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的预算原则

2024-05-06 20:59

1. 政府预算的预算原则

政府预算原则是指政府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确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政府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主要有下述五条原则:(一)公开性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人民,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状况,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二)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能任意编造。(三)法律性政府预算与一般财政经济计划不同,它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并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政府预算的法律性是指政府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政府预算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批之后就形成反映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来源规模、去向用途的法律性规范。(四)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政府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这就要求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五)年度性任何一个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却跨越了两个年度,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9月30日止。所谓预算年度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的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六) 预测性在编制预算时,要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计,预测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支出。当客观经济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原来预计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实现时,就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

政府预算的预算原则

2. 政府预算的原则

法律分析:1.复式预算原则。即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都应按照复式预算的要求进行编制。
2.不列赤字原则。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地方各级预算坚持量人为出,收人平衡的原则,不列赤字。中央预算中必需的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应合理。
3.真实性原则。几个级预算的编制都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按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本年编列预算收入的依据。
4.节约统筹原则。各级预算收支的编制,必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在预算安排的顺序上,应首先保证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然后合理安排其他各类预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3. 国家预算的原则包括哪些?


国家预算的原则包括哪些?

4. 政府预算六大原则

法律分析:1.完整性原则:包括所有收支内容、全面反映财政活动。2.统一性原则:分级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统一预算科目、统一口径、统一程序计算和填列、编制统一的预算。3.可靠性原则: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必须建立在积极、稳健、可靠的基础上,有充分而确实的依据,预算数应尽量准确地反映可能出现的结果,保证预算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执行。4.合法性原则:政府预算的每个环节,预算成立、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结果都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5.公开性原则:政府预算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必须明确并采用一定形式向公众公开。6.年度性原则:历年制和跨年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5. 国家预算的原则包括哪些?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国家预算原则主要有五条:
第一,公开性。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第二,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定,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第三,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第四,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度计算和填列。
第五,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国家预算的原则包括哪些?

6. 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预算法定原则是指政府均必须依法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预算法定是预算立法者与预算执行者围绕资源配置进行权限划分的产物,是预算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 
法律依据:《预算法》第13条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7. 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法律分析:第一、公开性;第二、可靠性;第三、完整性;第四、统一性;第五、年度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五条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8.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即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依据预算本身的属性,并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预算法来体现。产生和发展 预算是国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国家则是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奴隶制国家的出现,随之也产生了财政收支活动,但当时的国家财政与王室收支没有严格分开;封建社会曾经出现过类似预算的财政管理制度,但由于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王室支用无度,横征暴敛,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国家财政管理很难形成统一的收支计划。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逐渐地要求限制封建帝皇的无限财政,监督国家财政收支。这场斗争最初集中在课税权上,随后逐渐发展到资金支配权,并最终要求取消封建贵族对财政的控制和享有的特权,要求国家财政收支应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迫使封建帝皇承认了资产阶级的部分权利,同意由政府每年制定一个国家财政收支文件,将财政收支作事先安排,向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议会报告,并由议会安排,向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议会报告,并由议会审批,以形成国家财政收支文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