

现在好了,看黑人如同看自己的同胞,人的长相原本就不一样。黑人之间的肤色,也有很大差别。我曾见到一位黑妞,那真叫黑,说她的皮肤似漆黑,倒不如讲漆像她的皮肤黑,因为从她裸露的肩头上,我清楚地看到太阳倒映在镜子里的模样。少数黑人的皮肤颜色几近黄色,这些人大都属于混血。所以,以漆黑和混血儿的淡黄为两点,黑人的肤色滑动在中间不同的位置上。

每天,我与黑人雇员们一起,快快乐乐地做事,但我难以恭维他们的肤色,这并非说明我有歧视倾向,这种肤色确有诸多不便之处。例如,当你每天开车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路口时,你得留心相关车辆驾驶员的反应。通过表情和打手势,是驾驶员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尚能看清黑人司机的意图;若是阴天,黑人反射的光线本来就暗,再经过一道档风玻璃过滤,根本看不清对方驾驶室里的内容,看到的仅是一辆辆空车在跑空。虽然说错位时可依据对方的车速,打灯情况判断,但总让人心里没个谱儿。最要命的是许多行人爱穿黑衣裳,这与他们的肤色相配,当你傍晚或夜间行车时,保不准他们会把车吓一大跳。黑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过马路时还乐于与车辆抢行,当你正常行驶时,猛然间发现旁边黑黢黢地闪出一团黑影,鬼魅般地窜向另一侧,赶紧刹车,鸣笛示警。黑人一旦决定穿越马路,不管有多么危险,视死如归,九杆棒棰也打不回。他们总是在小车贴着屁股时及时跑过,你在这儿惊魂未定,他们已在远处洋洋得意,夜幕中唯留下一串串拖着长长的夸张的笑声随时作伴于你的骂娘声。如果说黑人滴血的历史,起因于他们的肤色,这种讲法有些牵强,而路上光线昏暗时发生的一些车祸,则是名副其实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