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两大高手的交锋,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2024-05-19 04:01

1. 诸葛亮与司马懿两大高手的交锋,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话说,如果我们提起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几乎是无人不知。因为,他们俩都是属于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尤其是诸葛亮还被誉为是智慧的化身。然而,诸葛亮与司马懿之斗,又到底谁是赢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斗已经由来已久,而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是龙吟虎啸,各显神通。正如一场二人之间的经典战役,更是将二人之斗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就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
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之所以坚持请求出战,其实是为了向其部下发威(激励士气)。因为,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显然,仅仅通过这一战来看,司马懿貌似非常害怕诸葛亮,而诸葛亮也貌似比司马懿要厉害。

然而,由于诸葛亮一直以来受到的都是汉族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是一个很儒雅的人,几乎所有的智慧与谋略都被用于战场,却很少用于自身的安全。而这在他的《出师表》当中,我们就有所寻踪。正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表述的一样。但与他相反,司马懿受到的却是曹操的影响,更多的总是在考虑自己的安危。显然,身体是一切事业的本钱,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诸葛亮却输给了司马懿。而后来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诸葛亮与司马懿也确实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才人”,他们的才能也都被后人所敬佩和认可。然而,司马懿的才能如果和诸葛亮的才能相比,还真的不行。比如,有一次司马懿派出五路大军攻蜀,但最后却是无功而返,以失败告终。诸葛亮运筹帷幄,不用出门,就击退了司马懿。
也正因如此,司马懿终于发现,只要诸葛亮活着一天,他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后来的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再与诸葛亮为敌。而是采取了一招,“拖”,即:在“拖中”寻找机会,实际上就是盼着在诸葛亮死了以后,自己再做打算。
当然,话说至此,肯定会有看官发问,司马懿怎么就能知道自己肯定能够活过诸葛亮呢?事实上,情报工作自古以来都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懿的情报人员也早已渗透到了蜀军当中,对于诸葛亮的身体状况,司马懿是一清二楚。试想,像诸葛亮那样干起工作没日没夜的,身体能好吗?别说司马懿了,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懂得这个道理。
也正因如此,有一次司马懿还曾特别向蜀汉的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情况,而当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不禁哈哈大笑,和其手下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此后,也正如司马懿所愿,他们二人的对阵最终以诸葛亮的离世而告终!从此,司马懿家族才开始横行天下,所向披靡。

诸葛亮与司马懿两大高手的交锋,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2. 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观点!!有兴趣者可入.只要说得有道理.分就给你!!!!

  楼主的问题我很喜欢,也支持楼主的观点。为了要回答楼主的问题,我查阅了史书档案,下面来一一说明。(可能比较长,但是绝对值得楼主细细品味)
  首先回答楼主第一个问题:政治水平。
  两人都被评为政治家。司马懿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青龙元年(233),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晋书·宣帝纪》)收到了“国以充实”(《晋书·食货志》)的效果。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由此可以见司马懿在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看看诸葛亮的呢,记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意思是说诸葛亮为丞相时,百姓和官员都心悦诚服,诸葛亮做到正直公证,依法治国,大家虽然畏惧却十分喜爱诸葛亮。是像萧何管仲一样的人物啊。萧何和管仲都是千古良相)
  蜀政中说: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科教严明,社会安定。社会的安定为整治社会风气,为蜀汉社会最终达到“风化肃然”良好局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政治清明,风化肃然。他以礼治国,即通过兴教办学、繁荣学术文化等等措施,努力形成人人鼓励自己上进的良好风尚;通过尊崇德行,倡导节俭,“兴五教” ,“丰九德”,宣扬传播教化,移风易俗,最终使蜀汉社会风气根本好转,“风化肃然”。诸葛亮死后“黎庶追思”,常常谈论和追念诸葛亮,在街巷中祭祀他。大家缅怀诸葛亮,每当蜀汉朝廷有一佳政,人们也总是归功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亡后已几十年,原蜀汉地界内黎民赞扬和称道诸葛亮治蜀的言语,仍然随处都能听到。这是他兼用刑礼治国的成就。故王通说: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这里我要重要注明一下,这个风气十分重要,晋朝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都是由于风气败坏后发生的。)
  故而 《袁子》曰: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85年中曹魏地域内发生了24次农民起义,东吴地域内发生了23次农民起义,而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地域内仅有3次,(有兴趣的童鞋可以了解一下,当时益州的状态是多么复杂的社会)因此后人将诸葛亮推为千古一相。这么高的评价司马懿是没有的。所以政治上诸葛亮获胜。
  2、军事水平。
  还是先说司马懿。司马懿主要功绩如下:一件是司马懿攻杀新城太守孟达之事。孟达在按照常规逻辑估算魏军将在30天后到达之时,司马懿得到孟达叛魏的消息后,当机立断倍道兼行,仅用短短8天的时间便兵临孟达城下,16天攻陷新城,杀了孟达一个措手不及。另一件是司马懿征伐辽东太守公孙渊之事。司马懿正确地分析了公孙渊所能采取的抵御措施,顺利攻破了襄平,杀死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如期完成了魏明帝所赋予其的使命。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料敌之智,用兵之法。而关羽水淹七军时,司马懿对曹操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还有一件就是装病杀曹爽(36计中假痴不癫),从以上事情件中可以看出来,司马懿是军事计谋统帅上的高手!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呢?1、隆中对,料到天下3分!!!我靠,这个。。。。。。。大手笔。那个时候基本上刘备还属于穷光蛋呢,仅有新野小城一座。
  2、权…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先主(刘备),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三国志*诸葛亮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三国志*周瑜传》。可见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也参与了,并且击败了曹操。(周瑜功劳很大,但不代表是他一个人打的)
  3、平定西蜀。(每次到这里我都很伤心,宁可诸葛亮没有这份功劳,为什么呢,因为庞统死了。。。。。庞统的死注定了蜀国的命运。)由于在一片大好的情势下,突然凤雏遇难(死于流失,并非人谋),诸葛亮帅军入蜀,与先主共围成都,灭二代的地头蛇——刘璋。
  4、南征。诸葛亮深入不毛(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以攻心为上,春去秋回,平定南中。
  5、北伐。以上这么多,没有一次是与司马懿交锋的,下面就要来了。记载: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三国志张颌传》。
  这段中可见,司马懿被诸葛亮杀得大败。最后竟然还丢掉了魏国大将军——张颌。
  至此以后,司马懿开始乌龟措施,拥精锐(兵力是诸葛亮的3倍),据牢城,死守,任由诸葛亮来去自如,甚至不惜玩起千里求战的把戏,终于把诸葛亮拖得病死了。这里面有段插曲: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这里司马懿效仿韩信背水破敌的计谋)。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司马懿也认为这是高枕无忧了,但是一个人出来了。(魏国人才为什么这么多啊!!!!)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如果不是郭淮,司马懿这次就死定了。所以,这是司马懿第三次料敌错误。(第一次错误战败,第二次错误张颌阵亡)
  终于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追杀诸葛亮,出现第四次错误。“死诸葛惊走活仲达”。唉,一代人杰,料事如神,竟然在诸葛亮面前连续出现4次错误。若不是蜀国小,而魏国人才多,兵力足,粮食多,司马懿至少死了2次了。
  事后,司马懿看诸葛亮的布阵扎营图时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至此,司马懿对诸葛亮不敢用一次奇谋,而诸葛亮生平也未中任何一计。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军事和计谋深度上又败给诸葛亮了。
  3、至于发明、创作、书籍,司马懿完全是空白。诸葛亮有木牛流马,孔明灯,连弩,兵法24篇,出师表,诫子书等。这又是诸葛亮胜出。
  综上,我实在想不出司马懿哪一个地方超过诸葛亮了,也许是司马懿开辟的一个朝代,而诸葛亮没有吧。但是,司马懿开辟了一个什么样的朝代,由于他的作风问题直接给后代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子孙为了防止类似的司马懿出现,做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几乎让汉族灭绝的事情。八王之乱,永嘉之祸,五胡乱华。呜呼。。。。。。。司马懿为何不能教育好你的子孙呢,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财富。也许司马懿还有比诸葛亮厉害的地方,那就是诸葛亮先死了。。。。。。
  最后我们还是看看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吴人张俨怎样评价的吧——《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才是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