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2024-05-19 19:45

1. 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内市场;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不仅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内战后的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等.
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等.

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2. 为什么德国在19世纪后期开始疯狂扩张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3. 德国在19-20世纪期间为什么发展神速?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Bi *** arck之前德国是一盘散沙,在他之后德国迅速成为强国,成为了敢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叫板的霸权。一战后德国算得上是破产国,外有战胜国虎视眈眈,内又有惊人的失业率,德国何以在短短十数年时间内重振旗鼓,这使我十分困惑。谁知道德国当时的经济增长状况的有加分。
 
   解析: 
  
 德国于1871年统一,
 
 以农业为依托的发展 
 
 工业化以前的德意志以农业为主,且处于分裂状态——保持德意志的分裂一直是英法等大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德意志的分裂的确对德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坏的阻碍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德国统一后便转化为推动工业化的巨大动力,德国社会中所有要求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力量迅速地占领了德国的政治舞台。其资本投资率在1850年前后估计只有5%,在1850-1860年间则增长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70年代则为12.5%。 
 
  
 
 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逐渐形成后,从19世纪中期起,产生了一批大公司,它们是德国现代工业的标志,尽管德国的大公司形成的速度极快,其形成过程与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却没有什么不同。最初都是从纺织部门开始,因为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毛织业也慢慢采取了现代的模式,但其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轨影响不大,主要是棉织业和丝织业在机械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而手工业尽管落后,但也坚持到了80年代,才被迅速出现的大公司所取代。 
 
 德国的工业化大跃进是随着1840-50年代铁路网的修建和鲁尔地区发现巨大矿藏而开始的。铁路的修建带动了钢铁工业、煤矿工业与机械工业。德国的煤矿从1820年的1.3百万吨增至1850年的5.1百万吨,到1913年的190百万吨,加上87万吨的褐煤,几乎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煤产量的三分之二,生铁在1826年超过了10万吨,1867年超过一百万吨,而到1913年超过了13百万吨。钢产量从1870年的126000万吨增为1913年的17.6百万吨。生产组织的规模很大,很现代并具有很高的效率。例如,1900年时至少有24个鲁尔的煤矿的年产量超过了500000吨,1902年,德国平均每个钢铁工厂的产量为75000吨
 
 铁路是德国比法国发展得更快的一个部门,而且这种发展是在全德统一之前就开始的。所以德国铁路的特点是有很多小的中心,而不是如同法国那样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规划和基础。 
 
 德国的这种特点反倒成为它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为它的铁路完全是以经济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以民族的需要而迅速发展。 *** 规划建设,私人也进行投资,两者的共同投入加快了德国的铁路建设的速度。德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经历了30年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这种铁路发展对德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德国的工业革命……看来是随着铁路作为主导部门的不平衡发展。” 铁路投资作为国民净投资的比例在1851-4年为11.9%,1855-9年为19.7%,而在1875-9年达到了25.9%的高峰。起初,对钢铁和机械的巨大需要超过了德国的生产能力,不得不从英国和比利时进口,但随着德国铁路交通网的形成,德国的钢铁和机械生产能力也随之发展,这种发展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860年起,德国作为钢轨进口国的局面开始改变,从1860-5年,德国每年有23000吨钢可用于出口,1866-71年,更增为150000吨。 
 
 通过银行的贷款,德国的铁路建设从未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问题,德国 *** 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 担保银行的投资收益不致受到侵犯,并使得那些获利较低的铁路得以修建。由于 *** 的参与,至1914年时,德国 *** 已控制了整个铁路网。 
 
 德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重工业以采矿业为龙头,而采矿业的起步则是以洛林地区丰富的矿藏开始的。虽然在采矿业德国并未赶上它的老对手英国,但却与以美国相等的速度发展着,所以在欧洲来说仍然是很快的。德国的煤产量从1871-1875年间的年平均3450万吨上升为1913年的19150万吨。在同一时期,褐煤的产量从970万吨上升为8750万吨,铁矿石的产量上升为2870万吨。 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生铁的产量在1871年估计为160万吨,在1910年已达到1480万吨。1900年,当英国的生铁产量达到910万吨后,超过了德国的850万吨时,德国在钢铁产量方面则以740万吨超过了英国的600万吨的产量,1910年,德国的生铁产量为1310万吨,而钢产量则为1300万吨,与欧洲的其他国家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1871年的81994万吨增至1913年的4380348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68300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人口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1816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使它恢复生产后,在1826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1834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1831年,其工厂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经增加到683人,至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1700人。而这时克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1867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合作下,拉特瑙在1883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德国的染料、化学制药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使德国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际性的声誉。 
 
 正是由于这些大公司的规模性发展,使德国的工业能够后来居上,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国。 
 
 如果不充分考虑到银行的作用,那么任何对德国工业化的思考都是不完整的。可以这样认为,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德国的银行业形成的独特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与英国、美国和法国相比,德国的银行系统为德国的工业化提供了最有力和最成功的 *** 。在德意志,银行的含义与英国是不同的,在这里,银行是一个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投资信托的联合体,而这个联合体只有在中央银行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战以前,具有代表性的银行,只将其较少部分的资金投入 *** 的债券,另一部分则投资于商业票据,这些票据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承认,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流动储蓄。不过,德国银行的资金大多是直接投资于工商企业和用于促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或资金的筹集都要通过某一银行来进行,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国际性的财团。银行或财团控制股票或债券以固定的价格发行,并将其尽量出售给公众。其结果是银行通过自己的职权保留了对工业化商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潜在所有权,这就使其具有了直接干预工商业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为处理商务或为商人提供短期贷款和交易上的服务,德国从1835年开始逐渐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银行与金融系统,但其在19世纪中期以前还是比较原始的,私人银行为数不多,且缺乏规模较大的银行。改变这种局面的决定性的第一步是1846年普鲁士 *** 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这成为德国银行朝着现代方向发展的标志。当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便转变为中央银行,其任务是维持新建立的金本位制。与英格兰银行不同的是,它拥有很多分行,并随时准备在遇到麻烦时支援其他银行,作为回报,其他银行也必须接收更加先进的管理系统。 
 
 不过德国银行的最大特点是其资金的来源,由于官方的刻意关照,德国银行家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而不是储户的存款,所以他们愿意进行较为中长期的工业投资,并自己承担风险。这样,他们也就比英法的银行家更有兴趣直接参与工业公司的管理工作。 
 
 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整个迅速扩张中的工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煤矿、电气、机械和重化学工业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化较高的增长率,而银行业也由此得以迅速地扩张,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结果银行业忽视的那些行业如纺织等,其发展的速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了。 
 
 银行本身的发展也出现了集中的趋势,1913年 德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被4家大银行所控制。但大银行投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更加有利的作用,如在住房等的建设方面就是如此。此外,各种历史文献证明德国银行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贡献不仅在于它为重工业提供了大量的风险资金,而且在于银行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为了确保在市场的风险中渡过难关,各家银行都必须拥有一大笔资金。但德国银行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了投资,所以它们的存款大部分也来源于它们投资的企业。由于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了工业,在185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私人银行,而这些银行也由于德国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这一特点,德国银行一开始就与英美银行不同,它不是作为商业信贷的借贷机构而建立,而是作为对工业提供资金的投资机构而发展起来的。按德国学者的看法,德国银行在1848年以后对工业的投资显示了一种革命的精神,这些私人银行家 在当时是资本市场万能的主人。德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集团在1848年建立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这种革命性的工业投资思想十分明显地受到了普鲁东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为了工人的利益组织工业银行,而其特点在法国的信贷银行中还可以发现。 
 
 由于这种特点,德国在1849年就出现第一家矿业股份公司,由银行与工业界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工业。在这种活动中,银行并不总是提供一切贷款,很多资金也是由一些个人提供的,但银行把所有这些关系联结到一起,使其在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随着德国工业的全面发展,银行几乎在每一个新的领域都参与了开发与发展的活动,并在每一项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因素。银行的这种权力不仅来自它所持有的这些企业的股票,而且来自于自己顾客的支持。银行凭着其公认的权力和作为保险人的影响力,积极地参与了工业的决策,并委派自己的职员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大量的工业业务由银行职员承担,工业企业也通过银行董事拥有了自己的商业顾客。 
 
 像克鲁伯公司和斯森公司这样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最初原本是完全独立的,但逐渐地也与银行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一些主要的银行也相互竞争着与这一类的大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趋势发展到后来,每一家大银行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的大型重工业集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而银行与企业的这种联合的趋势加快了银行和企业在各自的领域的集中的趋势,使得德国的垄断财团的规模迅速地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银行的合并加速了工业的集中,由于银行的逐步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集中投资于几个有限的产业,或是几个行业,但它们在生产技术上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趋势很自然地有助于垄断集团的形成,其结果是,银行运用其影响力加速了德国的工业组织的规模化和卡特尔的形成。 
 
 德国同时迅速成为了一个企业和商业机构联合与合并的中心国家。尽管许多小的公司仍然存在并积极地发展着自己的业务,但由于德国强调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加上 *** 的支持,为新的大公司和卡特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1870年时,超大型公司如克鲁伯等已经控制着德国金属、矿产、以及军火和造船等行业。这些行业巨大的资本需求鼓励了德国的投资银行与这些大公司结合以保证自己的利润。一些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如化工与电气行业,很快就被两到三家企业所控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支持。这些大公司如西门子等,不仅在国内发展了若干小的分公司,而且在国外也发展起若干分支,成为国际性的垄断公司,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飞速发展的前景,使得这些垄断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需求,甚至能够不顾市场力量的左右而自行地设定某类产品的价格。 实际上,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其他的重要的工业资源和产品,在德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被一些著名的卡特尔所控制,其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垄断公司所决定的。这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二梯队中生产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得英国古典式的纯粹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卡特尔是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垄断组织,与英美不同的是,在德国的这些垄断性组织得到了德国 *** 的支持。在某些行业,卡特尔甚至成为生存的必须方式。1905年,大约有385家卡特尔,而到1907年,它们已经控制着全国50%的钢,74%的煤和70%的纸张市场。 到20世纪以后的时间里,德国内部的卡特尔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卡特尔的数目从1923-24年间的1500个增加到1930年的2100个;法本公司在1926年以后控制了化学工业;到1926-27年时联合钢铁厂已经重新 *** 了四家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并且在1929年德意志银行和贴现会社合并以后,德国的三家银行控制了几乎全部银行系统。1933年德国 *** 更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各公司参加各自所属部门的卡特尔,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的组织彻底系统化了。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或许认为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是有益的,但德国的卡特尔式的工业化证明,这种民族国家式的集约化竞争手段是其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方面最成功的组织方式,因为它能够同时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合理化措施。 
 
 学术界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德国有一个干预性很强的 *** 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很多文献都强调德国 *** 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普鲁士 ***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

德国在19-20世纪期间为什么发展神速?

4. 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② 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

④ 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⑤ 对外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5. 关于19世纪后30年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

  第一战、华尔街在柏林的胜利----文明的掠夺:
  一次大战后,大量的美国公司在德国做各种投机生意,当然这些投机公司主要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控股,英法美诸国要求德国支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但是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德国,显然无法筹集这批款项,于是只好全力开动印钞机,就这样,历史上最疯狂的金融灾难在德国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席卷整个国家。当在德国人被超级通货膨胀洗劫得一贫如洗时,华尔街和英国的金融家们却在热火朝天地发着大财。��
  如此可怕的通货膨胀犹如"巨大的财富收割机",在德国货币剧烈的贬值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与以往任何武力驱动的赤裸裸的掠夺相比,这种转移更文明也更残酷。“任何一个手上有一些美元或英镑的外国人,在德国都可以生活得像国王。几个美元可以使人过得如同百万富翁一般。外国人蜂拥而至,四处以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 抢购(德国人的)家庭财富,不动产,珠宝和艺术品。"
  巨大的社会财富遭到疯狂的无形洗劫,无数德国人倾家荡产,美元或英镑的购买力被成无数倍的放大,巨大的财富在这美元英镑与马克间的狂跌和暴涨过程中,悄然易手。凯恩斯洋洋得意的说道,"用这种办法(超级通货膨胀)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这个过程潜在地积聚了各种经济规律中的破坏因素,一百万人中也不会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
  但是,他说错了,此时,在巴伐利亚的监狱里,一个未来的恶魔就提到:“黄金本位和货币对比是造成德国人民灾难的根源。”
  第二战、相互利用的交易----奸商和魔鬼:
  胡佛总统在解决德国任何债务解决方案都会首先征求法国的意见,于是他在金融家圈子里失宠了,于是,他下台。
  为什么呢?
  在赔偿问题上,法国的态度是如此的让华尔街的巨头们难过,法国政府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高压政策使得美国的贷款和投资在德国和奥地利有相当一部分被德国当局冻结了,而且法国得到了德国赔偿的主要部分,而这些钱的最终来源是华尔街,这样,华尔街的钱就通过德国流到了法国,而德国却无法偿还美国钱,仿佛按次投资,金融巨头们的钱就在无形之中化为无有。看法国越来越不爽的华尔街银行家们在1929 年召开会议,摩根系、洛克菲勒系的银行家和美联储的超级金融讹诈专家们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使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之下"拯救"出来。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被选中领袖就是希特勒。西德尼受命去和希特勒进行接触。
  在初次会议上,华尔街银行家开出的条件是"主张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动报复法国的情绪",希特勒的要求则更不含糊,只要给1亿马克,什么都答应。西德尼把希特勒的报价传回银行家们,巨头们觉得希特勒太贪心了,1亿马克元实在高得离谱,他们提出降低一半的反报价。还未成气候的希特勒也不计较,立即答应下来。
  1931 年10月,华尔街的银行家召开了又一次会议,与会者还有英格兰银行的董事长诺曼。他们认为花在希特勒身上的1000万美元已经够多了,于是会议最终决定进一步支持希特勒。期间,华尔街为希特勒支付了足够的金钱以使其可以扩大冲锋队的武装和政治影响。��
  1933年2月27日,德国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向银行家们提出还需要至少1亿马克来完成最后的夺权行动,华尔街支付了5900万马克。
  于是,希魔当上了德国的独裁者。
  第三战、被恶魔敲骨吸髓的敲诈----仅仅只是做嫁衣: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离开盈利饱和的本国市场,华尔街资本开始在德国大量投资,希望收回他们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钱。
  而作为缺乏最起码的经济实力的德国总理的希某人则毫不客气地利用他们的钱重振德国的经济,并充分调度自己的骗人天赋给予他们美好许诺。摩根系的美国通用电气总裁欧文,联合欧洲投资公司最主要的金融投资者。从1924 年到1931 年,华尔街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所以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 亿马克的巨额金融资助,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


  2008-2-5 11:13 回复

  tank627290
  1位粉丝
  2楼

  更离谱的是,在希魔的诱惑下,自以为精明的金融巨头们,除了在纽约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对德国工业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资,还不惜将大量的黄金储备直接运往德国。
  而希特勒也实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德国私有中央银行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在摆脱了以国债为抵押才能发行货币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后,在华尔街资本的帮助下,德国的经济疯狂上升,德国的失业率在1933 年时高达30%之多,到1938 年竟然出现了劳工紧缺。
  "本属于美国银行储户的数量巨大的金钱被送给了德国,而且没有任何抵押。美联储委员会和美联储银行仅仅是靠德国人的商业票据就发放美国货币。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被注入进德国的经济体,这个过程到今天仍在继续。德国廉价的商业票据在这里(纽约)被定价和延期,被抵押的是美国政府的信誉,而支付费用的是美国人民。1932 年4 月27 日,美联储运出了价值75 万美元的本属于美国人民的黄金给德国。一个星期之后,另外30 万美元的黄金以同样的方式运往德国。仅在5 月中旬就有高达1200万美元的黄金被美联储委员会和美联储银行运往德国。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驶往德国的黄金运输船。主席先生,我相信美国银行的储蓄者有权知道美联储用他们的钱在干什么。"
  --------议员麦克法丹质疑美联储主席问话
  但是希特勒则完全没有与华尔街大亨们合作的诚意,因为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美英)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德国)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汇来源,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
  为此,希特勒提出他的理论,他说:“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
  所以他玩了一个无比阴损的手段:1,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由于当时(现在也是)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之便如当心一剑。
  而这种政策就是将德国的经济还款以物品出口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们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去赚美英的钱,将振兴德国经济的经济负担巧妙地转嫁到西方各国的身上,而西方各国则因为其拥有利用美英资本建立起的强大武力而无可奈何。
  于是美国国务卿赫尔愤怒的说:“真的没有比希特勒更加无耻的了。”
  四、纳粹德国的崛起---西方世界的经济牺牲:
  于是,德国不仅完全摆脱了自1923 年以来超级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灾难,也从席卷全球的严重衰退中第一个快速恢复过来,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来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这一切,都是以西方列强的经济大衰退为代价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又因为希特勒的金融转嫁陷入了1929年以来又一次金融大衰退的泥沼,失业率上升到17%,英法诸国更是因此中苦苦挣扎。直到1941年美国直接参战,美国的经济状况才得到根本扭转。
  当纳粹德国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工厂建立起来的时候,武装了强大的军队,美英法诸国却在大衰退中,勉强维持着锈迹斑斑的生产车间,难怪美国议员麦克法丹痛斥华尔街银行家和美联储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金钱去资助德国的经济战争机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巨头们也是受害者之一。
  1939年9月1日,希魔趁西方处于经济低潮时,凭借强大的武力,发动了战争,世界进入了死亡的漩涡。
  德国的保守势力、英国的贵族、美国的金融家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都曾无一例外的企图利用魔鬼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们这样做得唯一结果就是最终为魔鬼所欺骗。
  就像一个哲人说的那样:
  当你想利用魔鬼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成为他的奴隶!

关于19世纪后30年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

6. 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迅速崛起的原因。

首先,德国在十九世纪以前还不是以一个国家的形式而出现的。
在法国大革命中,奥地利,普鲁士(德意志)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后来,遭到拿破仑的入侵,德意志部分地区被法国人一度占领,对法战争的失败,引发了其积极的社会变革。
1807年,(十月敕令)发布,废除农奴制度,1811年,又颁布(调整敕令),产生了资本主义。
1862年,俾斯麦主张"铁血"统一道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分别对丹麦,奥地利,法国)
德国统一后,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7. 德国怎么从短短的20年崛起的?


德国怎么从短短的20年崛起的?

8. 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选择答案B,封建割据。当时的德国是分裂的,普鲁士和德意志间的交通没有畅通,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还有普鲁士的统治制度是封建的落后的,德意志也是有了“铁血政策”才实现了统一!想弄的再清楚些,看看以下的详细内容:“德意志统一”一目,教材写了以下三个问题:1.统一的历史条件。第一,统一的必要性。1848年革命失败后,德意志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国内小国林立,有近四十个邦(包括自由市),其中最大的两个邦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从30年代起,德意志开始了工业革命,到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空前发展。蒸汽机从1846年至1861年增加了5倍。工业生产则翻了两番,煤从670万吨增至3 400万吨,生铁从20万吨增至140万吨,铁路从3 800千米增至1.1万千米。60年代末,德意志的工业产值已赶上法国,居世界第三位。但严重的政治分裂局面给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要求各地区之间有畅通的商品产供销渠道,即统一的国内市场,但处于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各邦都有自己的工商业法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这使德意志根本无法建立统一市场;其二,商品输出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像英法等国的商品输出,既有外交保护,又有炮舰作后盾,而德意志资产阶级却得不到这种保护;其三,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使各国资本家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商业争霸战争,而这必须得到国家的支持。在这方面,德意志资产阶级也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到50年代,德意志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第二,统一的可能性。在由谁来领导德意志实现统一问题上,德意志资产阶级表现了其软弱性。他们害怕采用革命手段、自下而上地推翻封建势力、完成统一,会把无产阶级卷入革命,酿成巴黎六月大起义那样的危险,因而不敢承担统一的领导任务。相反,他们决定依靠现成的封建王朝替自己完成统一任务。于是,德意志的统一最终选择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当时能够完成这一任务虽然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但普鲁士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其一,普鲁士经济发达。其重工业生产占全德的一半以上。其二,军事力量强大。有全欧洲第一流的陆军,不仅可以统一全国,更可以镇压工人运动和向外扩张侵略。其三,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定。其四,对资产阶级能够予以照顾和作出让步,博得了他们的好感。如30年代普鲁士倡导建立了关税同盟,1848年革命失败后又对资产阶级作出让步,颁布宪法和成立议会。而奥地利并不具备上述条件,而且它还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恢复了君主专制统治,成为德意志诸邦中最反动的国家。其五,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调整地主与农民关系的法令,实行了农业改革,结果大批农民通过交纳赎金或购买土地成为自由人,而地主也由于收取赎金或出卖土地增加了经济实力,此后,地主阶级逐渐采用机器和雇佣劳动制,于是普鲁士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促使普鲁士统治阶级希望借助武力实现国家的统一,以便把全体人民置于自己的统治和压榨之下。其六,普鲁士王朝能够担当统一大任,还在于它有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此人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容克家庭,精通政治、外交和军事,对德意志当时的发展趋势和各阶级的需要十分了解。他于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后公开申明自己的信条:“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因而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俾斯麦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德意志的统一,而普鲁士是完成此项任务的唯一选择。作为实现德意志统一的重要步骤,是必须把奥地利用战争手段逐出德意志。总之,由于当时德意志无产阶级的不成熟,资产阶级的软弱,普鲁士容克地主实力的增强,德意志的统一最终由普鲁士王朝承担了。2.关于德意志的统一过程。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长期以来,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形同水火,普鲁士要单独实现统一,必须将奥地利排斥出去,这是统一能否实现的关键。为达到此目的,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联合对丹麦战争,夺取了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后因两地分属普奥,引起两国摩擦,终于在1866年又爆发了普奥战争。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俾斯麦命参谋部作了精心准备,他又施展外交手段,排除了俄、法、意帮助奥地利的可能。最后,普鲁士集中优势兵力与奥地利在萨多瓦村展开决战,击败了奥地利,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战后,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普鲁士获胜后并没有进军维也纳。在这里,俾斯麦表现了他高明的外交手段和战略眼光,这样做既避免了因普鲁士的强大而引来法国的干涉,又使奥地利因为没被过分削弱而在未来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1867年,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它包括除南德4邦在外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北德意志同盟的成立,意味着德意志统一已完成了大部分。下一步就是将南德4邦并入同盟,实现统一。但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害怕德意志统一会妨碍自己称霸欧洲,因而竭力支持南德4邦割据,反对德意志统一,而俾斯麦也想利用统一南德之际,对法国作战,从而收到既统一南德4邦,又趁机削弱法国的效果。于是他施交外交手段,借西班牙王位之争,孤立法国,后利用“埃姆斯之电”激怒拿破仑三世,终于引发了普法战争。1870年9月1日,双方在色当决战,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也做了俘虏。随后俾斯麦命普军进军巴黎,迫使法国政府签订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得到50亿法郎的赔款。不久,南方诸邦同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3.德意志统一的影响。德国的统一是其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它结束了德国政治上长期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德国的向外扩张铺平了道路。此后不久,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而法奥的削弱衰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但是,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下来,加上容克地主掌权,这就使独立后的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