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2024-05-18 00:16

1.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
一般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图
定语) + 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宾语一般也由名词和代词充当。
判断病句的方法(1)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学习”“这个经验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判断病句的方法(2)
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几种常见语病举例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句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说话、写文章应该努力避免出现病句。如果出现了病句,就应找出原因,做出修改。

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
①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②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③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所以意思都不清楚。从例①里不知谁“听了校长的报告”,“谁”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
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或者改成:
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这里的例②例③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因为滥用了“经过”、“通过”一类的词,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主语就露出来了。例②可修改成:

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

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或者改成:

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前者的主语是“讨论”,后者的主语是“决心”。

以上讨论的是主语残缺的病句。


有的句子缺少谓语。例如: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

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

还有的句子缺少宾语,也是不完整的,例如: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分残缺的病句。应该改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或者改写成: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

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二)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②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③谢明因病落下三天课,他乞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

④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对联。

以上四句话都是用语不当的病句。例①“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例②中“果断”一词使用不恰当。“果断”是形容“办事或说话”坚决,不犹豫,是褒义词。例②意思是说小明独断专行的,含批评的意思,也属于用词不当。例③中“乞求”一词使用不恰当。“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请老师补课上太重了,这里使用“请求”才恰当。这句话里没有分清近义词轻重,也是用词不当。例④中的“一幅”不恰当。因为“对联”有上、下联,只能说“一副”,不能说“一幅”。

可见,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三)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①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②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

③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

④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⑤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⑥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以上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例①是主语“同学们”和谓语“驰骋”不搭配。“驰骋”是说“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应改成“跑”。例②“倾泻下来”和“狂风”不搭配,“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应删去“狂风”。例③是谓语“参观”与宾语“经验”不搭配,应把“参观”改为“学习”。例④中的“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例⑤是主语“造纸”和宾语“四大发明”不搭配,“造纸”只是四大发明之一,应在“四大发明”后面加上“之一”二字。例⑥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手”和前面的修饰部分“聪明”不搭配,应去掉“聪明”。

我们在说长话,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应细心检查,使句中的词语彼此搭配得当。


(四)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例如: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

句中“无比”是修饰“热情”的,应放在“热情”前头,“无比”与“走”毫无关系,改正的时候应把“地”去掉。原句变成:

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热情。

又如:

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学校十个班级的少先队员统统去王奶奶家打扫卫生。也可理解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去帮助王奶奶打扫卫生。显然,前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确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应修改成:

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


(五)指代不明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这句话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议呢,还是同意陈新的的意见,不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应直接说出来,意思才清楚。可改成:

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

又如:

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


(六)重复啰嗦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例如:

①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②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兴地说:“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

③舍己救人的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以上几句都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例①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例②中“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例③中“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几个字,句子就简洁明了了。


(七)分类不当

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例如:

①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②游行的队伍来了,工人的队伍,粗犷豪迈;农民的队伍,像丰收的田野;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解放军的队伍,英姿飒爽;学生的队伍,风华正茂……。

以上两个例句都犯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①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从属于“锻炼身体”这个概念,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可改成:

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

例②中“小学生”从属于“学生”这一概念。就是说“学生”里包括“小学生”。与句中“工人、农民、解放军”并列的应是“学生”。把这句话的“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删去。句子就正确了。

克服分类不当的毛病,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正确。


(八)逻辑错误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例如:

①经过一段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

②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

③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以上三句话都有逻辑错误。例①中不能说“健康痊愈了”。因为“痊愈”就是病好了,身体恢复健康了。应改成:

经过一段休养,他的病痊愈了。

例②中没搞清“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评”,只能互相“批评”。这句话应改成:

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各自作了自我批评,还互相提出了批评意见。

例③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年三十”是农历的月末,这时夜晚是见不到月亮的,怎么会有“月光”呢?所以说“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实。应改成:

年三十晚上,我们放爆竹。

要避免逻辑错误,就应搞清概念的内涵,弄清事实。


(九)用错关联词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例如:

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

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应弄混,像这句中把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混用,当然不对了。

以上分析了常见病句的9种类型。


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不让病句出现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语句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有些同学写作文,明明有很好的材料,意思也不错,但句子却写得罗哩罗嗦,含糊不清,读,读不通;看,看不懂。怎样才能避免语病,把文章写通顺呢? 

多练习朗读 

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应该多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把课文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句子通顺,不出病句。 

自己的作文,也要多读,那些读起来不顺口的句子往往就是病句。自己发现病句,然后改正,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好习惯。 

想好了再写 

有些同学写作文贪图快,意思还没有想清楚,也没有把意思编成通顺的话,就匆忙下笔,病句也跟着来了。因此,要把表达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里编出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再把编好的话默念几遍,发觉不顺口的地方,就在心里修改好,再写在纸上。 

把句子写得短些 

短句子接近口语,容易写好,读起来也顺口,意思也一目了然。长句子结构复杂,不容易写好,读起来费力,听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同学们初学作文,句子宁可写得短些,一句长话,宁可分成两句说。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2. 修改病句的方法

方法编辑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裂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裂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2病因与例句编辑
语序不当
1.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3.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4.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5.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6.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改为:他来到池边,跳下池塘,很快就游了过去。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1](语序不当)
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94年)
(应改为“这份文件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作了详细的说明,在政策上做了深刻的规定”。)
2.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95年上海)
(应改为“通过检查,大家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揭开了美国情报史上特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应改为“.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职业间谍埃姆,这是美国情报史上最大的在职情报人员为外国提供绝密情报的丑闻。 )
2.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97年上海) (应改为“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应改为“他不仅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对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应改为“由于纺织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出口的棉布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5.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93年)
(应改为“他的音容相貌虽然没起什么变化,但是他眼角的皱纹视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6.微软拼音、双拼、全拼、智能ABC及郑码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应改为“微软拼音、双拼、全拼,及郑码等输入法,都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主宾搭配不当
6.动补搭配不当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8.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辽阔”改为“宽阔”)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A](搭配不当)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92年)
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93年)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92年上海)
4.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B]
4.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95年)
5.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93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C]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95年)
8.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93年)
9.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10.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96年)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2----D]
1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99年)
1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2000年)
13.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2001年春招)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清明前后, ××部队派了800人次, 参加郊区植树劳动。(88年)
2.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2000年春季)
3.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2001年春季)
4.本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年代。
5.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6.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科教兴市的工作思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8.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9.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0.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
11.一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2.我们要研究经济犯罪分子的特点,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13.尽管你的赠礼多么微薄,但在他心上却象千斤重的法码。
14.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15.自动化仪表厂知错就改,主动退回了去年年底滥发的二十多万奖金。
1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逻辑错误
1.概念范围不清
2.自相矛盾
3.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4.主客颠倒
5.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3](不合逻辑)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94年)
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
3.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95年)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5.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
6.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近几年来,王芳同志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下了晚自修,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小王还在教室里打着手电在偷偷摸摸地搜索着什么。
6.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7.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8.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结构混乱
1.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2.反客为主
3.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将“从”改成“以”)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4](结构混乱)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93年)
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
3.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2001年春季)
4.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2001年)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99年)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善不善于发现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末,人类能否和平迈入新的世纪,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3.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
4.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取得的。
5.当上级宣布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大家有一种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
6.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跨国经营十分引人注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它的巨大作用。
7.鸟类的迁徙,往往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
五、表意不明
1.费解
2.歧义
3.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5](表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91年)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96年)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2000年春季)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不准在车站、码头、机场、公园和商业区以外的地方设立广告牌。
2.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3.部门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的准备的。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5.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6.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还要不要?在义与利面前如何选择?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7.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记载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8.一个产业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刚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反之,则成为一个夕阳产业。
9.搜集史料比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成分多余或残缺
1 成分多余
1.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2.谓语同宾语重复
3.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4.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5.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啰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啰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的”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高考经典试题分析6--A] (成分多余)
1.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97年)
2.凡事要依靠群众, 否则单靠自己, 什么事也做不成。(88年)
3.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98年)
4.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2000年春季)
5.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课堂巩固训练]下列病句错在哪里?
1.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各类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2.听了父老乡亲们的介绍,看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欣慰。
3.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党政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4.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5.中央对棉花生产是十分重视的,指出“棉花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的指示。
6.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红旗镇采用“内引外联”的办法发展起来的几个乡镇企业的经验。
7.自然科学发展加速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领域集中了社会上最优秀、最富有创造才能、最勇于探索精神的人才。
8.习惯势力使他们对公安局无端抓人拘禁感到熟视无睹。
2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修饰语残缺
5.中心语残缺
[例题7]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彰。(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3. 修改病句的方法

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畅,意思表达不清楚甚至错误的句子。学会修改病句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好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改的技巧?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类型然后才能有针对方案: 
1、病句成因 
⑴句子不完整,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⑵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⑶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⑷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⑸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⑹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 
,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⑻此外比喻比拟不当,只代不明 
2、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时要找出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常用的方法是:一读,二找,三改,四确定。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 
检查长句子是否有毛病一般用缩句法,对于较长的句子,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基本部分就便于检查了。如:“翻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天空中倾泻下来。”缩句后变成:”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就很容易看出是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在修改过程中,一般将句子毛病用删、 补、调、换的方法改过来。 
附:修改下列病句 
游览 
⑴今年暑假,我 旅游 了黄山。(搭配不当) 
滔滔不绝 
⑵他讲起话来 连绵不断 。(用词不当) 
⑶各种各样 种类繁多 的鲜花竞相开放。(重复罗嗦) 

微风 
⑷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 狂风 向岸边驶来。(前后矛盾) 
⑸全校老师 和班主任都 和我们一起参加了文艺晚会。(概念混乱) 
⑹ 在 这次秋季运动会 上 ,开得生气勃勃。(成分残缺) 
⑺老农 把钻进口袋的狼 抡起锄头 打死了。(词序颠倒) 
一场 
⑻昨天傍晚下了 一天 雨。(不合事理) 
成为 
⑼每个同学都应该 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缺少成分) 
张芳 
⑽张芳和李明 并肩走着,突然 他 拍了他一下,一溜烟地跑了。(指代不明)

修改病句的方法

4. 修改病句的正确方法

修改病句总是丢分?这7个修改病句方法,赶快给孩子收藏

5.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三种:
1、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2、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3、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修改病句指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6. 修改病句的方法

这是我以前下载的一个判断病句的方法指导类文档,觉得很有用,就发来给你吧,希望对你有用:《考试说明》指出主要考查六种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一、看关联词语

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关联词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

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都……”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无论”后只能带由“还是”“或”组成的词语,而不能带并列短语,“干部和群众”应改为“干部还是群众”。

2.美国政府如果对进口钢铁实施紧急限制措施,那么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业都会成为打击对象。w.w.w.k.s.5.u.c.o.m

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主语相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该句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如果”位置不当,应放在“美国政府”前。

3.专家说,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也“鉴”出了血肉亲情。

“不仅……也…”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该句两个分句内容不合逻辑,应先说“血肉亲情”,后说“社会世相”。

4.槐茂酱菜口味独特,深受百姓欢迎,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以仍然畅销不衰。

前后分句无因果关系,“所以”多余,这是滥用关联词语。

二、看句子主干

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5.用来酿制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芦醇,能够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紧缩后的主干是“白藜芦醇提高含量”,谓语和宾语不搭配,“提高”应改为“增加”。

6.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紧缩后的主干是“知识经济革命加速社会文明”,缺少宾语,应在“社会文明”后补上“建设”。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7.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紧缩后的主干是“应征者是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这是句式杂糅。

三、看修饰成分

解答语病题的第三步是看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方面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8.鉴于她的优异成绩,毕业后,水妹子留校成了该校最年轻的生物系教师。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

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词;

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该句定语“最年轻”和“生物系”语序不当,“生物系”应该在前。

多层定语的次序。          (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9.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张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住在莫愁新寓的案件目击者。

多层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

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之前;表示总括的,一般放在“数词+动量词”的后面。该句“顺利地”应移至“简图”后。

多层状语的次序。

(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例: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10.由于采取了科技兴农的策略,我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局面。

“生产”和“自给”不搭配,应去掉“生产”。

11.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

定语“无声”与中心词“潜台词”重复,应删去“无声的”。

四、看并列短语

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2.党的指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坚定”只能和宾语中的“信心”搭配,和“勇气”搭配不当。

13.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修饰成分中的“图片”和“宣传画”有交叉关系却并列,不合逻辑。

14.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主语中的“出版物”与“报刊、杂志”是包容关系,并列出现不合逻辑。另外,“报刊”与“杂志”也是包容关系。

五、看数量短语

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15.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该句中的“几个”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

16.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两干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

17.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丹顶鹤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千余只。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具体看后面的附录

18.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

前后不能有重复表示约数的词语,“超过”和“以上”重复,应去掉一个。

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应改为“提高了”)

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六、看否定词

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当。

19.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

多重否定不当,应去掉其中一重否定,可将“不因为”的“不”字去掉。

20.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否定词“否认”和“不”同时出现使表意相反,应去掉一层否定,可将“否认”改为“说”。

2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含有否定意义,再出现否定词,造成否定混乱,应去掉三个“不可”。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常见的有:“防止”、“禁止”、“反对”、“切忌”、“拒绝 ”、“杜绝”、“避免”、“阻挡”等,在病句审查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否则”后面不能接“如果(若)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22.这所学校把学雷锋活动没有放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强调“学雷锋要见行动”,因此效果很好。

“把”字句中的否定词必须用在“把”字前,该句否定词“没有”位置不当。

七、看两面词

两面词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在两面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

2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表两面,后面陈述的只表一面,不能照应,该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24、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所决定的。

“好”“有味”和“高低”不照应,该句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八、看介词

在介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25.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终于使我醒悟过来,我真的错了。

“经过”使主语残缺,应去掉。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是否湮没了主语,造成了主语残缺的毛病。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26.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说了: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该句主客关系颠倒,只能是“人”对“物”,不能是“物”对“人”,应改为“基层干部对农民们的话很有感触”。 有“对”、“对于”出现的介词短语中,常常有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的毛病。

27.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根据”不能和“看”搭配,应把“根据”改为“从”。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

这类介词常常与句式杂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28.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该句首句结构混乱,“自从”应移到“学校”前,使首句做状语成分。

29.贫铀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肝肾的破坏上,并有可能由此导致人的死亡。

漏用介词“对”,应加在“肝肾”前。

30.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

首句的“在”“上”多余,应去掉。 
九、看代词
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31.这支采访的外国球队给我们的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他们”指代不明,可指“外国球队”,也可指“我们的青年队员”。
32,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看过她的作品后,称赞其“深得神韵,独有所长”。
“其”指代不明,可指“她”,也可指“作品”。
十、副词:
一些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或心理活动的副词作修饰语时,要特别注意与后面的中心语是否有语意重复毛病。
33.专家们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目前的当务之急。
34.“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
(“可以”与“堪称”语意重复,应删去“可以”)
象这类短语常见的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常常屡见不鲜、来自于、国际间、这其中、此个中、令人堪忧、被应邀、过分溺爱、过分苛求、过高奢望、多年夙愿、过分溢美之词、随便苟同、好像如芒在背、特别穷凶极恶、三令五申地强调、非常奇缺、迅速立竿见影、显得相形见绌、您的垂询、不可叵测、俩个、杜绝不要、切忌不 要、避免不要、非法走私活动、基本上根除、坏毛病、目的是为了、原因是因为、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盛况
十一、看助词
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
35.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36.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揭发”后漏用“的”字,导致句意不明确。
十二、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37.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38.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9.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十三、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40.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41.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42.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十四、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4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44.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五、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4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46.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十六、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
47.《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七、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48.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
(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49.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十八、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50.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5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九、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52.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53.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54.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二十、判断词“是”:
55.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如: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    (“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
56.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这样的句子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糅的毛病。如: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
57.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常常有判断不明确的毛病。如: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
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
二十一、谦敬词:
汉语言极为丰富,许多词语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谦敬词就是其中最容易误用的一种。所以当句中出现谦敬词时,应仔细分析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看是否用错。
常见的敬词有:“令”(“令尊”、“令堂”、“令郎”、“令媛”,称人家的父母子女),“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高”(“高见”称对方的见 解),“拜”(“拜托”,托人办事),“赐”(“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惠”(“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光”(“光临”,称宾客来到) 等。
常见的谦词有“家”(“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寒舍”称自己的家),“愚”(“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
使用时应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如: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令尊”,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
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二十二、多义词:
1、.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58.这个粮库的大米保管没问题。(“保管”既可作动词“保存”理解,又可作副词“保证”理解)。
门没有锁。(“锁”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理解)
象这样的常见例句还有:“这本书是黄色的”。(纸张是黄色的/内容是不健康的)。“房产权一事已告徐××”(“告诉”/“讼告”)。“这个人好说话”(h ao/h ao)。“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适合”/“能力有限”),“课桌一边坐着一个孩子”(“只一边有”/“两边都有”),“昨天,我借了你的钢笔,没用,今天给你送来了。”(“没有用它”/“坏了,没用处”)。“那五箱书已送图书馆”(“赠送”/“送到”)。
2 、 这种多义理解在短语中常常是兼类现象引起的歧义。
59.我要炒肉丝。(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又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
60.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既可理解为动补结构“回想起来了”之义,又可理解为偏正结构“想起床”之义)。
常见的例句还有:“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动宾结构/偏正结构) 。
二十三、看句式结构是否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当然从语意上分析,这种语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语意重复。如:
61.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62.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
63.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以上病句简析如下:
61.该句包含两个句子: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关键是……”与“……是与……分不开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62.后一句子包含两个句子:(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63.包括两个句子: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靠的是……”和“……是利用……来实现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为目的的)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经过……,在……下)
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大多以……为主(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是以……为主 (是…… ,所……为主 )

7.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一般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图定语) + 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主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宾语一般也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判断病句的方法(1)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学习”“这个经验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判断病句的方法(2)具体地说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二)、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多重否定词,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问题;是非句中,可能会出现前后不对应的问题,如:“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修改病句的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几种常见语病举例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句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因此,说话、写文章应该努力避免出现病句.如果出现了病句,就应找出原因,做出修改.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例如:①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②经过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③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这三个句子都没有主语,所以意思都不清楚.从例①里不知谁“听了校长的报告”,“谁”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修改时应加上主语,可以改成:我们了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或者改成:听了校长的报告,同学们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这里的例②例③句并不是真正地缺少主语,而是因为滥用了“经过”、“通过”一类的词,将主语隐藏起来了.修改时只要删去“经过”、“通过”,主语就露出来了.例②可修改成: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这次讲课”是这句话的主语,回答“什么”对大家启发很大.例③可以修改成: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或者改成:通过讨论,我们的决心更大了.前者的主语是“讨论”,后者的主语是“决心”.以上讨论的是主语残缺的病句.有的句子缺少谓语.例如: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这句话提出了话题,没有回答“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在春天“怎样”了,也就是没有对话题进行陈述.修改的时候要加上谓语,可以补充为: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还有的句子缺少宾语,也是不完整的,例如: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这句话主语是“少先队员们”,谓语是“响应”.“响应”一词一般和“号召”、“倡议”搭配,和“学习雷锋”不搭配.“学习雷锋”是“号召”或“倡议”的具体内容,只能作“号召”、“倡议”的附加成分,所以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响应”搭配的宾语,也属成分残缺的病句.应该改成: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或者改写成: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倡议.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了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二)用词不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例如: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②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③谢明因病落下三天课,他乞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④他家墙上挂着一幅对联.以上四句话都是用语不当的病句.例①“宽广”用得不恰当.“宽广”和“宽敞”都有面积大范围广的意思,但“宽广”比“宽敞”形容的范围更大,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一般与“房间”、“礼堂”、“庭院”等词语搭配.这句话是说教室比较大,应用“宽敞”来形容,原句没有分清近义词的大小范围.例②中“果断”一词使用不恰当.“果断”是形容“办事或说话”坚决,不犹豫,是褒义词.例②意思是说小明独断专行的,含批评的意思,也属于用词不当.例③中“乞求”一词使用不恰当.“乞求”是“苦苦哀求”的意思,用在请老师补课上太重了,这里使用“请求”才恰当.这句话里没有分清近义词轻重,也是用词不当.例④中的“一幅”不恰当.因为“对联”有上、下联,只能说“一副”,不能说“一幅”.可见,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三)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①清晨,参加象征性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②虽然狂风暴雨从半空中一齐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③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④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⑤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⑥我们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以上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例①是主语“同学们”和谓语“驰骋”不搭配.“驰骋”是说“骑着马奔跑”,参加长跑不能说是“驰骋”,应改成“跑”.例②“倾泻下来”和“狂风”不搭配,“倾泻下来”陈述的是“暴雨”,而不是“狂风”,应删去“狂风”.例③是谓语“参观”与宾语“经验”不搭配,应把“参观”改为“学习”.例④中的“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例⑤是主语“造纸”和宾语“四大发明”不搭配,“造纸”只是四大发明之一,应在“四大发明”后面加上“之一”二字.例⑥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手”和前面的修饰部分“聪明”不搭配,应去掉“聪明”.我们在说长话,写长句子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犯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应细心检查,使句中的词语彼此搭配得当.(四)词序混乱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例如: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句中“无比”是修饰“热情”的,应放在“热情”前头,“无比”与“走”毫无关系,改正的时候应把“地”去掉.原句变成:广大农村青年表现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热情.又如:我们十个班级里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这句话可以这样理我们学校十个班级的少先队员统统去王奶奶家打扫卫生.也可理解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去帮助王奶奶打扫卫生.显然,前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词序调整一下,意思表述得就明确了,就不会产生误解了,应修改成:我们班级里的十个少先队员一起到军属王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五)指代不明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这句话里的“我”,究竟同意李明的建议呢,还是同意陈新的的意见,不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谁,应直接说出来,意思才清楚.可改成: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陈新的意见.又如:中午,马铮和马跃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这句话中的“他问他”究竟指的马铮问马跃呢,还是马跃问马铮呢,不明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写清“马铮问马跃”或者“马跃问马铮”.从以上两个例句中,我们应懂得,使用代词时,指代要明确.(六)重复啰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例如:①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②他兴高采烈地跑来,高兴地说:“今晚的电影票买到了”.③舍己救人的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以上几句都犯了重复啰嗦的毛病.例①中“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例②中“兴高采烈”和“高兴”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例③中“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几个字,句子就简洁明了了.(七)分类不当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例如:①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②游行的队伍来了,工人的队伍,粗犷豪迈;农民的队伍,像丰收的田野;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解放军的队伍,英姿飒爽;学生的队伍,风华正茂…….以上两个例句都犯了分类不当的毛病.例①中“打球、翻杠子、跳高”都从属于“锻炼身体”这个概念,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可改成:下课以后,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打球,有的翻杠子,有的比赛跳高.例②中“小学生”从属于“学生”这一概念.就是说“学生”里包括“小学生”.与句中“工人、农民、解放军”并列的应是“学生”.把这句话的“小学生的队伍,像盛开的鲜花”删去.句子就正确了.克服分类不当的毛病,可以避免概念的混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正确.(八)逻辑错误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例如:①经过一段休养,他的健康痊愈了.②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③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以上三句话都有逻辑错误.例①中不能说“健康痊愈了”.因为“痊愈”就是病好了,身体恢复健康了.应改成:经过一段休养,他的病痊愈了.例②中没搞清“自我批评”这个概念.“自我批评”就是自己批评自己,不能互相“自我批评”,只能互相“批评”.这句话应改成:在中队委员会上,小干部们各自作了自我批评,还互相提出了批评意见.例③中没有从实际出发,“年三十”是农历的月末,这时夜晚是见不到月亮的,怎么会有“月光”呢?所以说“月光下放爆竹”不合事实.应改成:年三十晚上,我们放爆竹.要避免逻辑错误,就应搞清概念的内涵,弄清事实.(九)用错关联词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例如:①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②他不但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正在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两句都是用错了关联词.例①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系,“年纪小”不能成为“懂得许多深刻的道理”的原因.前后两分句之间存在着转折关系,应该把“因此”换成“可是”,句子的意思就正确、明白了.例②中,前后分句有递进的关系,应该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有些关联词是成套使用的,不应弄混,像这句中把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混用,当然不对了.以上分析了常见病句的9种类型.修改病句时,我们首先应认真读原句,看看说话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想一想,这句话错在哪儿,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确定了病因以后,就要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句,用不同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正确、明白、简要,语感是否合乎我们的语言习惯.不让病句出现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语句通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可有些同学写作文,明明有很好的材料,意思也不错,但句子却写得罗哩罗嗦,含糊不清,读,读不通;看,看不懂.怎样才能避免语病,把文章写通顺呢? 多练习朗读 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句通顺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应该多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把课文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会句子通顺,不出病句. 自己的作文,也要多读,那些读起来不顺口的句子往往就是病句.自己发现病句,然后改正,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种好习惯. 想好了再写 有些同学写作文贪图快,意思还没有想清楚,也没有把意思编成通顺的话,就匆忙下笔,病句也跟着来了.因此,要把表达的意思想清楚,先在心里编出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话,再把编好的话默念几遍,发觉不顺口的地方,就在心里修改好,再写在纸上. 把句子写得短些 短句子接近口语,容易写好,读起来也顺口,意思也一目了然.长句子结构复杂,不容易写好,读起来费力,听的人看的人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同学们初学作文,句子宁可写得短些,一句长话,宁可分成两句说.

修改病句的方法

8. 怎样修改病句,有哪些方法?

修改病句
一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
1.常见的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语赘余。
 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2.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辨析
    A.语感法
    B.紧缩法
    C.分解法
    D.聚焦法

(2)修改
    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二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
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2003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2004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

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

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就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例1: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004年长沙中考试题)
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1句中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

例2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

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嗦的语病。

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2004年广东中考试题)
分析:例1使用 “减少” “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1: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2: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例1前面的“内容正确与否”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可以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并删除“一个”。

例2 “做好”是单提的,“是否深入”是双提的,前后不一致。应该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

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也看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