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监督作用

2024-05-19 13:32

1.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监督作用

1、内部审计的界讲及正在企业中的熏染冲动
内部审计是指构造内部的一种独立客没有雅观的监督战评价运动,它经过进程搜检战评价运营运动及内部节制的得当性、开理性战又恭性去促进构造方针的真现。我们应又恭的阐扬好内部审计正在企业中的熏染冲动,起尾是对企业内部各个管理条理的监控熏染冲动,以包管企业运营运动的良性循环;其次是对企业内部尾要开业的咨询熏染冲动战将去企业运营的风险预警熏染冲动,以分解标题成绩产撕媚客没有雅观启事,供给发起、掀收风险、尽早防被龌究竟了局其企业管理层供给经过鉴证的靠得住疑息战按照,为企业运营做出细确决定希图。只要实正阐扬好内部审计的沙脉熏染冲动才气处理好企业舞弊、***战管理没有妥标题成绩。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正在的尾要标题成绩及应对要收
(一)内部审计窘蹙独立性。起尾内部审计机构是单元内设机构,\正在本单元当真冉材收导下展完工做,为本单元真现运营方针办事。是以,正在审计进程中,没有成停止天受本单元的权益限定。其次,内部审计机构需供从命企业的上层管理 ,需供从企业得到运营的经费,何等正在经济益处的束厄局促下 ,内部审计很易站正在客没有雅观、公哉婺立场上对企业的财政自遇做出客没有雅观、公哉婺评价。
为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停止遭到滋扰。我们该当窜改内审部门的构造设置,竖坐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门,将其置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直吸收导下,对董事会当真,对直吸收导当真,内审构造机构正在构造人员、工做战经费等圆里应独立于被审计单元,独立止使审计权益,没有受股东、总司理、其他本能性能部门战小我的干与,以暗示审计的客没有雅观性、公允性战又恭性。赋予内部审计部萌釉力的职位、得当的处奖处奖权,更不利于工做抵章饭开。
(两)内部审计范围遭到限定。从国家审计署划定的内部审计范围看,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运动、财政会计运动战内部节制制度的综开审计。而我国现阶段内部审钾砌范围于财政会计圆里,那便时ペ部审计也仅具有财政性量,回属于财政部门收导,使财政与审计之间鸿沟没有明、职责没有浑。
该当进步内部审计职位,拓宽审计范围。因为从内部财政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辩黑看二者具有没有成交流性,内部财政监督是一种经济管理运动,它的尾要熏染冲动正在于节制经济运动进程,减少耗益,撙节开支,以进步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的尾要熏染冲动没有但搜罗评价会计工做成绩“查错防弊”的保护性,也搜罗促进企业没有竭改擅运营管理,提出增强经济效益的拔擢性定睹。
(三)内审人员的素量良莠没有齐。内部审计师应具有财政、会计、企业管理、统计、钾葡机、概率、线性筹算、审计、工程、法律等圆里的知识,以包管执曳丝量。目下现古晨,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政岗亭调去,窘蹙专业的审计知识,没有死谙具体的开业操纵;正在审钾婆腕上,借尾要依托于足工查账,审计效力低下;审钾婆艺格誓上,一样平常按照经历审定,招致出法按照部门审计的成果去推断团体,出法提出又恭的管理定睹,制约了审计正在管理中的熏染冲动。

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监督作用

2.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审计

要从独立性方面考虑。

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责,自主地、客观地开展工作,以取得内部审计工作的预期效果,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对此,必须加以保证。

措施:

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理念成熟的表现。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2.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抓紧制定内部审计的法规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只有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首先,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使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

4.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重在自身的有所作为。常言说:“有为”才能“有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来确立。要“以为争位”,就应当做到:一是审计的务实性要强。内部审计要抓住单位或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重点,使内部审计能够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起到保驾护航、铺路搭桥的作用。二是审计过程要规范。要建立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按照国家的法规、企业的制度要求,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及领导者的要求开展审计业务。三是审计结果实效性要突出。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效益审计,能否通过审计规避经营风险、促进经营发展,是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才能在监督和服务中做到“眼睛明”、“监控灵”。

3.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审计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审计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1.为什么要开展管理审计 
         1.1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纠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具有服务的职能,可以说是一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其监督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是必由之路。
         1.2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序;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以评价,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此,内部审计不但要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纠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要针对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2.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内容 
         2.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实施具体的实质性测试。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有效地、经常地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随时地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物资采购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抓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2.2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结合某些非财务指标,如:管理控制、企业资产、劳动力资源和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把审计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所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寓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
         2.3管理过程审计。它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策划阶段切入,如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科技发展计划、招标标底的编制过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等等。搜集掌握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评价各种业绩的标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如何实现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延伸 
         3.1更新审计观念,明确审计目标。向管理审计延伸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的意识,要深入到经营中去,在适度的参与中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能,做到领导的参谋助手。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一方针,选择与经济效益有关的重要环节或薄弱环节进行审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管理审计的内容必须与企业管理发展相一致,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后要切实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管理真正有所提高,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3.2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扩展,原来旧的审计方法显然不适应现状,审计人员应力求在审计方法上有所创新。交易电子化、自动化是当今经济业务运转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内部审计要继续发挥监督、评价和服务的职能,就必须紧随审计环境的变化,建立适应信息化的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地处理和利用审计信息,利用财务软件,通过对报表的比率分析、对比分析、变动分析、趋势分析,反应出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并向决策层提供对比分析报告和全并报表分析报告;建立审计预警系统,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评价经营管理和风险程序,注重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此相适应,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以提高审计质量。
    ;

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审计

4. 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

一、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区别

首先,内部审计,顾名思义,它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同时它也是一种独立、客观的咨询与监督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监督,并做出客观的评价,还能够针对企业内部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营。其次,纪检监察。纪检监察又分为纪检和监察两个方面。纪检就是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维护党的章程以及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协助党委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切实维护党章以及党内其他法规的严肃性。监察就是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其本质就是行政监察。一般来说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行政纪律的严肃性,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意义

首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助于充分发挥两项职能。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监督,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力,并且能够发现企业内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确保国有企业的顺利运营。但其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发现制度问题之后所采取的措施不具有同等的效力,不能很好地执行。而纪检监察部门就是对国有企业包括领导干部、党员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保证他们的行为符合我国现有的党的章程以及其他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就能充分发挥这两项工作的职能,从制度到人员都起到很好的监督与促进作用,能够从根源上杜绝国有企业贪污腐败的现象,保证国有企业顺利运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贡献。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利于提高内部监督工作的效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如果独立办公,其本身具有的监督功能就会有重叠,造成职能的浪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相反还能够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通过合署办公可以分享审计结果,并针对该结果对国有企业内部制度或者人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影响,提出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该问题,保证国有企业的顺利运行。

最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助于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良性互动,能促进事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就能实现良好的互动,从而提高监督的效力,也使企业的整个规章制度以及人员的素质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同时,这两个部门的合署办公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两项工作之间也有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办事效率,推动企业的整体办事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效果的方法

(一)重视建章立制,保证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顺利结合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合署办公其必要性日趋明显,实现这两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大势所趋。但是,没有制度的保证就不能充分行使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也是如此。只有建章立制,才能保证这两个部门之间能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监督力度。

(二)实现部门沟通,开展信息交流

在实际工作当中,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很多工作以及信息存在着交叉的现象,所以,要实现部门沟通,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干部离任审计以及其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者重要的信息,要及时地反馈给纪检监察部门,这样就能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有用的监督方向以及监督依据;同样地,纪检监察部门将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工作情报,能够有目的地开展审计工作。实现两个部门的沟通,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能够减少一部分工作量,还能保证监督流程变得顺畅,同时还能够明确工作的目的,提高办公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减少犯错的几率。长此以往,国有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会增强,企业内部的氛围也会越来越融洽,有助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形象的培育。

(三)加强部门联合,定期排查风险

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合署办公效果,就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在成立小组之后一定要统一部署行动,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密切配合,使两个部门都从企业全局出发,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监督企业各个方面的运行情况,对企业的各部门以及各个人员进行严格的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问题、预见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企业领导,如有需要将其曝光。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不仅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更要做到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联合行动的过程中发现重大违纪违规的人员,应该立即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密切部门配合,做好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在离任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就要从纪检监察部门了解该离任干部的个人情况以及工作期间的表现情况。在离任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为了确保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健全离任审计的报告制度,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到上级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如果离任干部在离任审计中出现任何问题,上级有关部门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对其进行相应的查处。

5. 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审的作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审计在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经济监督机制和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许多地方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已成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对于壮大地区经济总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吸纳就业、活跃市场,已经并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到转型为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转型前经济效益的鼎盛和低谷时期,其经营失败的原因就是管理问题,所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审监督机制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许多民营企业对内部经济监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即使有也是财会部门内设兼职审计人员,无法起到有效的内审作用。没有一个良好内审环节,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体现。
  2.近年来,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内审机构,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深入,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只是常规上开展一些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资金是否安全完整、核查揭露舞弊行为、财产清查等。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并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还没有很好地把审计范围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受经理层的领导,与最高领导层还有间距,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在企业内部扮演了警察角色,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对企业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以及预见性的决策活动中。
  3.从长远看,民营企业文化的贫乏导致企业的活力不足,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一些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当前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这就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要不出现大的原则性问题,一般不会开展内部审计,导致企业有关经济往来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违规和腐败现象,造成资产严重浪费流失,成本核算不实,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效益和发展。
  二、加强内审的必要条件
  1.内审工作要争取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同时企业领导要认识到内审部门在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是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重要性,将内审部门的负责人纳入到企业管理决策层中,突出他们在监督、决策中的特殊地位;将内审工作成果反映出的信息作用于管理决策中。要求在各方面给内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有力的条件,使之真正为企业领导人在经营管理中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2.内审要立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领域,改进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需要各层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审计方法上不断创新,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督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和成果,这些都离不开给内审开展工作创造一个施展权利的好环境。
  3.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水平高、敢于负责的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1.企业内部审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内审应顺应形式的变化,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作用。不但要做好经济监督的常规审计工作,还要将内审工作拓展到整个企业的管理的活动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对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及物资采购项目招标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咨询,为管理层科学决策和改善管理发挥建设性作用,内审应成为企业经营者的智囊。
  2.加强内审监督,能够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在有些民营企业中,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这就需要强化内审监督职能,确保内部控制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
  3.内部审计在审计活动中要强化审计程序、策略性的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将对企业内部组织与个人违反政策、程序的行为及时作出纠正处理,尤其要在审计策略上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审计项目开始时,要与被审计部门组织进点会议,讨论审计目标的内容、计划、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征得被审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损失,在完成某项审计目标时,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由被审计部门确认没有相反意见时进行上报企业管理决策者,这不仅可以减少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可以使内部审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如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审的作用

6. 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1。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尤其是其中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健全性、恰当性及有效性,监督其运行,并提出改进建议。
2。检查、监督和评价财务和经营信息。具体包括用于确认、计量、分类和报告该类信息的措施,以及对某些项目的具体查询,包括详细测试交易、金额和范围;
3。检查、监督和评价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包括企业的非财务控制;
4。检查、监督和评价对法律、规定和其他外部要求的遵循情况,以及对管理当局政策、指令和其他内部要求的遵循情况。
而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的内容则具体包括六个项目。
1。查明企业内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查明企业资产核算是否健全,并保证资产不受任何损失;
3。检查和评价会计、财务和其他控制职能是否健全和充分;
4。查明企业的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否认真执行;
5。评价企业各部门完成各项任务的质量;
6。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

7. 如何发挥国企监管中的审计功能

应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功能,揭示、抵御、查处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出合理建议,改革和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文‖朱永峰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管理运行中,对于强化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有着高度的互动性和关联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变化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管理乃至结构、标准、技术等,都需要重新加以审视,研究制订相应规范。可以说,国资国企审计是国家审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内在需求。本文拟就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审计功能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意见。 国有企业审计的功能定位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管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国资委在履行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经营者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即绩效审计;二是对重点国有企业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即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合规性进行审计;四是对接受委托对国有企业财务账目进行查证的社会审计组织的质量进行监督。 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开展国家治理奠定基础。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具有调整经济结构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职责。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宏观政策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深入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有助于国家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为实现国家良好治理奠定基础。 (二)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为参与国家治理设计路径。 国家审计代表国家监督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维护全民利益,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客观需要。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审计受托责任既包括受托经济责任,也包括受托社会责任。加强国有企业审计正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厘清国有企业运营中的体制性障碍,为实现国家治理提供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国有企业领域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各项改革攻坚仍然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功能,揭示、抵御、查处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出合理建议,改革和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国资监管,为国家审计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设计路径、提供保障。 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的路径选择 在国家治理理论的视角下,国家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问题,推动深化改革;三是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四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改善民生;五是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六是监督制约权力的运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国有企业审计将“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审核国有企业是否遵循国家财经法规,对国有企业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揭露国有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国家政令畅通,确保国家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其路径选择旨在加强三大功能: (一)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发挥国有企业审计的“预防性”功能。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一般包括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安全,其本质是国家经济能够适应外部变化并保持稳定发展的能力。 国有企业审计要发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预防性”功能,有责任感知风险,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国有企业审计应重点关注可能会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结构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防范相关风险;从关注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效益转变为关注行业整体的风险、安全和发展,从对单个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到更多地揭示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危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落实的问题转变,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企业运营中的重大问题揭露,发挥国有企业审计的“揭示性”功能。 国有企业审计在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揭露并制止政策执行活动中的不规范和偏离宏观调控的行为,这不仅是政府审计监督国有企业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委托人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首先,国有企业审计应该揭示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影响国企改革重大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要揭示改制政策落实情况、相关制度是否合理、改制存在的问题、改制前后绩效变动情况、改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其次, 国有企业审计要注重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揭示。特别要揭示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决策失误、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再次,国有企业审计要揭示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最后,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政策责任,关系到民生安全和政治生态,因此国有企业审计还要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政策责任履行情况。 (三)注重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发挥国有企业审计的“抵御性”功能。 目前,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对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一些旧的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度漏洞提供了腐败的机会。同时,由于国有产权缺乏人格化的主体,“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再加上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链条较长,国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更应当通过提出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抑制企业“内部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其规范有序,并可预见,从而增进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在微观层面,国有企业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实体的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分析和查找体制性障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以此促进政策、法规、制度的完善;在中观层面,国有企业审计应注意将管理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关注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从管理方式、治理结构、投资状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有关行业政策的合理性提出建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加快相关标准政策的制订和完善;在宏观层面,对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审计应该为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引入企业价值观,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绩效和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作者单位:上海市审计局国有资产鉴证审计处 欢迎发表评论分享到:

如何发挥国企监管中的审计功能

8. 浅析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

一、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
国有资产管理,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设立国资委,是解决国有企业出资者缺位问题、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点。政府作为国资委的委托人,有责任和义务依法对其财务收支、资本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机关是国家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应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在相关监督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围绕一个中心,服务两个主题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这个中心来开展审计工作,只要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都要予以揭示并促其纠正。服务“两个主体”,就是要通过审计,为出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服务。为出资人服务,就是要为其评价和考核和国有企业以及加强和改进监管服务;为企业管理层服务,就是要为其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和完善制度服务。
三、强化对改制企业运行的审计监督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审计机关应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改制企业资产运作的审计力度,促进其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质量。同时,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揭露和纠正欠缴、少缴或挤占、挪用职工社会保险金的问题,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
四、积极创新和改进地方国有企业审计方式
强化对国有企业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真实、安全,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国家审计机关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经常性监督。对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原则上每三年应审计一次;对国有参股企业,要及时关注其收益和分红情况。
五、关注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促进资产营运效益的提高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大于或等于期初所有者权益。一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导致企业整体资产质量降低,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严重障碍。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审计监督,认真揭露虚增利润、隐瞒亏损、弄虚作假以及经营决策失误、投资收益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产配置。
六、关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加强真实性审计
目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成果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和会计核算失真等。这不仅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而且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审计机关应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审计为基础,认真揭露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规范会计核算,对故意造假、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有关责任人给予严肃查处。应加强对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歪风,确保汇集信息的真实性。
七、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及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认清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八、利用有效方法,强化审计监督
1.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企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国有企业会计核算普遍实现了电算化。审计机关应加大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程度,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把审计单位的电子会计资料转换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上,利用数据库知识,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检索、取证、复核,最终撰写出有质量的审计报告。
2.加大抽样理念在审计中的使用
针对企业规模扩大、独立核算部门众多、会计信息复杂的特点,要吸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充分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及其他自然科学的若干方法,加强数理统计和抽样审计的研究推广工作,把抽样理论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审计的依据,这样既可减少审计工作量,又可避免审计风险。
3.加大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
要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对象资料库。应把各企业的内控制度、生产经营情况、会计报表、社会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等有关资料建立数据库,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定期分析企业资料,找准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失控点,为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和重点服务。
总之,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应在做好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应充分整合审计资源,利用和发挥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的力量,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审计监督的行列,形成多方协作、密切配合、各显神通的审计监督的合力,进一步放大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