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024-05-16 04:43

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摘要】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1代表什么【提问】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一下内容是下边为您整理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回答】
应该是代表第一种方法吧【回答】
呵呵【提问】
我也相同专业,从来没见过说1代表什么的[泪奔]【回答】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提问】
这个公式没错呢【回答】

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里?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1、收入总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入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2、不征税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财政性资金。

3、免税收入
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词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里?

4.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税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公式如下: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3、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税率;4、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等于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5.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1、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6.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个税是国家征收的,现目前我国的个税是5000元起征,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表可自行查阅。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即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7.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8.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一)制造业:
  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二)商业:
  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三)服务业:
  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个人所得税:
  个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个人负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籍4800)以后按照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个人负担税款时)。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