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钓鱼的传说?

2024-05-18 17:42

1. 姜子牙钓鱼的传说?

姜子牙的传说姜子牙钓鱼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涓涓细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渐汇聚成了一条小河,名曰伐鱼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时形成了一个深潭,人称滋泉,这里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约45公里,传说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学道,72岁负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处的宋家庄投奔早年的结义兄长宋异人宋员外,在那里他娶了68岁的老姑娘马氏。由于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姜子牙做起了生意,先后编过笊篱、卖过面粉、经营过饭馆、贩过牛马猪羊,结果都是只亏本不挣钱;后来又去开馆算命,却是一炮走红,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为算命,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从而得罪了妲己,导致了后来的逃亡。逃出朝歌的姜子牙遭到了妻子的离弃,他感叹了一番:“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然后告别结拜弟兄,一路风尘来到了磻溪。至此,姜子牙下昆仑山已经8年,这一年他80岁。  

  80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每日置身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这块石头现在叫跪钓石。跪钓石上有两道深半拃长约一尺的凹痕,传说是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这两道凹槽无疑是后人刻意做出来的,雕凿年代已不可考。使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姜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着?  

  作为千古第一钓翁,姜子牙在中国钓鱼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使他获此殊荣的并不是钓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他的不钓而钓。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罢,今人也罢,好像还没听说过有第二个人的钓鱼针不弯钩的。当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钓针直而不曲时,很是调笑了一番,并教给姜子牙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便知鱼至。望上一提,钩钓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否则莫说叁年,就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姜子牙对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自信与豪迈呼之欲出。但姜子牙真的就那么有信心吗?真的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稳坐钓鱼台吗?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吗?  

  在小说中,西伯侯姬昌因梦见飞熊而动了访贤的心思。在访贤的途中,他首先听到了一群渔人在唱歌,歌词内容包括夏朝末代国君桀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后600年的政通人和、后来纣王的荒淫无道,以及尧帝访舜的故事,并说:“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西伯侯的心弦,认为既然能唱此歌,内中必有大贤,赶忙让手下去请,一问才知众渔人不过是鹦鹉学舌,他们是从35里外的一条小河边的一个老钓翁那里学来的。西伯侯一行继续往前走,接着遇见了一个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词对西伯侯来说比渔人的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干脆告诉未来的周文王:不是没有贤士,贤士就在山野之间,只是世人不识罢了,并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这个樵夫不是别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诉西伯侯,歌是他师父东海许州人氏,道号飞熊的姜尚姜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带领下,西伯侯一行来到了磻溪河谷,把贤人请到了岐山。  

  可以看出,隐居磻溪的姜子牙并不泰然自若,心情一点也不平静,他在不停的编歌宣传和炒做自己。这时的姜子牙怎么可能真的稳坐钓鱼台呢?此时的武吉其实已被收买,成了一个托儿。  

  最能形容鱼儿将咬未咬之际钓者急迫心情的姿势莫过于跪钓,至此,我想我明白了跪石骭印的真谛。  

  在小说中,西伯侯第二次来磻溪见到了姜子牙,经过一番谦让,姜子牙收了聘礼,答应去西岐辅佐大业。西伯侯请姜子牙乘坐自己的銮舆,姜子牙跪地谢绝,最终西伯侯乘銮舆,姜子牙骑西伯侯的逍遥马去岐山。但在磻溪附近的民间传说中情况却有些不同,说周文王为了表示诚意和敬意,亲自用一架木轮车把姜子牙拉出了磻溪河谷。路上车子的攀带断了,文王坐下来歇息,姜子牙问文王是否记得拉了多少步。文王说自己汗流浃背的拉车,哪里顾得上数数?姜子牙于是告诉文王:你共拉了我808步,我将保你江山808年。文王听了赶紧站了起来,表示要继续拉。姜子牙摇了摇头,说天机已经泄露,事情已成定局。后来大功告成,周朝建立,姜子牙临死前留下遗言,自己死后不要埋葬,把棺材悬挂在城门上,以后凡遇战乱,只要把棺材大头转过去,让他的头朝向那里,事变自会平息。这个办法被一代代传下去,果然屡试不爽。后来,有一天一群王子们突发奇想,要看看城门上的悬棺中到底装的什么东西。他们让手下取下棺材打开,结果扑愣愣飞出了一群鸽子朝东南而去,不久,周朝便灭亡了。  

  我曾经在一个农户家里看到过一个做于50或60年代的炕头衣箱,箱子的正面画的就是文王访贤图。画面上,一个人坐在车子上,另一个人正在弯腰拉车。  

  当地另一个涉及姜子牙的传说与封神有关。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封神对象都是死了的人或仙,即鬼魂,封神时姜子牙没死,自然不在被封行列。但生活在磻溪附近的先民可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姜子牙心里非常想当官,当最大的官,即玉皇大帝,没有当上是因为老道失算。在他们的传说中,封神那天姜子牙任谁来了也不封玉皇大帝,他给自己留着呢。到了晚上,众人都走了,姜子牙一个人坐在封神台上盘点,算来算去总觉不太对劲儿:该封的人已经封完了,怎么官位还有两个?除了玉帝外司醋的醋坛神也空着呢!正在姜子牙疑惑不解之际,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了一个人,吓了姜子牙一大跳。这一吓不要紧,吓得姜子牙随口说了句:“我的醋坛神!”那人听了笑了,说道:“那我就是玉皇大帝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奎。所以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玉帝是有名有姓的,他姓张名奎。因为这个传说的缘故,附近农人做醋时喜欢用毛笔写“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一纸红帖贴于瓮上。另外,姜子牙被张奎吓出来的那句话早已演化成了一句调侃用语。现在,当你听见当地人因某事而感叹道:“我的醋坛神!”时,且记说话者的感叹中不无讽刺意味。

姜子牙钓鱼的传说?

2. 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是什么?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关于这个故事的解释如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3. 姜子牙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子牙又叫姜太公,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也被称为姜太公。那你知道姜太公  钓鱼  的  故事  吗?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这个  历史  性的  传说  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商朝纣王暴虐,天天都沉溺于酒池肉林中,只知道饮酒作乐与美人嬉戏。纣王将天命都给用完了,将人间搅的大乱。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父元始天尊之命,下界帮助周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年纪过于大了、虽然周文王有心推翻暴政但是自己又和文王没有交情,要获得周文王的赏识是有些困难的。于是姜子牙想出一招,就在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钓鱼,只是这个鱼钓的是用了没有鱼饵的鱼钩,不仅如此这个鱼钩还是个直的。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是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的钩子来钓鱼,并没有用到鱼饵这种东西,但是奇怪的是他又钓到了很多鱼。
   
      周文王见到了这番情景,觉得这是位奇人,周文王上前想与他结交。在与姜太公交谈之后发现这真是位大有用之才,就将他招入旗下,拜他为师在姜太公的教导下学习了治国的知识。最后在姜子牙的帮助下他的儿子周武王终于夺得了  天下  ,率领了三万大军打败了商军,在周武王的统治下建立了周朝。也正是在这时就有了这句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子牙娶妻的故事   
      传说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到了六七十岁还没有娶妻,成了标准的老大难,大龄剩男,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他自己非常着急,心想自己毕竟也是贵族之后啊,没有后代怎么行呢。
   
      这事传开之后,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心思,周围的人也替他着急,正好有人说邻村有个大龄剩女马氏,还是黄花大闺女,也没有结婚,于是就热心的撮合他俩,一开始姜太公还不太愿意,嫌马氏是个黄脸婆了,谁不愿娶个妙龄美女啊,可是姜太公那时候又穷又老,能女人有嫁给他就不错了。于是就这么不情不愿的结婚了,婚后姜太公成天就知道在家读书游玩,根本不帮忙做家务,不仅在家吃闲饭,而且还不会挣钱,学不会做生意,马氏跟着他过着清贫的日子,时间一长,心中不免有了埋怨。
   
      随着姜子牙整天在家待着,马氏越来越看不顺眼,夫妻俩经常吵架,家里弄得鸡飞狗跳的,姜太公不会吵架,对马氏这个泼妇无可奈何,日子过得很烦恼。直到有一天马氏终于忍受不了离家出走了,姜子牙又成为孤家寡人了。其实这个马氏非常倒霉,身边有个十分的潜力股却不知道,姜子牙后来硬是用一根鱼竿把周文王钓了起来,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周朝军师。这时候没骨气的马氏看到姜子牙富贵了,又去找他,这样嫌贫爱富的人,姜子牙当然不会接纳她了,马氏只好上吊自杀了。
         姜子牙和筷子的故事   
      从古至今流传着不少关于姜子牙的趣事,其中一个就是姜子牙跟筷子的故事,传说姜子牙前期生活实在是贫困,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他老婆为了能够离开他,就生了坏心眼想把他害了,然后另嫁他人。
   
      有一天姜子牙回到家中,拿着一个空的鱼篓,毫无疑问,他又没有钓着鱼,他的老婆很是生气,但是面上却笑着说:“你辛苦一天了,感觉到饿了吧,快点过来,我给你做了好多肉,你快吃吧。”姜子牙闻着肉香食指大动,正准备用手去抓肉,这时候从外面飞进来一只小鸟,用嘴啄他的手背,姜子牙意味小鸟也饿了,便给它一点,但是小鸟不吃,还是用嘴啄姜子牙手背。
   
      姜子牙心里一动,难道是说这个肉吃不得,于是他又试了一遍,果然小鸟还是啄他手背。他心想这是一只神鸟,于是借着追鸟的名义跑了出去,一直追到一个没有人的山坡,小鸟停在了树枝上,对他说:“你不要用手抓肉,我的脚下有两根细丝,你用它吃肉。”姜子牙听了指点后取了细丝回家,刚用细丝碰到肉,便冒出一股青烟,姜子牙大惊大怒,对老婆说:“原来肉有毒!”姜子牙老婆矢口否认,但是姜子牙举着肉要他老婆试试,他老婆脸都吓白了,急忙躲闪。
   
      姜子牙明白这神鸟送的细丝可以检测出世间的毒物,于是便贴身  收藏  ,每次吃饭的时候都用细丝,这就是后来筷子的由来。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猜你喜欢:
   
    1. 简短的历史神话故事 
   
    2. 周文王请姜子牙出山的故事 
   
    3. 中国筷子的传说故事 
   
    4. 传统的钓鱼饵料有哪些 
   
    5. 姜子牙钓鱼的地方

姜子牙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4. 姜子牙钓鱼台的故事。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 ”便源于此。

5. 姜子牙钓鱼台的故事。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来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住了下来。此后,他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来。
 
 
姜尚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钓杆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兴周伐纣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磻溪应聘,并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成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 ”便源于此。

姜子牙钓鱼台的故事。

6. 姜子牙钓鱼的那条河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所以又叫他吕望。 姜太公钓鱼,历史上确有其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音干gdn,地名,即兹泉)......周西伯(即周文王)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姜太公钓鱼的轶事,古代诗人、划家曾作过很多诗、文和艺术作品来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得最中肯:“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等待时机。自遇到周文王,他从此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


渭水:水名.渭水风光发源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

7. 姜子牙钓鱼


姜子牙钓鱼

8. 姜牙子钓鱼讲的一几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编辑
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