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传的分集剧情

2024-05-19 06:25

1. 蒲松龄传的分集剧情

第1集蒲松龄生于制作年画世家,其父蒲盘为了画坊生意无奈与朝廷官员打交道。龄出生时因不懂哭叫,恐将夭折,幸一狐狸弄丢屋上瓦片,松应声大哭,检回小命。原来狐狸为盘早前所放生,特来报恩。廿五年后,松长成。盘用于年画的顶级朱砂遭杨家画坊垄断,山东布政使郑忠邦与盘相交多年,竟将杨家查封,松却误会父巴结官员对付行家。松与任职衙门捕头的好友高喆调查乔家村现狐妖之传言时,邂逅狐仙令狐小翠,喆成功擒获假扮狐妖之大贼草上飞,不料未几即被刚上任总捕头魏冲放走,并讹称飞乃安排作饵诱狐妖出现,二人气忿。第2集 翠原来乃当年盘所放生之小狐,修成人身后随爷爷令狐吉祥回来探望恩公。乔家村村民被逼迁,官兵火烧村庄,喆认定盘知内情,与松查探。松误会盘勾结邦逼害村民,于画坊庆典上作画讽刺邦与盘为狐朋狗党,邦不悦,幸盘机智化险为夷。喆全力缉捕飞,而翠亦因不忿飞假扮狐妖,出手教训他;飞受吓后对冲胡言乱语,时喆追至,冲竟杀人灭口。喆状告冲无凭,愤然辞职。翠再遇松,互道姓名后,随祥离去。松大派年画,盘竟未有追究,松继母叶咏娴从中调解修补二人关系。松答允到画坊学做生意,首日即迟到,因而邂逅到来应征女工的柳心如。第3集在众人激励下,决继续为民请命而复职,冲不悦。女工春桃对松堂兄蒲柏龄大献殷勤,柏借机找松帮忙,不料被如及盘分别撞见,误会松与女工调情,原来一切为柏刻意安排。如为调查姊柳心妍失踪一事远道而来济南,误会松为负心汉,使计向他逼供,松无奈使出缓兵之计。盘向如查问前因后果,向松,柏大兴问众之师,柏遂道出与妍认识经过。盘向如承诺代寻其姊。废置盐仓发现女尸,喆往调查。松为报复当日被如逼供,骗如至破屋寻姊来戏弄她,却反被如制服,带往报官,此时女尸遗物竹笛发出响声,如感惊异,循声寻找。第4集心如往认尸,证实心妍身份,悲痛不已,认定柏龄害死心妍,向柏龄再问口供,却不得要领。心如深信心妍魂魄寄于竹笛内,松龄于是带及心如到聊斋找书,望找到释放心妍魂魄之方法,三人几经努力终成功,心妍魂魄被释放后,道出与柏龄相识经过及其种种恶行,只怪自己咎由自取,并嘱咐心如不要追究下去。黎明将近,心妍因所寄附之竹笛已毁,于是附于心如的埙 (乐器:似陶笛) 中,松龄记起心妍遇害之日,柏龄曾与妻梁碧玉为遗失黑珍珠起争执,设局引柏龄上钓,将柏龄捉拿。公堂上,柏龄承认对妍始乱终弃,却否认杀心妍,蒲盘据理替柏龄辩白,柏龄因缺人证及凶器而获释,心如深深不忿。第5集心如誓言要替心妍取回公道,心妍出言劝阻,惹怀疑。对松龄指心妍曾流落青楼,相信另有内情,二人调查心妍生前恩客,苦无发现,后得灵龟提示,终发现关连之处。与松龄前往曲阜调查新任知县徐仲文,松龄从文之字迹,看出其心,并以送画为名用「心」字来试探仲文,果然有所发现,于回济南质问心妍,心妍要心如等放弃追究仲文,才将如何沦落风尘、结识仲文,及惨死经过说出。心妍苦苦哀求三人放过仲文,三人无奈答应。魏冲突然来到蒲家捉拿柏龄,指心妍案要重审,蒲盘为救柏龄,送名画予忠邦求救。第6集邦得悉山东巡抚马旭升插手柏案,不悦,后见文父徐永泰即改变初衷。柏被判秋后处决,松千方百计助妍现身公堂,望替柏洗冤,不果,还被判杖刑。松埋怨妍不肯现身公堂,妍说出当中原因,众恍然。盘欲上京为柏洗冤,始发现遭软禁,邦更劝盘放弃纠缠下去;另一方面喆被设局诬蔑,暂时停职;加上义庄失火,妍尸身被焚。喆相信一切皆为泰所造成,为要阻止真相被揭发,遂与松及如再往曲阜找文,后见文意志消沉,答允带他见妍。文欲往自首,遭妍力阻。泰强行带文回曲阜,松以为救柏无望,不料柏突然获释,大惑不解。喆翻看妍遗物,竟有新发现,相信真凶另有其人。第7集杀妍真凶现身并承认罪状,如激动不已,喆要将真相告知天下,反遭众劝阻。妍快将上路,文带妍之灵牌前来送别,喆受二人真情感动,改变初衷。盘恐柏涉案获释而开罪升,于邦陪同下送礼赔罪,升拒受,惹邦不悦。如打算回乡,但为治理喆母宋好头痛毛病及松同父异母弟弟鹤龄的癫痫病,决定暂居济南。喆回捕房复职,对冲妹魏虹倚仗冲之势力横行看不过眼,与虹发生冲突。虹其后往好经营之客栈找麻烦,喆出言挑动令虹中计,喆乘机以毁坏他人之物入其罪,将虹囚于牢房,虹怒极。第8集如奇怪鹤病情反覆,后替娴把脉,猜测鹤之病可能与娴产前进补不当有关,遂随娴到药店找到当年娴进补药方,因而对松舅父叶自鸣起疑。如向盘指出鸣当年恶行,令鹤积弱,鸣与妻朱宝燕为证清白,不惜自揭疮疤。如得知松母曾往龙母庙祈福,遂往调查,并将所得证据交予娴,娴却将之毁掉。鸣与燕指当日指控二人下毒的主谋乃是娴,娴为免连累如,承担罪名,没料盘早以查知一切,杖打鸣与燕并逐二人出家门。鸣夫妇翌日回家乞求原谅,娴等替二人求情,盘收回承命,并借此确立娴于家中地位。鹤得如对症下药后,竟能谂出书来,娴喜不自胜。第9集如见松与家人和睦温馨,顿感怀身世,松遂借放风筝祈愿开解她。如、松均对对方有意,却未宣诸于口;而好亦劝喆把握机会向如表白。虹设局陷害喆,被喆看穿,终自作自受。虹以紫玉钗插赃嫁祸陷害喆,却连累如身陷囹圄。喆为救如对虹忍气吞声,又吃光虹带来所有烧饼,虹竟食言。虹之紫玉钗原为冲私藏之贼赃,遭山贼发现,掳走虹并侮辱她,喆为救虹险丧命,冲突至并将贼人杀光,喆斥冲杀人灭口。虹感激喆舍身相救,却因侮辱如遭喆掌掴教训。松发现喆对如心意,决成人之美,于庙会之日爽约于如,并遇上乔装成男生的翠。第10集翠对松等表示有意洽商年画生意,松遂带她到画坊参观,却被盘发现翠画人像,厉言教训二人,原来年画有「不以真人入画」之规条。虹往找喆道歉,喆初不领情,后经如相劝,方接纳虹。松带翠到净土寺欲窥看「七色琉璃宝杖」,翠一时贪玩竟以松身份结识升之爱女马娉婷。如于好客栈内赠医施药,虹为讨好喆,甘当如助手。松忍痛成全喆与如,买醉,翠因试酒而失去法力,并因照顾酒醉后的松而惹来误会。婷来信约会松,松无奈与翠一起应约向婷解释,不料被升手下追打,更弄花了宝杖。翠记起祥之告诫,摘新鲜桃子吃,终回复法力。第11集邦利用松弄毁宝杖一事,逼盘以婷之像展现于年画中,意欲加害于升。盘为救松,不惜犯禁临摹婷画像于年画中。虹讨好喆,喆对虹坦言拒爱,虹难过。如亦得悉?心意,欲婉拒其爱意,却不得要领。翠打算撮合如与松,遂以迷汤令松向如剖白,却适得其反。鸣及燕因喝下迷汤互数不是。升得悉盘以婷容貌绘于年画中,以为可顺水推舟将爱女送入宫,不知已中邦之计谋。松闻如决意回乡,伤心,翠遂以入梦法,令松珍惜眼前人,如见松着紧自己,心甜。翠其后向松与如表明心迹,二人终放下心头大石。鸣夫妇自以为撞邪,找来道长回家辟邪,翠心惊。第12集翠看穿道长技俩,将他赶走,却因而被揭发其金子是石头所变,遭蒲家上下视为骗子,欲捉拿报官,幸被祥及时救走。蒲家年画「麻姑献寿」貌似婷之传言甚嚣尘上,贝勒向升追究,要升回收该批年画,其仕途亦因而受阻。松与喆分别因工作而要暂别如,二人皆送上云片糕给如。冲满以为调走喆,便可将贼赃脱手,喆却使计逼令中间人赵通合作,更成功游说冲手下白超供出冲,不料冲突来杀人灭口,喆气愤。第13集松拒绝离开,他怪盘连累蒲家,又把寻得婷画像一事告诉大家。松被盘一怒之下刮耳光。盘香祖宗道歉,娴得悉丈夫苦衷。松搬到聊斋暂住,娴前往跪求他离开。如心里有不祥预感,提出与松一起离开。喆惊闻升对送下杀令,及时出现救走松。冲来客栈抓喆到衙门受审,对其行使私刑。松跳崖昏迷,得小翠带回桃花岛让祥医治。蒲家画舫被查封,盘让献计让升在安贝勒面前赢回信任,升答应不再追捕松,让蒲家画舫继续经营。盘将当家之位交予娴。第14集娴问盘为何不将画坊交予柏管理,盘道出用意。如借?之血衣,激起公愤,逼栋,冲放,终获释并得如悉心治理。松险进鬼门关,幸翠将松魂魄唤回。原来松堕崖伤甚重,其魂魄已离开肉身,祥以七星续命灯保住松命,祥更指松七魄中的“爱魄”应已回归家乡,着翠携乾坤镜带同松附于皮影公仔上之魂魄返回济南,找其爱魄归回肉身。松魂随翠到聊斋找如,又带松回家,惜仍未能找回松的爱魄。翠使计令松魂得以进入衙门,翠带着松魂随娴到狱中探望盘,松见父苍老了许多,又咯血,难过不已。第15集盘因看不见松,向娴道出父子多年来的误会,松方知盘的苦衷。盘记起刚巧是松生辰,坚持要完成於松儿时未画完的「父子风筝图」,惜有心无力,松接力画下去,惜无人能看见。盘凄然泪下,松图以手接住盘眼泪,此时,松的爱魄出现,更令盘看见松所画的风筝。翠以乾坤镜接回爱魄,带返桃花林,将松救活。喆指虹离间自己与如感情,为摆脱虹,竟企图污辱虹,将她逼走,如不值喆所为。柏、鸣收买总管荣骏,欲将娴赶出画坊,骏反指证二人,娴却不愿追究。松伤愈回家,翠挣脱祥之捆锁并以寻兄为名,陪松上路。松到狱中探望盘,向盘认错。第16集松拦升之轿,望能体谅盘放监养病,不果。婷宁死不从升安排之婚姻,送信予松望见最后一面,松为化解婷对自己误会,决带翠见婷。婷得悉情根错种,伤心不已。松在翠协助下,助婷灵魂出窍,升以为爱女已死,恨错难返,剖白一切,婷始明白父苦心。婷灵魂返回肉身,父女前嫌尽释,升亦答允放盘出监。喆在如鼓励下,重返衙门做捕头,冲命他调查多名村民怀疑撞邪一案。传言指看过蒲家年画「金玉满堂」后便撞邪,冲要喆独自检查年画,喆不久便神志不清,更在衙门挥刀,冲乘机下格杀令。喆险杀如,如查出年画上有毒,欲以毒攻毒解救喆。第17集画坊遭乡众捣乱,逼令盘出来交代年画害人一事。盘早料到是柏所为,柏亦直认不讳,盘请栋出来作证,没料柏竟找来邦撑腰,盘为了蒲家基业,无奈交出画坊大钥匙予柏,平息风波。喆与如逃避冲追杀至破庙,没料其手下华突然倒戈,要杀喆,喆为救如被神像压至重伤。松忽闻喆受伤消息,赶往见喆。如为救昏迷了的喆,承诺嫁予他,终将他从鬼门关唤回。柏为讨好邦,不惜让出祖坟山地,盘赶至与二人起冲突,纠缠间被推倒。盘奄奄一息,翠想尽办法欲救盘,不果。盘回光返照,回画坊作画,松寻至,盘遗言鼓励松考官,盘在家人陪伴下离世。第18集喆在如悉心治理下,逐渐病愈。喆在好鼓励下,於客栈当众向如求婚,并宣布婚事,松感难受。松、如情义难全,欲将命运交予上天决定,结果令二人失望。如看著松所赠小鹿剪纸落泪,喆却不以为意,后见松亦有小鹿剪纸,感奇怪,幸翠替松圆谎。松为免喆对如起疑,与翠装成一对,翠陶醉其中。虹送贺礼予喆及如,并自荐当如陪嫁姊妹,入住聊斋,因而得知道如与松本为一对,为报恩才嫁喆,遂告知喆。喆本不信虹所言,但尾随松、如,见二人忍痛分手,不舍话别,气上心头。翌日,如花轿临门,喆怒踢毁花轿并宣布取消婚事,松、如错愕。第19集喆怒打松怪他出卖自己,如上前制止,并将喆所赠金手镯退回。松为圆父遗愿,专心应付科举。喆自感连番遭兄弟出卖,性情大变,与虹修好,又要胁冲合作。柏擢升桃为画坊领班,玉怀疑二人有染,大闹画坊,反被羞辱。邦藉安徽灾情向柏及商贾苛索捐款图利,柏无奈。邦瞥见虹,得知是冲妹,问冲关於虹的事。松应考,才华被肯定,惜邦从中作梗,藉文中「防官如防虎」令松位列榜尾。栋好言劝松,并任他为儒学训导为县镇记录大小事,松决秉承盘遗训,做好一个小官。翠感松只关心如而不快,往狐仙庙倾诉;不久,桃、玉亦分别到来求拜狐仙。第20集桃被发现死於画坊染缸,喆前往调查,柏指玉已答应纳桃为妾,二人亦有时间证人。喆偷听到柏怀疑冲杀桃灭口,藉虹打探冲手受伤内情,冲责虹为助喆查案,怀疑自己。松向翠借乾坤镜欲寻桃魂魄,不果,却从其尸身发现香粉。翠於百花林以媚态迷惑松,松意乱情迷,如惊见二人亲密举动。柏借邦之力,免受冲要胁以劣米赈济灾民。邦逼冲归还灾款,冲说出虹身世,图令邦就范。喆得悉虹是邦的私生女,向邦请缨代除后患。冲被指杀桃灭口,急忙回家要跟虹逃命,虹不从,冲一怒下竟企图污辱虹,喆至杀冲。松指桃案疑点重重,不肯按喆所报作记录。

蒲松龄传的分集剧情

2.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蒲松龄印章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山市》。《狼》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3. 求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除著有《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求蒲松龄简介

4. 蒲松龄简介多一点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5. 蒲松龄的简介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的简介

6. 蒲松龄的简介

[编辑本段]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民族有争议,(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均已被学术界排除。汉族这一说法为多数研究者所信从,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在《族谱序》中自云“吾族为般阳土著”。显然,他本人是自认般阳土著的,其后裔也认可这一点。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蒲氏祖先包括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是般阳(淄川)土著,判定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当以《蒲氏世谱》为据,而依据目前可资考证的材料看,还无法得出蒲松龄就是少数民族的结论。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圈养家猪,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另外蒲松龄的先祖在元代担任过般阳路总管,当时朝廷对路总管人选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元史·世祖纪三》载:“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由汉人担当各路总管是元朝定制。蒲松龄在自撰《族谱序》也提到“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所谓“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是忽必烈“罢世侯、置牧守”以前的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在此时期,蒙廷对汉地进行间接统治,委付汉人世侯直接统治,汉人总管的任用才可能“不避桑梓嫌”,才可父子相继或祖孙相传。由此补证了蒲松龄先祖为元代汉人的说法。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口技》、《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博采

  
  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编辑本段]族属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
  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提及蒲松龄为少数民族,引起蒲 松龄纪念馆对蒲氏世谱详加考证撰文《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再 次说明蒲氏族谱第一篇序言是蒲松龄在康熙27年写,已说清蒲氏 祖先是般阳(淄川)土著,连蒲鲁浑和蒲居仁也是当地人,因此才说 “元代受秩不引桑梓嫌也。”而且写此《族谱序》时是经过“珂也有 心,搜故抄而询黄发,趾也助以笔札,校窜年余,略能成册,松得受 而考核传志之,”这说明修谱十分慎重,是经过文献故抄和口头调 查,反复核实之后并得族人之助才定稿的。因此断定蒲松龄的民族 成分还是以这部族谱为据。至于因蒲鲁浑象个少数民族的译名或 因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盐使而说他是少数民族都是不足为证 的。如说蒲氏是回族,无论在蒲氏家族或蒲氏作品中都没有反映出 来。所以就目前可资考证的资料看,不能得出蒲松龄是少数民族的 结论。如此关于蒲松龄的民族成分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学术界 多从蒲氏自述,归其汉族本源说。
  一是汉族说。这一说法为多数研究者所信从,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在《族谱序》中自云“吾族为般阳土著”。显然,他本人是自认般阳土著的,其后裔也认可这一点。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蒲氏祖先包括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是般阳(淄川)土著,判定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当以《蒲氏世谱》为据,而依据目前可资考证的材料看,还无法得出蒲松龄就是少数民族的结论。 
  一是回族说。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自言其先世出自蒲鲁浑和蒲居仁,而蒲鲁浑姓名不像汉人,当是回回;其次,蒲鲁浑、蒲居仁曾任总管,元代任总管者多为色目人,而色目人中以回回居多。所以“蒲松龄先世确为回回人无疑”。还有研究者指出,蒲姓属阿拉伯移民常用姓氏,蒲鲁浑为阿拉伯语的汉译,系阿拉伯人名。再次,蒲居仁曾任福建等地都转运盐使,当时担任此职者多为回族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蒲鲁浑、蒲居仁究竟是不是蒲松龄先世,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极不可靠的命题”,即使二人确是蒲松龄先世,也“不见得就能作出他们即是回回,因而蒲松龄的先世为回回的确切结论”。再者,据相关史料,宋代之前蒲姓之人并不少见,未必就一定是阿拉伯移民姓氏,蒲鲁浑姓名亦是如此,以元代担任总管者多色目人作证据也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
  一是女真族说。其主要依据是“蒲鲁浑”在女真语中为“布囊”之意,它是女真人习用的名字。元朝总管由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担任,“永为定制”。这里的汉人包括当时北方的汉族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由此可以推知蒲祖蒲鲁浑可能原为女真人。
  一是蒙古族说。其主要依据是,蒲鲁浑是蒙古人的名字,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曾任元朝总管,在民间有着蒲氏为蒙古族的传说。路大荒1957年在其《蒲松龄》一文中曾提及,他访问过许多蒲姓人,有他们是蒙古族的传说。1977年出版的《蒙古族简史》一书则明确将蒲松龄列为蒙古族文学家。南开大学中文系所著《中国小说史简编》亦采此说,云蒲松龄“祖先是蒙古人”。秋欣《蒙古族文学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文亦认定蒲松龄是蒙古族后裔。后蒲喜章则更进一步撰文提出,“蒲松龄的远祖不仅是蒙古族,而且还是蒙古族中的皇族”。盛伟亦赞成蒙古族之说,但同时又说:“淄川蒲氏先祖为蒙古族,至于到了蒲松龄及其后世,是否要言其为蒙古族,就未必了。”

7. 蒲松龄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简介

8. 蒲松龄简介 是什么样的呢

1、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2、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