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解读

2024-05-06 03:51

1. 二八定律解读


二八定律解读

2. 二八定律的定律法则

技术法则传媒业的产值80%来自技术设备业,只有20%来自内容产业。国际上将信息技术产业、新闻业和娱乐业统称为大媒体业。通常所说的软件其实是大媒体产业的硬件。只有对信息技术高度重视,加强研发,才能引领大媒体时代,并占领制高点。市场法则传播学原理体现了:在产品同质化的形势下,方便是产品被选中的决定性因素。电视行业普遍认为,互动电视用机顶盒来完成观众与节目的互动,但电视与短信互动的成功,再一次重复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网络领域,也是短信、游戏等方便、低价的产品超越电子商务业务。娱乐法则传媒内容业20%的产值在新闻,80%的产值在娱乐。美国的新闻广播电视网ABC、NBC、CBS、CNN悉被娱乐巨头收购。即使单纯的新闻业也出现严重的娱乐化态势。新闻集团的收入结构是这样的:40%来自新闻业,60%来自娱乐业,其中新闻部分主要来自其大众性报纸。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威望迪环球、索尼等巨头的业务80%以上都集中在娱乐领域。副业法则传媒业20%的收入来自主业,80%的收入来自相关商品开发。相关商品开发是指以内容主题、角色、影像、形体、名号、事件、创意为蓝本设计、制造、销售相关商品。相从而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贵宾法则给一个公司带来80%利润的是20%的客户。按照这个原则,如果能把这20%的客户找出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公司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无疑是最大的帮助。虽然大众传媒娱乐的主力消费者是最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但这不妨碍“二八定律”的应验。首先,面向大众的产品,其收益80%的来自20%的客户,这在传媒业界是个常识。其次,80%的收益来自20%的市场,如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购买力比重就超过全国50%。再次,面向20%的大客户的媒体价值很高,如探索品牌就位居全球十大品牌之列。 品牌法则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说,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品牌高出一倍以上,在行业中是价值最大的品牌。在网络界,三大门户网站无论是在吸引力方面,还是收入方面都占据网络产业的绝大部分。“二八定律”之所以得到业界的推崇,就在于其提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略,确定了传媒业的视野。要用好“二八定律”,传媒业首先弄清楚企业中的20%到底是哪些,从而将自己经营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这20%的重点经营要务上来,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确保重点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进而带动全面,取得传媒经营整体进步。

3. 二八定律

天下皆知天下莫能行 说的正似金字塔,大家都知道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稳如泰山,如同人类社会普通大众(所谓治于人)以其社会劳作为基础支撑着上层建筑(所谓治人者):才有了导致社会稳定的金字塔发展正常形态,回报分配等方面却恰似人人头上悬着一座座倒金字塔,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另外80%人群却被迫争夺越来越稀缺的20%资源。人类这一点尚不如向蚂蚁社会学习!它们虽渺小但却拒绝倒金字塔现象存在否则,人类是看不到蚂蚁等丰富多彩动植物世界的。所以说难以长治久安的正是这司空见惯又荒谬无比的二八定律!——古往今来一切矛盾根源皆因这丑恶现象背后歪理支撑存在而存在,且趋势随着人口暴增愈演愈烈,更由于人们不肯坚持正视并科学解决此类问题而无法从根本上平衡有余不足,从而在处理天下棘手难题难免遍布着“鳄鱼效应”-人人自危等乱象由此。
自古以来,世界统治层不但处于上层建筑,并且掌握资源分配权等各种特权,私欲使然在制定诸如物权利益分配等必然出现各种资源向上层及维护者相关方倾斜以致集中趋势-正是二八定律萌芽之理论基础:源自于人们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绝非自然规律也是‘夏传子家天下’的泛滥发展必然产物。分水岭之‘尧舜禹 功禅让’—如果他们容许二八定律就必不能禅让;容许二八定律就必不会有尧帝那句‘终不以天下之病以利一人’之千古名言;容许二八定律就必不有‘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之高度赞誉,亦不会达到有余不足间的平衡;怎么能成就舜帝之‘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纵其思想不过心存天下如同己身一样对待,方可以做到“食少,调有余补不足”等诸多神迹,中有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初、中年等等清明盛世,在世界范围亦有大卫所罗门智慧之门的传说及其他众志成城,遗憾的是他们后继者往往不知此道理而安于享乐或急于求成一次次举起了倒立的金字塔-置百姓于水火,还妄想亿万斯年岂不荒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今中外大哲伟人正是明晰了彼此与天下 人与自然之间本相通亦应关爱彼此,所以要求爱人如爱己,害人亦终害己-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如何正确看待彼此的深切感慨——反之奉行二八定律的人们正是痴迷于物欲如同高举己所不欲,必施于人的倒金字塔怎能又长治且久安呢?
可见解决“鳄鱼法则”等各式各样乱象的关键首先必要拔除二八定律这颗大毒瘤,平衡天下的有余不足以缩小贫富差距,如此倒悬在头上的金字塔才可放下,人心渐可安定,人人自危等乱象方可缓解,想那司马迁笔下 闻及司马季主后贾谊之‘道高益寿,势高益危’的感叹当足休矣。谁可将追逐物质世界的浊流引导到返璞归真的大道上来,谁就可得民心-则共同创造新新人天和谐下的新新人类可期。

二八定律

4.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一、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        二、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三、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四、20%的人正面思考者,80%的人负面思考者。        五、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六、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七、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八、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九、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十、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十一、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十二、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十三、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十四、20%的人把握机会,( 励志名言    m.taiks.com )80%的人错失机会。        十五、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十六、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十七、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十八、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十九、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二十、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二一、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二二、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状态不好。        二三、20%的人整理资料,80%的人不整理资料。        二四、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习惯性否定倾向)。        二五、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二六、20%的人改变自己,80%的人改变别人。        二七、20%的人爱争气,80%的人爱生气。        二八、20%的人鼓励和赞美,80%的人批评和漫骂。        二九、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爱放弃。        三十、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5.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一、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  二、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三、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四、20%的人正面思考者,80%的人负面思考者。  五、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六、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七、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八、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九、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十、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十一、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十二、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十三、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十四、20%的人把握机会,(励志名言 sun)80%的人错失机会。  十五、20%的人计画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十六、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十七、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十八、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十九、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二十、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二一、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二二、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状态不好。  二三、20%的人整理资料,80%的人不整理资料。  二四、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习惯性否定倾向)。  二五、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二六、20%的人改变自己,80%的人改变别人。  二七、20%的人爱争气,80%的人爱生气。  二八、20%的人鼓励和赞美,80%的人批评和漫骂。  二九、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爱放弃。  三十、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二八定律

6. 二八定律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20%的人最后会赢,分享收益,剩下80%则成为Loser。“二八定律”的存在倒不令这20%的人担心,如果说这80%的人在挫折与失落之中愤怒,要造这20%的人的反,那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个叫布热津斯基的人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给这80%的人的嘴里塞上一个“奶头”,灌之以大量游戏、娱乐、感官刺激的内容与节目,使得他们沉浸其中无暇思考,忘掉现实中的落魄境遇。
  
         各位老哥看完这段话,是不是感觉到细思极恐。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被抖音快手缠绕刷屏,有没有沉溺于追剧乐此不疲,有没有在男欢女爱的小电影释放自己躁动不安的欲望,有没有在游戏世界里一边享受征服带来的快感,一边透支自己的青春......
  
        道德经里面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7. 说话的“二八定律”

经济学中有个长尾理论,又叫“二八定律”,意思是说,一家企业或者商场80%的收入来自于它所销售的20%的商品种类,而其余的80%种类的商品只能产生20%的收入。在种类为X轴,销量为Y轴的二维坐标轴中,将这个定理画出来,其形状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图中红色的销售收入构成中,除了销量最高的20%以外,后面还拖着销量很低的80%种类商品的长尾。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分析什么经济原理或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在说话和社交中,同样存在着很多“二八定律”。
  
 一
  
 毕业一年,现在在某国企上班,原来性格直率,说话无所顾忌的我,常常在办公室里闹出很多糗事来,也时常会因为说错话给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职场“生涯”,我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说话和社交方式了,要知道,在国企,人际关系有多重要?于是,渐渐地我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说话和社交经验。今天要说的这条“二八定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初入职场,周围的同事几乎全都是已经出来社会摸爬滚打一两年以上的人。刚到一个陌生环境,内心非常希望能迅速和几个同事熟络起来。我以前一直非常信奉一句话:“想要和别人拉近距离最快的方式就是和那个人说心事或者分享秘密。”在学校的时候,这招几乎是万灵丹。认识一个新朋友之后,如果想和他拉近关系,直接约出来,或者打电话聊聊自己的心事,或者和他分享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对方会觉得你连这么私密的事情都能跟自己说,自然会对你产生信任感,自然更愿意亲近你。可是,到了公司,我发现这招根本不管用。不管我跟谁倾诉我的烦恼,我的伤心事,人家似乎根本就没兴趣听。人家听你说了几句,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之后,人好一点的就假装安慰你几句,而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连假装的安慰都懒得跟你说就直接岔开话题,甚至假装有事做直接转身就离开了。
  
 后来,我自己从几次这样的失败经历中总结出来我的第一个“二八定律”:跟很熟悉的朋友说话,可以说八分,跟不太熟的人说话,只能说二分。在学校,大家没什么压力,彼此之间更没什么利益关系,大家都想多结交朋友,所以一来二去很容易就混熟。而社会跟学校不同,大家都有压力,都很忙,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不幸,甚至对于你的这些不幸,或者说麻烦事,唯恐避之不及。而且,在我身边,几乎所有同事都比我年长,经历都比我丰富。我所遇到的所谓心事和麻烦,说不定人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什么坐公交人挤人很烦啊,租房子又遇到黑中介啊,报告没写好被领导批啊等等。在你这,也许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在别人眼里,也许就连被蚊子咬一口都比你这事严重。
  
 所以,有句老话叫“逢人只说三分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跟不熟的人,只说不多于20%的关于自己的事情;但是跟很熟的朋友,也不一定要将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说到80%就够了。毕竟,连自己都无法100%了解自己,又何必期望别人100%地了解自己呢?
  
 二
  
 第二个“二八定律”是从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得到灵感而总结出来的。那篇文章是分析人脑记忆方式的文章,我记得里面说过人与人的理解能力有别,记忆力也很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说了100句话,而听的人真正理解了的只有40到60句左右,而两天之后,绝大多数人还能记得的,最多只剩下20%(如果不反复回想重温的话)。因此,我开始跟自己说,你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的人,就取决于别人能记住你说的话中的哪个20%。
  
 最近,我刚认识了一个女生,挺斯文的,不怎么爱说话。我本身也不算太擅长聊天的人,尤其是在对方沉默的状态下。但是,前两天我跟她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她觉得我很幽默。虽然我也算得上是有些幽默感的人,但是被女生这么直接地赞自己幽默还算是第一次。于是,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觉得我幽默呢?跟她详聊之后,我认真想了想,觉得她之所以会认为我幽默,很大原因是因为每次和她想处时,她一沉默,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不得不想一些有趣的事情和她说,逗她笑。但是每次最多也就能让她笑一两次,也就是说,也许我每次跟她说的话之中,也许100句话里,只有几句是能让她觉得有趣幽默的。剩下的90多句都是很无聊的今天天气不错哦,你今天吃饭没之类的话。可是因为她只记住了那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所以,在她心里,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自从有了这样的一番感悟之后,我和别人说话的时候都会特意将自己想让对方记住的话运用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说出来。如此一来,既让对方记住了我的话,同时也能塑造一个自己希望对方能够记住的或看待自己的形象。我想让对方喜欢我,我就将那20%的话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说出来;我希望上司能认为我是一个有想法,聪明的人,我就将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稍微包装一番再表达出来。
  
 如果能够成功作用这条“二八定律”,在你撩妹的时候,只要你能让对方感到开心,让她会心地笑几次,那么,不管你那一天里对她说过多少无聊的话,她都只会记得你讲过的好笑的事情。在她心里,你就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
  
 三
  
 说完了说话,最后说一个关于听的“二八定律”。根据以上两个“二八定律”,我给自己定下了第三个“二八定律”:不同场合,听别人说话,要有选择地决定是听80%还是听20%。
  
 比如说,出来工作之后,应酬总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工作上的应酬,一起吃饭喝酒的常常是一些只见过数次面,甚至还有很多是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在这种场合,他们说话我一般只听20%,而这20%里面,再有选择地相信其中的20%。相反,如果是好基友或者红颜知己找自己聊天,我会听80%,再在这80%中有选择地相信其中的80%。有人可能会觉得,不至于吧,对和自己这么熟的人都不能全信,是不是疑心太重了?是不是太不够朋友了?其实不是,并不是我不信朋友,而是,我前面有说到,每个人连自己都不可能100%了解自己,所以,每个人自己说出来的话中,有一部分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假话”。比如,有一种叫做女朋友的生物,她们就非常喜欢说一些跟自己意图相反的假话。再比如,有时候,朋友面子过不去,也会吹吹牛,装装逼。再再比如,朋友有一些事情并不像让你知道,或者不能让你知道,那么,他也许会撒一点点小谎言。
  
 总而言之,该信20%还是信80%,自己要懂得去判断。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会说话,懂社交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希望我的一点点经验能帮到你。

说话的“二八定律”

8. 关于二八定律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为什么想到28定律呢?源于最近在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人群当中如果要把优秀与普通区分出来,可能也就20%的人是优秀的。
  
        这半个月我经历了两项重要工作,第一件事是这样的:上周带队参加一个国家级技能竞赛,最终获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在一项项宣布比赛最终成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一点一点的差距累积来的。大多数个体在智商天生的差距不会有那么多,就是缘于后天持续的努力体现出了最终的差距。我们的选手为什么获奖,除了公司组织的训练,还有选手们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曾经我听过科比练习篮球凌晨四点的太阳的故事,今天我们年轻的选手日夜练习到凌晨两点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我们在综合评价一个人时候如果有一个明显短板,是不大可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可如果每个单项成绩都很平均,取得名次概率会是一半以上,另一半概率取决于竞争对手是否有绝对优势,当一个人所有项目成绩都保持平均水准,有一项特别优秀的,那么这个优秀的概率就会像20%的优秀靠拢。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去做那20%优秀的人,从能力层面讲是不是在保持平均水平,没有明显短板的条件下,再突出一个长板?说到这里发现没有,这不就是新木桶原理么。
  
        第二个要分享的是我昨天经历的职场故事。公司在公开招聘中层骨干,看了全部候选人一整天的表现,果真优秀的还是20%。其他人和他们的差距在哪里?其实在我看来最终面试考察的并不是在当场的表现,完全是取决于平时的积累。评委的提问多种多样,总结下来无非是几类问题:平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经验的总结,对行业的理解,对趋势的判断,对自己的看法,对工作的设想。一个比较明显的发现,35岁以内的候选人不管有再多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和40岁左右的候选人还是有很明显差距,为什么呢?30而立40不惑,毕竟心智不同,前人给过我们答案,所以我们在不到40岁就不停攻克对自己不自知的事,是不是就是未雨绸缪了呢?心智模式由我们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来构成,经常反思自己做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我认知的工具。所以,当我们去做一件事不管结果是什么,做完之后就应该去反思,反思是提升的前提。
  
        上面两个职场经历让我感慨很多,我们想要成为优秀的职场人真的要好好看看,好好想想优秀的背后都蕴藏着什么。优秀是一种结果,优秀背后的努力是一个漫长又枯燥的过程。思考是深邃孤独的,刻意练习是单调重复枯燥的,知行合一缺一不可。有很多类似二八定律的经典定律我们需要常常来提醒自己,要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就看我们是否走了那条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