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债管理暂行办法

2024-05-17 11:37

1. 外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外债管理,规范举借外债行为,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债风险,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境内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常设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金融境内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是指中国境外的机构、自然人及其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非常设机构。第五条  按照债务类型划分,外债分为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
  (一)外国政府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外国政府举借的官方信贷;
  (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指中国政府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地区性金融机构举借的非商业性信贷;
  (三)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向非居民举借的商业性信贷。包括:
  1、向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2、向境外企业、其他机构和自然人借款;
  3、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含可转换债券)和短期债券(含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4、买方信贷、延期付款和其它形式的贸易融资;
  5、国际融资租赁;
  6、非居民外币存款;
  7、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
  8、其它种类国际商业贷款。第六条  按照偿还责任划分,外债分为主权外债和非主权外债。
  (一)主权外债,是指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对外偿还的外债。
  (二)非主权外债,是指除主权外债以外的其它外债。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对外担保”,是指境内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保证、抵押或质押方式向非居民提供的担保。
  对外担保形成的潜在对外偿还义务为或有外债。第八条  国家对各类外债和或有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举借外债、对外担保、外债资金的使用和偿还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第九条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外债管理部门。第二章 举借外债和对外担保第十条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和外债承受能力,制定国家借用外债计划,合理确定全口径外债的总量和结构调控目标。第十一条  国家根据外债类型、偿还责任和债务人性质,对举借外债实行分类管理。第十二条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由国家统一对外举借。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财政部根据规划组织对外谈判、磋商、签订借款协议和对国内债务人直接或通过有关金融机构转贷。其中,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和重点国别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规划须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三条  财政部代表国家在境外发行债券由财政部报国务院审批,并纳入国家借用外债计划。其他任何境内机构在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均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在境外发行短期债券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其中设定滚动发行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批。第十四条  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举借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第十五条  境内中资企业等机构举借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须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第十六条  国家对境内中资机构举借短期国际商业贷款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第十七条  国家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举借外债实行总量控制,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举借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之和应当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内。
  在差额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举借外债。超出差额的,须经原审批部门重新核定项目总投资。第十九条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外汇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第二十条  境内机构不得为非经营性质的境外机构提供担保。第二十一条  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不得举借外债或对外担保。第二十二条  境内机构对外签订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后,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国际商业贷款借款合同或担保合同须经登记后方能生效。

外债管理暂行办法

2. 纳入外债管理的有哪些

1.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2.政府贷款3.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4.买方信货5.企业的贷款6.发行外币的债券7.国际金融租赁8.延期付款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10.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法律依据:《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第三条纳入统计、登记管理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二)xx政府贷款(三)xx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四)买方信货(五)xx企业贷款六)发行外币债券(七)国际金融租赁(八)延期付款(九)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十)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3. 纳入外债管理的有哪些?

法律分析:
1.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2. 政府贷款3.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4.买方信货
5.  企业的贷款6.发行外币的债券7.国际金融租赁8.延期付款9.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10.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法律依据:
《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 第三条 纳入统计、登记管理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
(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二) xx 政府贷款(三) xx 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四)买方信货
(五) xx 企业贷款六)发行外币债券(七)国际金融租赁(八)延期付款(九)补偿贸易中直接以现汇偿还的债务(十)其他形式的对外债务。

纳入外债管理的有哪些?

4. 我国外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法律分析:我国的外债管理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外债总量管理;二是外债结构管理;三是外债营运管理。其中外债营运管理是对外债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外债借入管理、外债使用管理和外债偿还管理。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十四条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举借债务应当控制适当的规模,保持合理的结构。对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的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的规模不得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5.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 该管理办法是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而成。 该管理办法规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统计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外债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 外债统计方法包括债务人登记和抽样调查等。 
法律依据:《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第六条 外债登记是指债务人按规定借用外债后,应按照规定方式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或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偿还和结 售汇等信息。根据债务人类型实行不同的外债登记方式。 外债借款合同发生变更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 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债务人不再发生提款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手续。 
第七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应在每月初10个工作日内逐笔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结汇、购汇、偿还和 账户变动等信息。 
第八条 债务人为境内银行,应通过外汇局相关系统逐笔报送其借用外债信息。 
第九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以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以下简称非银行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 外债签约逐笔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十条 对于不通过境内银行办理资金收付的,非银行债务人在发生外债提款额、还本付息额和未偿余额变动后,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备案手续。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6.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是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而成。该管理办法规定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统计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外债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外债统计方法包括债务人登记和抽样调查等。
一、跨境债权转让的法律效力如何
(一)转让人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效力
境内外资银行跨境债权转让若直接导致中资银行外债超过核定指标而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则转让行为应受“根据合同性质不能转让”的限制,该认定为无效,除此之外则该认定转让为有效。
(二)转让人未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效力
可见,转让人未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转让行为对中资银行(债务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中资银行不因境内外资银行的债权转让而承担外债责任。其向境内外资银行还本付息是合法有效的债务履行行为。
二、自己名下有公司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一旦发现自己身份证被别人冒用之后,除了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之外,还要及时进行报警处理,及时进行备案,经过警方的调查之后,如果发现公司存在对外债务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事实,那就需要警方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抓捕,以此避免自己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供应商宣布破产债务怎么办
供应商破产后,如果企业有拖欠供应商货款的,那么破产供应商的管理人可以要求欠款企业偿还被企业拖欠的货款,并且可以追加破产企业的债权。在债权确认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人可以逐步就已经确认的破产企业对外债权开展追讨工作。破产后,债权人或债务人对破产宣告有异议的,可以上诉。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第六条外债登记是指债务人按规定借用外债后,应按照规定方式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或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偿还和结售汇等信息。根据债务人类型实行不同的外债登记方式。外债借款合同发生变更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债务人不再发生提款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手续。第七条债务人为财政部门,应在每月初10个工作日内逐笔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结汇、购汇、偿还和账户变动等信息。第八条债务人为境内银行,应通过外汇局相关系统逐笔报送其借用外债信息。第九条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以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以下简称非银行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逐笔登记或备案手续。第十条对于不通过境内银行办理资金收付的,非银行债务人在发生外债提款额、还本付息额和未偿余额变动后,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备案手续。

7.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法律分析: 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汇管理条例》)和《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外汇管理条例》)和《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8.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

一、正面回答借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及与贷款混合使用的赠款、联合融资等投资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国外贷款属于国家主权外债,按照政府投资资金进行管理。国外贷款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二、分析外债登记是指债务人按规定借用外债后,应按照规定方式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或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偿还和结售汇等信息。根据债务人类型实行不同的外债登记方式。外债借款合同发生变更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债务人不再发生提款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手续。三、贸易外债登记的适用范围在境内注册的企业,其从事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或转口贸易、保税货物贸易等其他特殊方式贸易时发生的预收货款或延期付款,无论企业注册地是否在特殊经济区域,无论货物是否进出关,无论出口收入是否纳入联网核查,均要办理贸易项下外债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